姜玲玲
目的 观察大隐静脉盲扎法穿刺在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四肢浅表静脉不易观察和触摸到的危急重症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5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操作,改良组采用大隐静脉盲扎法穿刺.比较2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成功时间.结果 改良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0%;2min穿刺成功率为87.5%,高于传统组的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大隐静脉盲扎法穿刺可明显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所需时间,该方法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西平;吴明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胃部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更大[1].有关统计:5~10年癌变率为3%~5%,10年以上为10%;轻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为2.5%~11%,中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为4%~35%,重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为10%~83%.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加重.该病发病缓慢,迁延难愈,治疗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防与治疗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5例临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张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乙肝五项又称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指标作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重要标志,在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健康体检中得到广泛应用.乙型肝炎属于嗜肝病毒科,具有明显的种属及嗜肝特性(尽管可以感染肝以外的组织器官,如脾脏、睾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等),可持续性感染.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很高,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已经超过10%.乙肝五项指标通常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了解乙肝五项相关致病因素及其临床意义,对HBV的感染、诊断、治疗及预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韩丽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超声造影是利用造影剂使后散射回声增强,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随着仪器性能的改进和新型声学造影剂的出现,超声造影已能有效地增强心肌、肝、肾、脑等实质性器官的二维超声影像和血流多普勒信号,反映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已成为超声诊断的一个十分重要和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有人把它看作是继二维超声、多普勒和彩色血流成像之后的第三次革命.
作者:颜玉娥;陈丽;黄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特比萘芬软膏与咪康唑软膏用于手、足癣的疗效.方法 将81例手、足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外用特比萘芬软膏,对照组外用咪康唑软膏,比较2组停药时及停药4周后临床疗效及真菌培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停药时和停药4周后总有效率和真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比萘芬软膏治疗手、足癣的疗效更好、疗程更短.
作者:卢寿文;陈业莉;邓列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女性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乳腺癌大规模普查的开展和影像检查手段的进步,临床触诊阴性而影像学表现异常的乳腺微小病变检出率不断提高,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乳腺钙化灶是鉴别乳腺疾病性质的一个敏感指标,其可能由乳腺良性疾病、乳腺发育异常及某些类型的乳腺癌形成[1].
作者:刘红娟;于代友;吴月清;陈文;刘秀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发展,腔镜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输尿管镜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表现出较为重要的作用.笔者2006年1月-2010年12月将输尿管镜技术应用于400例泌尿系疾病的诊治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多年来人工流产吸宫术和钳刮术一直是避孕失败及孕早期终止妊娠的主要措施.近年来米司酮广泛应用于临床终止妊娠,已得到公认,但使用该药可导致不全流产、阴道出血时间延长等.为了减少药物流产并发症,我院于2004年1月-2008年1月在使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同时加服生化汤丸终止<49d妊娠18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琼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48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研究组给予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用碳酸锂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8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第1、2、4、6周末BRMS评分逐渐降低,且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4、6周末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刘敏;王慢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精神科护理与其他科室护理相比,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精神科安全护理永远是精神科护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患者在疾病影响下往往失去自我防护能力,既不能正确辨认各种危险因素,也不能正确反映躯体的不适,甚至在各种精神症状支配下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意外情况.因此,精神科安全护理不仅影响到患者能否有效获得各种治疗和护理,同时对于如何预防意外事件,保证患者安全及为患者提供一个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环境,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保证杜绝或大限度的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做好精神科安全护理,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作者:苗新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该院门诊慢性前列腺炎用药情况.方法 对该院2010年5月和2011年5月全部有关慢性前列腺炎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5月慢性前列腺炎的处方(376张)中药物选择频数前3位分别为抗生素、肌肉松弛剂和植物制剂;2011年5月的处方中(415张)药物选择频数前3位分别为植物制剂、α-受体阻滞剂和抗生素.结论 该院门诊慢性前列腺炎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樊晖晖;王子玉;曹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指原因不明的茎乳突孔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部分患者病前有面部受凉风吹袭或咽部感染史.通常认为可能是营养面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或因风湿、茎乳突内的骨膜炎引起面神经肿胀、受压、血循环障碍而致面神经麻痹[1].患侧面肌瘫痪导致面部不对称和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痛苦.笔者采用药物治疗结合康复治疗50例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玉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男,26岁,主诉:心悸、手颤、体质量下降1年,间歇发作性意识障碍1个月,于2009年6月10日入院.患者1年前因心悸、手颤、颈粗、体质量下降,在当地医院查甲状腺功能异常,被诊断为Graves病,给予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口服,治疗2个月后上述症状明显减轻,遂自行停药.入院前2个月因上述症状再发,自服甲巯咪唑1个月后症状减轻.2009年5月10日上午11∶ 00,因无明显诱出现心悸、出冷汗伴饥饿感,随之意识不清,不伴抽搐或二便失禁.同事给予冰棍1支,约0.5h后神志转清,未行诊治.5月17日早晨空腹时又类似发作1次.
作者:丁立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500ml[1],为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笔者现将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闫胜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肺结核大咯血[1]一般发生突然,来势凶猛,病情危急,若救治不及时,护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是常见急重症之一.临床上除科学施救外,精心护理也至关重要.现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24例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何仲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性耳聋患者日益增多.老年性耳聋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而且可引起复杂的心理变化.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老年性耳聋患者的病理特性和心理表现进行了研究,认为患者可因耳聋产生异常的心理行为.因此,护理中除了进行常规治疗外,心理干预对老年性聋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老年性耳聋患者220例,通过精心地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丽;李健鹰;刘辉;蔡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男,60岁,因左膝骨性关节病于2011年5月10日收入院.患者患肢皮肤条件好,经充分术前准备,于5月15日9∶ 30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左膝关节置换术,于11∶ 30手术完毕返回病房.值班护士在接患者时,发现左大腿上1/3处局部有水泡形成,和医师沟通后,按压疮处理,于5月21日患肢创面愈合,未发生不良后果.患者于5月29日好转出院,于出院1个月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
作者:王素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血栓性溶血性贫血,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临床症状往往不同时出现,病程发展迅速,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易误漏诊.笔者对我院2004年以来诊断为TT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粟世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对异丙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将ASAⅠ~Ⅱ级无痛胃镜检查患者80例按信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异丙酚+瑞芬太尼混合液静脉注射;试验组先予以利多卡因20mg静脉注射后,再静脉注射异丙酚+瑞芬太尼混合液.2组患者均按照异丙酚1.5~2.5mg/kg静脉注射,给药速度为0.5~1ml/s,待患者入睡后再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追加异丙酚.对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注射痛发生情况进行评级;观察2组用药前、用药后3min及检查结束3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合度(SpO2)的变化,以及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麻醉效果、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3min时点MAP、HR均低于同组检查前;试验组注射痛评分、用药3min时点SpO2、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无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异丙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不仅麻醉效果显著,而且能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作者:钟瑛;黄光俊;苏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管理屏障在输液泵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参考标准.方法 运用管理屏障对输液泵进行多重管理,并对200名护理人员实施管理屏障前、后各项操作及维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00名护士管理屏障实施后对输液泵的各项操作及维护正确率较实施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管理屏障能提高输液泵的管理质量.
作者:王飞;吴寅;李宁;刘福臣;王琳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