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俊霞;宫洁丽;朱芳华;刘素刚;席彪
一个大型的临床实验室每天产生着大量的医学检验数据,这些数据成为组成医院的医疗与行政两大类信息的数据源,如何利用现代化工具准确、及时、动态地提供这些信息给相应的医疗及管理层,已成为医院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课题.实验室自动化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开始发展,如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王智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发生部位的分布规律.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异位妊娠病历125份,按异位妊娠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25例输卵管妊娠发生率以壶腹部高,95例(76.0%),其他依次为输卵管伞部10例(8.0%)、子宫角5例(4.0%)、卵巢4例(3.2%)、输卵管间质部4例(3.2%)、输卵管峡部3例(2.4%)、腹腔3例(2.4%)、子宫颈1例(0.8%).结论 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壶腹部妊娠为主.
作者:宁思婷;肖相云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阻断术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结扎双侧子宫动脉(动脉阻断组)27例和直接腹腔镜下肌瘤切除(直接切除组)21例的临床资料,并对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动脉阻断组手术时间短于直接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直接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先行双侧子宫动脉阻断再行肌瘤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江道龙;赵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心理因素与健康息息相关,分娩虽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处于分娩时的初产妇心情特别复杂,不良的情绪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机制进行,从而导致难产、手术产等[1].为减少或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应重视产妇的心理活动,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使产妇在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分娩.本文就初产妇临产时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清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经阴道分娩的住院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于胎儿娩出后肌内注射缩宫素20U;观察组另同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200μg,至胎盘娩出时再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200μg.观察2组产后2h、24h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2h和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预防产后出血的联合用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食管癌首选手术治疗,其次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一旦发生吻合口瘘,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笔者总结我科近年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伟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结核误诊病例,并探讨其原因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肺结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误诊率、临床特点、误诊时间、误诊病种及治疗效果.结果 106例患者误诊32例,误诊率为30.2%;误诊时间7d~5年;误诊病种包括慢性支气管炎13例(40.6%),肺炎8例(25.0%),支气管扩张2例(6.3%),慢性胃炎2例(6.2%),其他7例(21.9%).误诊病例经抗结核治疗后,痊愈21例(65.6%),显效5例(15.6%),好转3例(9.4%),无效3例(9.4%).结论 不典型肺结核常误诊为其他疾病,延误治疗,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费缨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重症监护室(ICU)是集中危重症患者病情监测和治疗的单位,也是医院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集中的场所,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1].笔者分析ICU医院感染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现总结如下.1 感染因素
作者:张玉芬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胆结石(息肉)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患者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鹿安琴;王家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探讨基层医院在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中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合理配置临床药剂师、提高药剂师的业务素质、建立健全临床药学研究的保障体制,会使我国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学研究带来更好也发展.
作者:陈秀红;陈浩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检测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培养上清对同型小鼠淋巴细胞活化分子CD71表达的抑制,探讨黑素瘤细胞抑制淋巴细胞活化、介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 用B16F10培养上清培养同型小鼠脾淋巴细胞(上清组),经植物血凝素活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转铁蛋白受体CD71表达水平,用RPMI 1640完全培养液代替B16F10培养上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上清组培养上清培养的淋巴细胞CD71表达率为(55.41±3.70)%低于对照组的(60.92±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16F10培养上清对淋巴细胞表达CD71具有抑制作用,可抑制淋巴细胞活化,成为免疫逃逸机制之一.
作者:赵红侠;蒋苗苗;孙立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小儿消化性溃疡是小儿不明原因腹痛和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一般缺乏成人典型的病史和体征,年龄越小越不典型.现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儿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景俊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冠状动脉急性血栓形成,而引起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AMI的主要方法之一,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小,病死率也越低.现对我科88例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宋克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多发性肌炎是风湿免疫科医师常遇见的疾病,由于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较复杂,临床上急诊内科或普通内科收治肌酶升高、肌无力或肌痛患者时常首先将其转至风湿免疫科进行进一步诊治,而患者在出现上述症状时也多选择至风湿免疫科就诊,故发现了较多易误诊为多发性肌炎的特殊肌病,此类肌病的症状、体征与多发性肌炎很相似,但治疗及预后却与其完全不同.
作者:陈剑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鼻饲术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以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需要的技术[1].神经外科患者常伴有昏迷或吞咽困难,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留置胃管鼻饲是常见的操作.留置胃管后又常会发生食道反流引起误吸,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引发意外.故留置胃管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褚晓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膦甲酸钠注射液(可耐)与更昔洛韦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23例.A组给予可耐治疗,B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同时2组应用维生素B1、炉甘石洗剂等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止痛、止疱、结痂、治愈时间和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B组有效率的73.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治愈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后遗神经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耐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不良反应较少,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多守元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癫痫病是一种慢性的脑部疾患病,主要是以脑部神经细胞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发作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点的.此病对患者的大脑发育及智力、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的影响.由于患者及家属对该病缺乏医学上的常识,因此大多癫痫患者未得到有效的治疗.现对60例癫痫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报道如下.
作者:景海婷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将PCOS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2组均给予促排卵、改善激素水平、手术等治疗,治疗组并配合膈下逐瘀汤中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9%高于对照组的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排卵、调节激素水平、手术等配合膈下逐瘀汤治疗PCOS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小林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便秘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1次,无规律性,粪便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资料表明,老年人肠蠕动功能降低,即使每日排便,其肠管内粪便仍有滞留,肠管内毒素易被吸收.因而可引起体温升高;而长期便秘者不仅可出现腹胀不适,还可出现食欲不振、心烦失眠、头昏等症状;诱发加重痔疮、肛裂、脱肛、前列腺肥大等疾患,甚至可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1].
作者:古翠云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治疗的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2例行静脉泵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48例予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比较2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2.3±0.8)d短于对照组的(4.8±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8%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泵控制血糖安全、稳定,疗效迅速,低血糖发生率低,适合不同个体的生理需要,是控制应激性高血糖较好的方法.
作者:王健;邸墅;王晓晖;张晓娟;师华华;常伟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