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美芬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朱沛传

关键词:纳美芬, 脑梗死,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观察纳美芬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加用纳美芬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神经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 经过两周治疗,观察组CSS评分及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美芬对于脑梗死患者具有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全科医生应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苏北农村部分地区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的现状调查,总结出新农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根据全科医生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特点,结合全科医生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地位,认为全科医生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学革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临床所应用的化疗药物均缺乏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对机体正常组织和器官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使患者在化疗的同时出现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不适,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化疗中病人的全方位护理是完成化疗计划的保证.

    作者:吕召莉;李雪;李晶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加巴喷丁联合伐昔洛韦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联合加巴喷丁和伐昔洛韦治疗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69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伐昔洛韦,治疗组伐昔洛韦剂量加倍,同时加用加巴喷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8周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2个月后再电话随访一次.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联合加巴喷丁和伐昔洛韦治疗可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作者:宗国勇;吴海娟;黄小雄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结扎术后盆腔静脉瘀血症的诊治分析

    盆腔静脉瘀血症是妇科独立的盆腔血管疾病,由于其主诉症状较多、而却无特异性阳性体征,往往诊断为神经官能症、附件炎等,而导致久治不愈.而由于结扎术式、结扎部位不当,手术操作粗糙等因素均可引起盆腔血液动力学改变而致盆腔静脉瘀血症.因此临床医生应正确认识,以期更好地预防结扎术后盆腔静脉瘀血症.

    作者:许秋丽;魏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对心室重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而后者主要归结于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间失衡.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1,TIMP-1)是一种重要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特异性抑制因子,可局部调节MMPs的活性,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在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心室重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就TIMP-1对心室重构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文俊;纪亚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0年219例肺炎儿童,使用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为8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结论 注射用阿奇霉素对儿童肺炎的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梁燕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急诊科老年人严重创伤46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急诊科老年患者严重创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线索和参考.方法 对急诊科严重创伤4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46例患者中,交通伤占17例(36.96%),跌倒13例(28.26%),坠落伤9例(19.57%),重物砸伤4例(8.69%),其他损伤3例(6.53%);治愈41例(89.13%),平均住院26d,死亡患者5例(10.87%),死亡原因为术后大出血、心脏骤停、抢救无效.结论 交通伤、跌倒、坠落伤是老年人严重创伤的主要因素,早期实施确定性抢救手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年严重创伤的抢救效果.

    作者:李永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米非司酮与利凡诺在孕中期引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与利凡诺在孕中期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2月-2012年3月自愿于我院终止妊娠的孕中期妇女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取羊膜腔内利凡诺注射引产,而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后再行羊膜腔内利凡诺注射引产.结果 107例患者均引产成功,观察组引产时间、产后2h出血量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盘或胎膜残留率为14.8%(8/54),明显低于对照组39.6%(2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P<0.01).结论 米非司酮口服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中期引产方法.

    作者:易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小儿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护理体会

    目的 对小儿化疗过程中经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于中心静脉护理体会做一总结.方法 选取美国巴德公司产的单腔导管为30例患儿置管,经由上肢浅静脉穿刺置于上腔静脉,进行化疗.护理:导管维护及其并发症处理、置管后皮肤处理、器械准备中心理护理、置管前整体患儿病情评估.结果 患儿平均本次置管时间87.5d,长140d,期间无严重的并发症以及所引发的感染.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深静脉置管术,能明显降低患儿化疗过程中药物引起的血管刺激等不良反应,该方法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黄群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宫颈评分在胎膜早破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不同宫颈Bishop评分胎膜早破患者破水至临产时间、产程及分娩方式的不同,为合适的临床处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328例胎膜早破患者并自然临产者按宫颈评分分为两组,即宫颈成熟组(0~5分)和宫颈不成熟组(≥6分),分析宫颈评分与破水至临产时间、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 宫颈成熟组破水至临产时间、产程较宫颈不成熟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成熟组阴道分娩146例,剖宫产22例;宫颈不成熟组阴道分娩66例,剖宫产9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进宫颈成熟度极其重要.

    作者:周利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与枳术颗粒治疗残胃炎的疗效观察

    胃大部切除术后易发生多种残胃病变,其中残胃炎是胃、十二指肠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其病程长、易反复.发病多与术式、饮食习惯、HP感染有关.现对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枳术颗粒治疗残胃炎的疗效进行观察.

    作者:邢朝富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改良体位在小儿氯胺酮静脉全麻复苏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体位在小儿氯胺酮静脉全麻复苏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儿按照单纯随机抛硬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观察组患儿侧卧头后仰位.比较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呼吸道畅通情况、吸痰次数和情绪变化.结果 观察组无呼吸道阻塞症状;对照组有呼吸道阻塞症状5例,血氧饱和度下降6例.观察组患儿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烦躁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结论 侧卧头后仰位能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稳定情绪,减少镇静药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是小儿氯胺酮静脉全麻复苏期合适的体位.

    作者:甘玉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实施健康知识教育改善医患关系

    医与患是诊疗活动中的两个利益共同体,医生通过诊疗活动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患者通过诊疗活动解除病痛的折磨.但现有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对疾病了解的信息不对称.医务人员可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向患者传达疾病的信息,不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解决办法,还让患者了解疾病的预防方法及康复措施等,从而减少患方对医疗行为的误解,有效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作者:张文丽;周斐;董方林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胆管疾病与胰腺炎误诊为胃肠炎27例分析

    典型的急性胆囊炎、急性胃肠炎患者不难诊断,据多年临床经验发现,相当大一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这就有了胆囊炎、胰腺炎被误诊为胃肠炎的可能.为此,就要提高医师的理论基本功和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以及工作态度是否严谨.

    作者:周佩锋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老年内科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疗效及感染的预防

    目的 探讨研究老年内科肾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与围术期的感染预防.方法 选取本院2006年6月-2010年1月本院内科所收治的104例老年内科肾衰竭患者,对患者的临床透析情况与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51例患者在透析后围术期中共计发生了66例次感染,感染部位依次包括肺部感染31例次(46.9%),尿路感染21例次(31.8%),急性胃肠炎感染7例次(10.6%),胆囊炎5例次(7.6%),置管处局部皮肤感染2例次(3.0%);感染患者的发病原因分别依次为慢性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14例,高血压肾病13例,多囊肾病7例,其他原因1例,且51例感染患者所发生的66例次感染中共包括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屎肠球菌三种共计10株,分别为7株、2株、1株.同时将感染组51例与未感染组5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血红蛋白指数、血清白蛋白指数、血透时间进行了临床对比发现,A、B两组间患者的平均年龄、血红蛋白指数、血清白蛋白指数、血透时间等指标相比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对老年内科肾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血液透析治疗时,应由其注意预防控制临床感染的发生,而这样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慢性肾炎、糖尿病等主要原发病,并针对常见的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采用抗生素抑制,除此以外建立良好血管通道并保持长期通畅.

    作者:程勇祥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老年心脏病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的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心脏病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的变化,为心脏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老年心脏病患者60例积极采用药物综合溶栓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进行监测.结果 治疗后心电图3级缺血患者ST段抬高的幅度(0.84±0.44)mV,明显大于2级缺血患者的(0.46±0.31) mV,同时ST段回降率3级缺血患者(41.7%)显著小于2级缺血患者(81.7%).患者治疗前的24h SDNN、24h HRV三角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后.结论 老年心脏病的心电图ST段变化可反映心肌缺血分级程度,同时SDNN和HRV也有明显变化,可作为判断老年心脏病病情发展的重要监测标志.

    作者:高立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技巧

    目的 进行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探讨,减轻患者静脉穿刺的痛苦.方法 临床肿瘤科病人静脉穿刺800次;外科病人静脉穿刺3800次;康复科病人静脉穿刺200次的静脉输液操作实践,观察患者静脉穿刺后疼痛的程度,分析静脉穿刺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感觉疼痛程度小,静脉穿刺相关因素与选择血管部位、穿刺的方法、进针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结论 总结静脉穿刺的技巧,建议临床上推广使用,减少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使临床静脉输液技术提至一个高的水平.

    作者:王美遐;韩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心理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10月在我院防保科进行预防接种的52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非心理护理组,260例)和观察组(心理护理组,260例),比较两组儿童的接种配合性及家长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的接种配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家长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对于提高儿童接种配合性及家长满意率均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素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他汀类药物改善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时全身炎症平衡紊乱可导致进行性的内皮细胞(EC)功能障碍,白细胞和血小板被激活,凝血纤溶破坏,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EC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发展恶化的中心环节.脓毒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有资料显示[2],脓毒症的病死率为25%~80%.近年来国外有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治疗脓毒症能够降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其主要机制之一可能与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有关.现对他汀类药物保护脓毒症内皮细胞(EC)功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李敏芝;田东莲;李敏;王艾红;赵鹤龄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肿瘤放疗门诊住院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患者在放疗和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放疗和常规的对症治疗及护理,对患者放疗前、后分别应用自评量表对其进行情绪测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程度及免疫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肿瘤放疗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不但能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而且还能帮助患者提高其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邱云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