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机械通气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胡承军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 危重病, 院前急救
摘要:无创机械通气可在院前急救危重病的抢救中广泛应用,临床多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常用模式为压力支持模式(PSV)和比例辅助通气模式(PAV).在应用过程中应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只要应用得当,对改善患者症状、挽救患者生命及争取院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体会

    妊娠合并心脏病属高危妊娠,直接危及母婴生命.当孕妇严重心功能欠佳时,会使胎儿处于不良的生长环境,为了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必须加强护理和监测.

    作者:黄丽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特点及输液的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群的患病率及发病频率也逐渐增加,需要静脉给药的治疗途径也会增多;作为一名护士对各种老年人的血管特点要熟练掌握且深刻了解,输液后的血管护理也同样重要.

    作者:王雪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糖尿病饮食护理体会

    2008年2月-2011年8月我们共收治糖尿病患者32例,对他们进行精心饮食护理指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糖尿病患者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2~70岁,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I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28例.1.2 方法 患者按整体护理程序,在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时在主管护师指导下,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讲解糖尿病知识,并根据病情、文化程度、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护理指导,同时认真解答其提出的问题.

    作者:葛平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新生儿窒息心肌酶学的检测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变化与窒息程度的关系.方法 BecKmanZX2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的浓度.结果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活性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窒息后检测血清心肌酶能发现心肌损害,并判断其严重程度.

    作者:姜秋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新络纳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新络纳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方法 将166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给予新络纳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80例给予单纯新络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高于对照组的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年,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络纳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能够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鲍英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HNP),是重症急腹症之一,虽然只占胰腺炎的10%~20%,但临床表现危重,并发症多,死亡率可达50%~90%.可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休克、腹膜炎体征、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其起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极高.一旦诊断明确,即应及时手术治疗,所以对AHNP的观察和护理,在整个疾病发生发展和治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爱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T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TP方案化疗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NSCLC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TP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静脉点滴参芪扶正注射液,21d为1个周期,两组均治疗2个周期,观察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0.00%和33.33%,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9,P=0.018),观察组、对照组的控制率为86.67%和60.00%,观察组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9,P=0.038);观察组、对照组生活质量的有效率为90%和65%,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5,P=0.027);观察组的0度不良反应比例为52.5%,对照组为17.5%,观察组0度不良反应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864,P=0.003),观察组不良反应程度构成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8.562,P=0.001).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提高TP方案治疗NSCLC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减轻化疗时骨髓抑制,提高患者耐受性,推荐作为常规辅助化疗药物使用.

    作者:李海涛;黄劲华;雷叶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盐酸丁卡因溶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盐酸丁卡因溶液的制备与临床应用.方法 以溶解法制备盐酸丁卡因溶液.结果 盐酸丁卡因溶液利用表面麻醉作用,减轻病人的检查或治疗疼痛,以及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结论 盐酸丁卡因溶液制备方便,临床应用于口腔残髓的治疗,以及电子喉镜、电子鼻咽镜的检查与治疗等,有利减轻病人的检查或治疗疼痛,以及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

    作者:姚家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丙泊酚麻醉联合间歇脱机抽液法对清醒反抗型服毒病人洗胃的效果

    洗胃是抢救急性中毒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洗胃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病情预后,但清醒反抗型服毒病人,洗胃时哭闹,反抗不予配合,再加上病人家属非常紧张,迫切要求立即洗胃,不给病人配合的时间,从而使多数病人进行强制性洗胃,给抢救工作带来不便,并且还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如插管不顺利造成并发症的发生,影响病人的抢救效果[1].我科医护人员对急性清醒发抗型服毒病人在洗胃过程中应用丙泊酚麻醉联合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岳瑞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鼻-鼻窦炎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长期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及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局部解剖结构异常的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12月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符合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标准(2005),病程在3年以上,经CT检查排除鼻腔局部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139例.应用克拉霉素250mg/d,鼻用糖皮质激素1喷/d,连续应用12周,治疗结束后6个月根据症状、体征及CT检查进行主客观综合评价.结果 139例患者91例治愈,38例明显好转,10例疗效不明显.所有患者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均未受到影响.结论 小剂量(250mg/d)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及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显著、稳定.大环内酯类药物及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田晓华;张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的治疗疗效.方法 选自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治疗后评估疗效以及治疗前后MRC、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MRC、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RC、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无痛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治疗的麻醉处理

    无痛胃镜的普及为临床一些疾病的诊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无痛胃镜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因其一次硬化2~3条曲张静脉而耗时较长,且麻醉者与术者争夺口咽通气道,因此麻醉管理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38例无痛胃镜下行硬化治疗的麻醉处理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刘洁;韩俊杰;李肖辉;章树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方法 对在本科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出现的26例低血糖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结果 低血糖的发生与时间、年龄、饮食、饮酒、运动量、用药剂量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结论 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糖尿病知识宣教、密切观察病情和监测血糖是预防低血糖发生的关键.

    作者:莫权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ACS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阿托伐他汀钙40mg/d)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20mg/d).治疗期间登记、随访,资料完整者列入统计,治疗前后测定血脂浓度、肝肾功能,并对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LDL-C下降更为明显(P<0.01),同时研究组心电图改善和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患者能提高疾病缓解率,40mg/d是安全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小军;王伯良;沈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鞍区占位性病变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鞍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影像诊断(CT、MR)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鞍区占位性病变临床、影像诊断表现(CT和MR)(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等).并与术后病理结果 对照分析.结果 垂体瘤21例,其中垂体大腺瘤16例,垂体微腺瘤5例;颅咽管瘤10例;Rathke′s囊肿5例;脑膜瘤4例;脊索瘤2例;不同病变在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及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术前正确诊断38例,4例诊断错误,主要原因是病灶较大,定位、定性较为困难.结论 CT发现病灶内钙化有优势,MR显示病灶的范围、血管及周围组织解剖关系优于CT,CT和MR检查相结合,有利于鞍区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作者:赵美华;王新宇;张家文;耿道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肾挫裂伤非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肾挫裂伤是外科常见病之一,多为腰部及上腹部遭受到直接暴力撞击、挤压或间接的剧烈震荡所致,是一种严重的急危重症,多数肾挫裂伤早期采取保守治疗措施.现对我院2004年7月-2010年7月采用非手术治疗的38例肾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胡春燕;冯鹤媛;赵会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了解艾滋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教育活动,讨论涉及学生各种问题.通过专家、博士等相关人员讲解艾滋病相关知识、参观基因工程实验室,成人与青少年、青少年间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艾滋病的流行情况、病毒的复制、传播途径、严重危害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慌,避免感染艾滋病毒和珍爱生命,参与到支持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活动中去,关爱艾滋病患者,争取后终止艾滋病流行.

    作者:李华南;蒋经纬;张加林;陈妍君;杨娜;程磊;王秀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新生化颗粒对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新生化颗粒预防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0年1-6月自愿于我院放置宫内节育器育龄妇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术后均给予奥硝唑胶囊,观察组另给予新生化颗粒治疗.结果 治疗结束后3个月月经周期内,观察组妇女中月经量异常1例,月经经期异常2例,发生率分别为1.0%、2.0%,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0%、9.0%.结论 新生化颗粒能减少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突然,凶险、病死高,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近年来AMI治疗方法和技术得到进一步改变和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也不断提高,预知护理得到进一步发展,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防患未然,AMI的病死率有所下降,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将有关AMI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燕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盐酸氨溴索佐治新生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在新生儿肺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本院7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常规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对症治疗,纠正缺氧,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7.5mg+5%葡萄糖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2次/d,5~7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咳嗽气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吸痰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 加用盐酸氨溴索可使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可作为新生儿肺炎的治疗药物.

    作者:罗莉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