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管疾病与胰腺炎误诊为胃肠炎27例分析

周佩锋

关键词:胆管疾病, 胰腺炎, 误诊, 胃肠炎
摘要:典型的急性胆囊炎、急性胃肠炎患者不难诊断,据多年临床经验发现,相当大一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这就有了胆囊炎、胰腺炎被误诊为胃肠炎的可能.为此,就要提高医师的理论基本功和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以及工作态度是否严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DNAYMDD变异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DNAYMDD变异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拉米夫定清热解毒方、补脾肾法进行治疗.结果 患者治疗后其ALT、AST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HBV-DNAYMDD变异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疗效.

    作者:张清科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开放性喉外伤的救治研究

    目的 开放性喉外伤常可引起大出血、呼吸困难、休克等症而危及生命,若急诊期处置不当叉易致喉狭窄,咽瘘及术后声嘶等,通过探讨开放性喉外伤的急诊救治、手术处理方法,提高开放性喉外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开放性喉外伤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全部急诊手术治疗,1例患者在抢救中因严重失血性休克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6例患者临床均治愈后出院.27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术后发音恢复正常,其中有1例术后发生咽瘘,1例术后发生气管食管瘘,经进一步处理瘘道愈合,无声音嘶哑.另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喉狭窄伴声嘶、气紧,再次手术后喉狭窄治愈,喉腔扩大,但声音仍嘶哑.结论 在开放性喉外伤的急诊救治过程中,应尽量抢救生命,保持气道通畅,抗休克,大限度保留、恢复喉功能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之栋;余文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新生儿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同时与白细胞计数比较,分析新生儿嗜酸粒细胞增多与白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ABX pentra DX 120 血细胞分析仪对953例新生儿静脉血进行检测,观察白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及计数值.结果 953例新生儿患儿中,179例嗜酸粒细胞增高,占18.8%,其中113例嗜酸粒细胞绝对增高,仅66例嗜酸粒细胞相对增高;且嗜酸粒细胞绝对增高不随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 嗜酸粒细胞在新生儿期有增高的现象,其原因不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燕;彭必燕;李宋萌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较对照组的56.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黏滞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菊利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对心室重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而后者主要归结于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间失衡.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1,TIMP-1)是一种重要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特异性抑制因子,可局部调节MMPs的活性,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在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心室重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就TIMP-1对心室重构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文俊;纪亚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急救中护理工作的组织与对策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中护理工作的组织体会.方法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畅通、途中转运、病情观察的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 269例患者中好转265例,到医院后继续接受治疗,无效4例,抢救成功率达98.51%.结论 对不同患者采取适当全面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不仅能降低急救患者的死亡率,而且还为患者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志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护理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根治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达57.5%,发生率为3.4%~26%,常引起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加上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差,极易引起循环、呼吸衰竭.因此,积极妥善地预防和护理对于食管癌术后的预后至关重要.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许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山莨菪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肾绞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急性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予以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一侧臀部肌肉注射.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0.0%、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莨菪碱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肾绞痛疗效确切,但不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陶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36例诊治分析

    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蛋白含量高,易形成纤维凝块、纤维分隔,易导致胸膜肥厚粘连,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应用B超定位胸腔穿刺术引流胸腔积液、给予抗结核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较好方案.

    作者:聂恒德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2000-2010年大同市用血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我市临床用血现状.方法 对我市2000-2010年临床用血总量、全血和成分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10年临床用血总量、成分血用量、成分输血比例逐年上升,全血用量明显减少;悬浮红细胞、血小板、冰冻血浆、洗涤红细胞、冷沉淀等成分输血均每年有所增加.结论 我市临床成分输血情况总体来说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作者:吴立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激素替代疗法调节更年期妇女体内激素水平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雌激素替代疗法对于更年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在我院体检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给予雌激素替代疗法后检测患者血液内雌二醇、促卵泡成熟激素、黄体生成激素、孕激素、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水平.结果 在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后雌二醇水平明显提高、促卵泡成熟激素、黄体生成激素、孕激素、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合适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有效的模拟雌激素的生理学作用,改善患者的更年期症状,对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曹智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肿瘤放疗门诊住院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患者在放疗和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放疗和常规的对症治疗及护理,对患者放疗前、后分别应用自评量表对其进行情绪测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程度及免疫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肿瘤放疗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不但能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而且还能帮助患者提高其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邱云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他汀类药物致老年人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致老年人肝功能损害可能的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查阅2011年5-11月的心血管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有效病例为200份.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格收集、填写调查数据资料.结果 发生肝功能损害15例,肝功能损害发生率7.5%.饮酒、营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性别是导致他汀类药物对老年人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本地区他汀类药物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与全国相关调查研究结果一致.饮酒,营养不良,HBsAg(+),女性是他汀类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治疗同时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有助于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作者:夏彦君;戚亚伦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体会以及出院护理指导.方法 选择63~85岁的老年患者42例,对其手术的护理配合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2例老年患者的置换手术,术后无一例切口感染,住院2~4周,经1~3年随访,骨折治愈,恢复良好.结论 手术室护士应认真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利手术顺利安全进行.

    作者:谢琴;代丽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2008年和2010年唐山市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目的 了解唐山市院前急救疾病谱及其变化规律,发现问题并找到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2008年和2010年2年间唐山市院前急救患者共20092例.将每位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急救车到达现场时间、主诉、急诊诊断、治疗方法等相关内容登记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年中,院前急救疾病谱中前6大类疾病均依次为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疾病高发年龄段均为50~79岁;均以11、12、1三个月为发病高峰期;各时段急救车到达现场平均时长排序:需时长均为7:00~9:00和17:00~19:00两个时段,且2010年各时段均明显长于2008年.结论 以上调查结果可以作为有关部门决策调整的依据.急救中心可据此合理调整工作安排及人员培训、急救设备的配置.院前急救工作目前存在困难较多,但为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行不畅的问题.院前急救属公益事业,仅靠急救人员本身努力远远不够,更需要卫生及交通主管部门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作者:张贵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慢性咳嗽的病因及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咳嗽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对200例我院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对于不同的患者采用特异性治疗.结果 通过对200例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特异性治疗,痊愈125例占62.5%;显效34例,占17%;有效26例,占13%,无效11例,占5%.结论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并且并发症多,予以特异性治疗效果好,但是明确病因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蓝芬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宁波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分析及对院前急救管理的启示

    目的 调查宁波市院前急救的现况.方法 对宁波市急救中心在2010年1-12月的全部病例共计18030例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平均每天出诊49.40次,男女之比为1.10:1,以46~64年龄组患者为多,占53.94%;呼救-救护车到达时间为(10.41±1.62)min;发生率高的前5位疾病依次是创伤(56.78%)、脑血管急症(9.44%)、心血管急症(7.15%)、呼吸科急症(4.46%)、各种中毒(3.88%);月平均急救患者数为1502例,1月份急救出诊多,创伤以12月份较多,脑血管急症和呼吸系统急症以1、2月份较多;院前死亡患者217例,脑血管和心血管急症是院前急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别占35.77%和34.29%.结论 院前急救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和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和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作者:胡苏珍;夏海鸥;王国文;郭玲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正常压力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高压氧的应用

    目的 了解正常压力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高压氧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35例以侧脑室-腹腔分流术配合高压氧治疗.结果 35例术后均得到0.5~3年随访,28例恢复正常工作,5例生活完全自理,2例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 高压氧配合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有效.

    作者:彭涛;谢庆海;陈东亮;谢观生;林通;罗海强;覃后述;陈世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妇产科APN连续排班的实施与评价

    医院应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更全面地满足患者.我院妇产科从2009年11月起对传统排班模式进行改革,采用APN排班模式排班,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欧阳利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6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肾上腺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管加压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1h有效率和24h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的1h有效率和24h 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脏骤停患者在标准心肺复苏中采用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可明显缩短自主心律恢复时间,提高1h有效率和24h生存率.

    作者:朱鋆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