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丙沙星使用强度与院内病原菌耐药率调查分析

左松芳;孟德宝;黎朝晖

关键词:环丙沙星, 院内感染, 耐药率
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某医院5年来环丙沙星使用强度与医院内病原菌耐药率,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原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环丙沙星使用强度与医院内病原菌耐药率.结果 环丙沙星2006-2010年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逐年呈下降趋势;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等主要致病菌仍对环丙沙星保持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医务人员更应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生长抑素在肝胆手术后胆漏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在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8例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3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肌内注射.治疗后比较2组术后腹腔引流量、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1~7d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1例膈下积液发生,对照组发生膈下积液3例.结论 生长抑素能明显减少肝胆术后胆漏量,提高胆漏自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谷鹏程;颜廷启;王清馨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多重药物过敏免疫状态分析

    目的 通过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多重药物过敏的临床特点分析,探讨引起其多重药物过敏的原因.方法 总结分析该院18例多重药物过敏的AIDS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细胞分类及诊治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服药时间15~30d,以恶心、呕吐、腹痛、全身皮疹及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皮损表现为麻疹样型、多形红斑型、血管水肿型、紫癜型、荨麻疹型及痤疮样等.停药后给予抗过敏、抗炎及对症治疗,其中14例患者过敏症状减轻或消失,转院2例,死亡2例.结论 AIDS患者服药过程中,可发生多重过敏反应,为AIDS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引起重视.

    作者:叶光荣;张伟;黄先翔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我院2011年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结果分析,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11年1-12月处方8517张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8517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比率为9.92%,其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7.11%,注射剂使用率为9.22%.结论 通过处方点评,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后,使不合格处方率下降,处方质量有所提高,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谭秋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高胰岛素血症原发不孕35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高胰岛素血症原发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PCOS合并高胰岛素血症原发不孕患者60例分为2组,研究组35例从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1天始服用二甲双胍500mg/次,每天3次,连服3个月;并于第5天始加服克罗米芬50mg/次,每天1次,连服5d.对照组25例于月经第5天始单用克罗米芬,连用5d.治疗后测定2组体质量指数(BMI)、性激素水平[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服药后,研究组LH、T、FIN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排卵率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PCOS合并高胰岛素血症原发不孕患者,能降低LH、T、FINS水平,提高排卵及妊娠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国芳;李雅琪;杨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绝经期症状临床探讨分析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治疗(HRT)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HRT治疗绝经期妇女51例,有子宫者应用尼尔雌醇2mg口服,每月2次,每3个月加用安宫黄体酮6mg口服,每天1次,连用10d;子宫切除术后者单用尼尔雌醇,每半年进行妇科、乳腺B型超声检查,每年进行血生化系列检查.结果 用药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上升(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下降(P<0.05).子宫出血例数以绝经初期为多,绝经时间越短子宫出血率越高.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和乳腺增生程度无明显增加.结论 定期对接受HRT的妇女进行检查和评价,使HRT的应用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张晓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与对策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或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坏和坏死[1].笔者现分析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何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下肢静脉血栓非手术治疗1例跟踪观察

    患者,男,82岁,离休干部.2006年8月行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结肠癌,于左下腹行结肠癌切除术.术中未发现淋巴转移,术后未进行放化疗.在围术期,患者先发生下壁心肌梗死,后出现左下肢静脉血栓.经治疗,左下肢肿胀一度完全消失.2007年5月患者左下肢再度出现肿胀,超声显示左下肢股浅静脉和腘静脉血栓形成伴部分再通,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水肿基本消失.2007年6月21日患者不慎坠床发生颈髓损伤,面部软组织挫伤,暂停服阿司匹林,左下肢水肿再次出现并逐渐加重.2007年7月6日因颈髓外伤稳定,恢复使用阿司匹林,但左下肢水肿仍逐渐加重.此后又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均不显著.2008年1月始用华发林治疗,INR值维持在1.6~2.0之间,左下肢水肿仍无好转迹象.2010年4月患者左下肢水肿加重,出现足趾黑变,脚部皮肤有破溃、渗出.由于患者年数已高,身体状况不允许截肢治疗方案,家属仍选择非手术治疗.病情加重期间患者间断发热,于2010年5月5日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无效病故,去世时左下肢皮肤未进一步破溃.

    作者:刘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规范化术前访视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给予规范化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普通访视.观察2组访视前后焦虑情况及血压紧张性增高、心率增快发生率,且比较2组访视后对手术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及配合率.结果 2组访视后焦虑情况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访视后血压紧张性增高及心率增快发生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访视后对手术相关知识总掌握率为98.4%高于对照组的77.8%,配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的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术前访视可改善患者心理焦虑,维持血压心率稳定,提高患者对手术知识的认知和手术配合率,从而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

    作者:龙丽如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的手工计数法早已被三分类、四分类、五分类细胞仪所代替,它们具有快速、准确、随机误差小、测试项目多等优点,已被广大的检验工作者和临床工作者所接受[1].在多年的临检工作中发现,血常规检查中血小板的结果不稳定,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笔者认为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因素大体分为2个方面.现报道如下.

    作者:弓文秀;张文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3种固定方法治疗开放粉碎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3种开放粉碎性胫腓骨骨折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98例胫腓骨中下段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架(外固定架组,42例)、加压接骨板(加压接骨板组,35例)及交锁髓内钉(交锁髓内钉组,21例)治疗.按Johner-Wruhs功能评价标准评定治疗结果.结果 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8.2个月.全部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5~9.5个月,平均6个月.3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感染2例,严重的踝关节活动受限1例,加压接骨板断裂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髓内钉、外固定架断裂,无骨折畸形愈合.结论 该3种开放粉碎性胫腓骨骨折固定方法均有效,应正确掌握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有利于提高胫腓骨骨折的治愈率.

    作者:杨振明;温生文;纪振钢;马宇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产后性问题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产后性问题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为期3~6个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性生活质量评分、盆底肌功能状态及初产后再孕情况.结果 干预组阴道阻力、性欲、阴道润滑度、性高潮难易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盆底肌功能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初产后再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后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初产后性欲,改善其盆底肌功能,提高夫妻生活质量,降低初产后再孕的情况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金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对48例原发性、转移性肝癌患者行B型超声探头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 对87个肝癌结节治疗412次后,瘤体直径平均缩小(3.6±0.8)cm,总有效率为91.67%,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有效、安全,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改良小儿外耳道冲洗器的临床观察

    外耳道冲洗是耳科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冲出外耳道已软化的耵聍栓塞,亦可用于冲出外耳道异物[1].笔者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发现由于小儿外耳道较狭窄,小儿在临床治疗中配合度又很低,因此采用传统的小儿外耳道冲洗器易导致冲洗不彻底,甚至引起小儿耳道损伤,达不到临床治疗的预期效果.我科自2003年开始采用一种质软的延长管导入注射器针梗,对传统的外耳道冲洗器进行了改良.使用改良的小儿外耳道冲洗器冲洗小儿耳道的耵聍、异物和分泌物,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方法简便实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轲;董顺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我院2011年门诊处方抗生素应用分析

    目的 评价2011年该院门诊处方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为医院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该院门诊处方中抗生素的品种、应用率、联合用药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门诊抗生素应用率达59.87%,头孢菌素类占抗生素处方总数41.29%,抗生素二联应用率为39.54%,使用频率高的是第3代头孢菌素.结论 该院门诊抗生素应用率偏高,存在无指征用药现象.建议建立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以促进抗生素合理应用.

    作者:杨淑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CK-MB/CK比值倒置56例CK-MB质量检测结果分析

    在日常工作中常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结果大于肌酸激酶(CK)总活性的情况,为探明CK-MB活性是否假性增高,笔者对CK-MB活性结果大于CK总活性的56例样本进行了CK-MB质量分析,再对CK-MB质量不升高的50例样本进行电泳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庞丹凤;冯献光;林芝锋;罗元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的区别与联系

    中药作为我国的国粹,在我国医学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中医药学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药也不再是简单的药材、膏、汤、丸、散等概念.现在大量的中成药出现在生活中,使中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药的概念也发生了改变,现已将中药分为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近现代中药、现代化中药、后现代中药).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以后还会有更多中药相关的新概念涌现出来.全面、科学、准确地定义和把握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对中医药现代化与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仅对中药的一些概念及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的区别与联系作一简要的概叙.现报道如下.

    作者:帅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重症破伤风1例护理体会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肉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多见于各种创伤和战伤,如锈钉、木刺伤和污秽的擦伤,也可发生于烧伤、冻伤、新生儿脐带残端感染、产后感染、动物咬伤等.重型破伤风患者抽搐频繁,常因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而危及生命,病死率较高.护理工作在破伤风尤其是重症破伤风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呼吸道的护理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愈后.我科2011年收治了1例重型破伤风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彭清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脑梗死抗凝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脑血管闭塞或堵塞后,该血管供血区血液灌注不足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性软化或坏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总称[1].其中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抗凝、介入、手术治疗等.抗凝治疗是治疗脑梗死的基本治疗方法,其治疗目的是预防形成新的血栓,杜绝栓子来源,促使血栓溶解[2].

    作者:王亚平;张勇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输尿管口囊肿的超声诊断

    为观察输尿管口囊肿的声像表现特征,本文总结B型超声诊断且经手术证实的输尿管口囊肿患者3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3例输尿管口囊肿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年龄33~44岁;病程4个月~3年.主要症状为腰部胀痛.患者充盈膀胱,取仰卧位,在膀胱及输尿管区行B型超声扫查.

    作者:冯秋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探讨

    药品是一类特殊商品,在防病治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临床上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由药物引起的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基层医疗单位要提高医疗质量,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防止药物源性疾病,避免重开药、滥用药,积极开展合理用药.笔者就临床中不合理用药现象及对策作一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小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