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娟
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大量新药不断涌现,为临床医师诊治疾病提供了更多的用药选择,因此如何有选择、有针对性引进新药,是医院药剂科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序、合理、及时地引进,对提高药物治疗水平无疑大有益处.反之,盲目无章地引进,不仅大量占用资金、造成滥用药物的不合理现象,也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有部分厂商代表采用不正当手段诱导临床盲目审购新药,到病房搞促销等不正常现象,严重干扰了医院的声誉[1].
作者:刘明洁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合理用药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患者及社会负担的重要举措.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在于落实国家药物政策、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药学服务等.坚持管理与技术同等重要、职工和患者都是上帝、效益和质量都是生命的医院管理新理念[1].
作者:林小凤;林汉华;李静玲;陈幸谊;何博雯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对泌尿外科内置双J管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泌尿外科内置双J管引流的18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对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80例患者经随访复查输尿管均通畅,肾积水和肾功能均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出现尿路感染5例(2.78%),出现血尿4例(2.22%),出现尿液反流8例(4.44%),出现双J管移位2例(1.11%).结论 对泌尿外科内置双J管引流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指导,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孝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h内产妇阴道流血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和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1].主要由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易并发失血性休克、产后贫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2008年3月-2011年3月我科收治产后出血产妇57例,经积极预防和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向锋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危重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将60例老年危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硝苯地平联合地西泮治疗;治疗组给予小剂量比索洛尔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改善血压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危重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较为适宜的降压方案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者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52例,分别采用齐拉西酮(齐拉西酮组,76例)或利培酮(利培酮组,76例)治疗;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临床疗效做出评价,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在重症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上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临床较理想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作者:曹德;杜丽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低位水囊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80例足月妊娠住院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180例.观察组采用低位水囊引产;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引产.比较2组宫缩情况、引产成功率及剖宫产率.结果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53.3%,剖宫产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水囊引产简单、安全、有效,缩短了产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轩凤霞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食管癌首选手术治疗,其次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一旦发生吻合口瘘,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笔者总结我科近年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伟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重症监护室(ICU)是集中危重症患者病情监测和治疗的单位,也是医院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集中的场所,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1].笔者分析ICU医院感染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现总结如下.1 感染因素
作者:张玉芬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类风湿关节炎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益赛普25mg,每周2次,连用3个月.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8%高于对照组的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冠心病效果显著.
作者:朱发术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娩方式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健康初产妇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各50例.2组于产后6~8周进行盆腔器官脱垂情况评估和盆底功能张力的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剖宫产组发生盆腔器官脱垂情况轻于阴道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盆底功能张力测定5项指标均轻于阴道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娩在一定程度上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较剖宫产损伤更大,但应权衡利弊,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
作者:李娜;李银珠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阻断术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结扎双侧子宫动脉(动脉阻断组)27例和直接腹腔镜下肌瘤切除(直接切除组)21例的临床资料,并对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动脉阻断组手术时间短于直接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直接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先行双侧子宫动脉阻断再行肌瘤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江道龙;赵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患者,男,45岁.因上腹部隐痛2周入院,上腹部不规律疼痛,伴恶心,无呕血及黑便.查体:体温36.1℃,血压120/80mm Hg,心肺无异常,腹平坦,未触及明显包块.心电图、腹部超声检查及胸腹部X线后前位片均正常.纤维胃镜发现胃窦部小弯侧一新生物,活检病理诊断:胃窦腺癌.入院诊断:胃癌.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解剖胰头后淋巴结时发现胰头呈一完整的环状,下部较窄约1cm,包绕在十二指肠降部.
作者:徐振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9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组)50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柯益寿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留置胃管是临床护理中的常规操作,在传统置入胃管的过程中,由于一次性胃管质地较软,易在口腔鼻咽部弯曲、盘旋,置管成功率较低,操作时间长,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许多学者也提出了侧卧位置管法、托下颌置管法等操作技巧[1].导丝胃管很好地解决了一次性胃管的可塑性、硬度、弹性和方向性问题,提高了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减少了反复置管对鼻黏膜的损伤和出血,操作简单,损伤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现对导丝胃管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作者:管苏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老年低位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Ⅰ期右半结肠切除吻合术23例,Ⅰ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28例,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12例,Mile′s术13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2例.术后感染5例,其中包括切口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其中76例患者痊愈或好转后出院占97.44%,死亡2例占2.56%.结论 老年低位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宜首选手术治疗方法,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做好围术期处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颖;郭元晖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黄芪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邦珂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终止早孕的方法很多,有单纯的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可视人工流产、无痛人工流产、微创无痛可视人工流产等.流产是妇产科一种常见手术,如何减轻患者的负担、痛苦和风险,值得妇产科医师不断探索.随着避孕失败的不断增加,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使用的药物流产逐渐被人们接受.其优势是痛苦小,但出血时间长,不全流产率高.
作者:史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高位肠瘘是指发生于十二指肠及近端空肠100cm以内的肠瘘,是腹部外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1].我科对12例肠瘘患者采用持续低负压引流治疗并予以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海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现代医院门诊预约挂号服务模式.方法 选取门诊进行预约挂号服务的患者200例进行研究,统计比较患者选择预约挂号的方式和了解预约挂号的途径情况.结果 患者选择手机预约挂号的方式明显高于其他预约挂号方式,通过医院宣传来了解预约挂号的途径明显高于其他途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约挂号服务模式使来院就诊患者更加便利,并可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而且完善了医院数字化的建设需求.
作者:黄玲炜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