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治龙
目的 观察可视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宫腔操作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KN-2600可视系统对320例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观察组)进行无痛人流术,随机抽取2008年1-10月360例采用传统的痛盲刮法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KN-2600可视系统下进行无痛人工流产安全、有效,镇痛效果好,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王丽华;字立源;孙保芬;张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构建不同血管通路,并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结果进行充分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的讨论,为患者寻找安全、理想的血液透析通路方案.方法 随机选取2008-2010年建立了长期血管通路并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通路、移植血管(PTFE)通路、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CTC)通路,分别计算Kt/V值,比较3种血管通路的栓塞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在70例患者中,经AVF透析者52例,经PTFE透析者7例,经CTC透析者11例.AVF组患者年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PTFE组和CTC组(P<0.01);AVF组患者的血管通路栓塞率明显低于PTFE组(P<0.01);3种血管通路透析患者的Kt/V值均>1.2,其中AVF组值高.结论 AVF、PTFE、CTC这3组不同血管通路,都能满足患者透析需要,能够过滤肾衰尿毒症患者血液中的毒素,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需要,选择合理的血液透析通路,并适时加以调整,可有效减少栓塞及感染并发症.
作者:王昌盛;杨泽曼;陈常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目前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为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提供防治对策和依据.方法 对我科2010-2012年诊治的24例麻疹患儿进行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与麻疹疫苗未规范性接种过或接种麻疹疫苗后抗体滴度下降等因素有关;8个月以下儿童发病率在上升,可能造成的原因是婴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细胞免疫功能差,病毒毒力较强.小婴儿患麻疹后CD+4、CD+8比值明显降低,机体处于免疫抑制及失调状态.结论 麻疹临床症状已不典型,极易漏诊和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临床效果好;建议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应加紧对麻疹疫情的监测和研究,防止发生大的暴发流行.
作者:张恒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传统治疗,28例).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心功能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6-MWT)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组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71.4%,对照组为53.6%;两组患者用药后LVEDD、LVESD下降,LVEF增加,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培哚普利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明显改善CHF患者的远期预后.
作者:吴旭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外胚层发育不全综合征(ectodermal dysplasia,ED)是一种以毛发、汗腺、牙齿等外胚层来源的组织发育不全或形态缺陷为特征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也可伴随中胚层来源的组织发育障碍.目前认为种植义齿修复是终理想修复方式,但也存在着种植时机的选择,患者年龄小,价格昂贵等问题.
作者:李小菊;李军;王丽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甲钴胺分散片联合美多芭对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按国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组(IRLSSG)2003年制定诊断标准,设计问题调查评分表,选择评分大于6分患者3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给予甲钴胺分散片联合美多芭治疗;对照组18例,给予美多芭口服.观察治疗开始后2、4、8、12周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RLS评分均有下降,治疗组4个时间节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治疗后2、4、8周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钴胺与美多芭联合应用治疗血液透析并不宁腿综合征有良好疗效,并且在初两周就有明显治疗效果,效果持续超过两个月.
作者:黄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并硬脑膜网状均匀切开减压术治疗脑肿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30例2008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肿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合并硬脑膜网状均匀切开减压手术.结果 30例患者手术过程中无一例出现急性脑膨出.30例患者中,存活21例 (70%),死亡9例(30%).存活者中恢复良好5例(23.8%).中 残10例(47.6%),重残5例(23.8%),植物生存1例(4.8%).结论 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并硬脑膜网状均匀切开减压术治疗脑肿胀取得了良好疗效,这种方法能均匀、平缓的降低颅内高压,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脑膨出的几率,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宋浩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氟西汀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选取86例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43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在此基础上采用氟西汀进行抗抑郁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SAS、SDS、HAMA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姜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用相关药物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34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口服用药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134例患者共服用各类口服药物共有228类,71种,其中包括西药57种,中成药14种;用药少为3联,多高达11联,平均每人用药(6.84±0.24)联.共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患者32例,发生率为23.89,占前3位的不良反应分别为胃肠道反应,头痛及颜面潮红;≥60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明显高于<6O岁组的9.43 (P<0.05);与药物有关的死亡2例.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联合用药的药物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应合理选择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戚亚伦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均给予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胰岛素或药物严格控制血糖稳定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与甲钴胺片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59.7%(P<0.05);肌电图检测相关神经治疗前后传导速度,治疗组前后有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与甲钴胺片联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明显且安全.
作者:王妮娜;曾晓聪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分枝杆菌菌苗在初治菌阳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86例初治涂阳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分别利用2HRZE/4HR化疗方案加母牛分枝杆菌治疗.主要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胸部X线片或者CT病灶吸收情况和痰菌转阴等.结果 两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胸部X线片病灶吸收率两组在4、6个月末差异无显著性.其中治疗2个月末痰菌转阴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牛分枝杆菌在初治菌阳肺结核治疗中能加快痰菌转阴.
作者:赵长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分成A组(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24例,B组(拜阿司匹林)24例,分别给予联用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治疗和单纯服用拜阿司匹林治疗,再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及时联用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有利于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作者:徐缨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大流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5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判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检查时间与图像质量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实验组平均检查时间为(14.98±4.14)min,对照组为(30.07±11.28)min,实验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883,P=0.001),且实验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优化护理流程可明显减少患者检查时间,同时提高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作者:李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自96年至今共收治2例颅内内胚窦瘤患儿,本组病人均为2岁左右,并且均发病于小脑半球,临床较为少见.现将其入院体格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病理报告分析如下.1 病例报告患儿,男,2 岁.因步态不稳1个月余,加重2周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清,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应可,双侧巴氏征(+).
作者:焦征;蒋然;李震;彭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前置胎盘为妊娠晚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也是导致围生儿及妊产妇死亡和病率的重要原因.Nesbitt(1962)报道围生儿死亡率在美国纽约仍高达10%~20%,近年报道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有所下降,分别为<1.5%及8%~12%,但仍是高危妊娠中一个严重问题[1].为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我院对前置胎盘开展积极的期待治疗,于2008-2010年间共收治前置胎盘78例,获得显著治疗效果,现就其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周银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发病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中耳炎患儿1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其致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19例患儿中伴有腺样体肥大44例(37.0%),合并鼻窦炎30例(25.2%),变应原检测阳性共25例(21.0%),合并微生物感染20例(16.8%),术所有患儿均采用鼓膜切开或置管治疗并积极对症治疗.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发病危险因素与腺样体肥大、鼻窦炎、变应原反应性疾病、微生物感染等关系密切,临床防治时应值得注意.
作者:张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社区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治疗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者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疗效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疗效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是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手段,临床应该加以重视并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胶原蛋白海绵预防拔牙后干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拔牙后采用胶原蛋白凝胶海绵治疗的142例患者(142颗牙)的临床资料,以此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未采用胶原蛋白海绵治疗的142例患者(142颗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干槽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槽症的发生率为2.82%,对照组干槽症的发生率为8.45%,观察组干槽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6,P<0.05).结论 拔牙后应用胶原蛋白海绵治疗可有效降低干槽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国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了解女性继发性不孕患者中流产次数及流产方式对输卵管性不孕的影响及治疗情况.方法对454例女性继发性不孕患者做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 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致输卵管梗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流产史组.药物流产致输卵管梗阻发生率低于人工流产,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输卵管梗阻发生率随流产次数增加而增加;造影后3个月经治疗累计妊娠率达62%.结论 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是造成继发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流产次数的增多无明显增加不孕症几率,在女性不孕症检查中子宫输卵管造影是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张利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抗菌药物从使用至今不良反应一直存在且在不断增加,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盲目、滥用抗菌药物.要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就要先了解其存在的不良反应,并根据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设计合理的使用方案.
作者:李春云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