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

王丽

关键词:心律失常, 护理, 体会
摘要:心律失常为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在临床上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为常见,正常人在吸烟、饮酒、饱餐、疲劳、紧张、激动等情况下也可发生心律失常.对此必须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作好观察记录.我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共收治重症心律失常患者125例,经系统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用药的防范措施浅析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每年全球约有上千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2/3死于用药不当.在我国,据2006年参加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儿童医院报告数据显示,儿童因服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达12.9%,其中新生儿占24.4%,越是年幼的儿童,用药不良反应越严重.据调查,因药源性疾病入院小儿占全部住院儿童的1.46%,高于国内外的成人比例[1].

    作者:郭丽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以绵阳市中医院为例)

    药品是用于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用药得当,可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用药不当,则引起非期望的反应,或者不应有的不良反应.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50份住院病例用药境况,讨论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及不良反应,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赵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临床体会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操作,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观察大多数护士对青壮年患者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很高,而对老年患者相对较低.笔者根据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一些技巧,现将临床实践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解嘉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干扰素治疗阿德福韦停药后反弹的慢性乙型肝炎体会

    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下降至持续正常,HBV DNA控制至持续阴性,先后间隔半年复查均如此,总体病程达2年者,可予停药.但部分患者停药后,病情出现反弹,一般认为可继续使用阿德福韦治疗,但患者抵触情绪很大,笔者选择干扰素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涂振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策略的探讨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随着医院感染成为世界各国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消毒供应中心是每家医院的心脏,扮演一个重要的感染控制角色.

    作者:石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用于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2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评价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达拉奉用于急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解雄伟;张俊峰;张军锋;王志伟;苏立红;闫春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铝碳酸镁联合三联疗法用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联合三联疗法用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口服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96.7%,对照组为9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碳酸镁联合三联疗法用于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

    作者:刘长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妇科急腹症误诊为阑尾炎34例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为多见的急腹症之一[1],临床中易与其它急腹症混淆,尤其是妇科急腹症.我院1999年8月-2011年8月共收治妇科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3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海波;况娥;王刚;吴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胸腰段脊柱骨折常伴有脊髓或神经根损伤.我院曾先后采用AF系统、钉棒系统、AO-USS系统、Tenor内固定系统、Z-Plate植入系统等多种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术前术后严密观察,正确有效的护理,有助于防治各种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降低伤后致残率.现将我院2003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40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玉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大肝癌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10种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大陆和台湾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上升趋势,在多数地区各类肿瘤中位列前3位.近些年肝癌的治疗技术有很大进展,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而大肝癌(肿瘤直径≥5cm)是肝癌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治疗方面亦出现多样化.本文就大肝癌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汤衍斌;林增海;马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头孢硫脒与头孢呋辛的联合用药问题浅析

    头孢硫脒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是我国自主研究并用于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半合成头孢菌素.该药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目前,头孢硫脒已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外科感染、急慢性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感染[1~3].

    作者:罗晓珊;雷招宝;雷光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灌注吡柔比星用于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灌注吡柔比星用于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和癌抗原125(CA125)的水平变化.方法 将12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术后分别采用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对2组术后灌注有效率、平均复发时间及灌注治疗前、后血清HA和CA125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灌注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血清HA及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灌注吡柔比星用于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能提高灌注有效率,延长复发时间,还能明显降低血清HA及CA125水平.

    作者:张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三常两严法在股份制医院护士法律知识培训中的作用

    目的 分析股份制医院中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掌握情况,探讨如何提高其法律意识.方法 采用三常两严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自设调查表,了解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掌握情况.结果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随工作年限的增加,护士资历的提高,呈上升趋势.培训前大专组及格率高于中专组;培训后大、中专护理人员及格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工作后应加强在职教育,进行系统培训学习,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维莉;张金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艾塞那肽联合小檗碱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联合小檗碱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以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4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予以艾塞那肽联合小檗碱治疗,对照组仅予以格列苯脲治疗,疗程均为1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服糖后30min、服糖后120min血糖(FPG、P30PG、P120PG)和血胰岛素(FISN、P30ISN、P120ISN)以及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P30INS水平高于治疗前,其他观察指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P30INS水平高于治疗前,FPG、P30PG、P120PG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P120PG、FINS、P120INS、TG、CRP、ISI水平低于对照组,P30IN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艾塞那肽联合小檗碱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在明显降低血糖的同时,能提高早期胰岛素分泌,保护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疗效更确切.

    作者:于凤玲;徐方江;李群;佟爱华;于凤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胺碘酮注射液在快速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及护理

    快速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对机体造成严重并发症,如低血压、脑、肾脏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心力衰竭等,故临床上需有效及时控制快速房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室率,以保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胺碘酮为苯丙呋喃衍生物,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同时具有钠通道阻滞、钙通道阻滞、β受体阻滞等作用,具有Ⅰ、Ⅱ、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特点,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1].

    作者:蒙凯凤;林春明;刘月玲;李彩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盐酸氨溴索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2组症状、体征消失和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2%;症状、体征消失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

    作者:鲍福全;鲍朝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缝线和缝合方法对会阴侧切口愈合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缝合方法 对会阴侧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存在会阴侧切指征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缘连续缝合法;对照组采用丝线间断缝合法.观察并比较2组切口愈合及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9%,高于对照组的93%;感染率为1%,低于对照组的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侧切术,操作简单、安全,切口愈合良好,感染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胜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ADAM33基因S2位点突变与COPD患者病程及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基因S2位点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以及患者病程长短、年龄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对84例COPD患者(COPD组)和96例健康者(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DNA测序的方法,以对ADAM33基因S2位点多态性与患者病程及年龄进行分析.结果 COPD组ADAM33基因S2位点C/C和C/G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C、C/G、G/G基因型频率与COPD病程长短、年龄大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AM33基因S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COPD相关;ADAM33 SNPs S2突变可能为先天性基因突变.

    作者:周锦桃;孙异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骨科患者压疮护理质量控制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是骨科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患者康复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骨科患者长期卧床不起,躯体的重压与摩擦易引起局限性浅表皮肤破损.

    作者:蒋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237例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09-2011年收集的237例ADR报告,根据患者性别和年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涉及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该院237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段为≥60岁;涉及的药品共74种,排序前3位的依次为抗生素152例(64.14%)、中药制剂35例(14.77%)、消化系统药物21例(8.8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193例(81.43%);ADR所涉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共107例(45.15%);报告者主要来源于药师,共143例(60.34%).结论 应重视临床ADR的监测,加强监测上报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陈壮;唐秀能;王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