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常压力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高压氧的应用

彭涛;谢庆海;陈东亮;谢观生;林通;罗海强;覃后述;陈世兰

关键词:脑积水,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高压氧
摘要:目的 了解正常压力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高压氧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35例以侧脑室-腹腔分流术配合高压氧治疗.结果 35例术后均得到0.5~3年随访,28例恢复正常工作,5例生活完全自理,2例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 高压氧配合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有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妇产科APN连续排班的实施与评价

    医院应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更全面地满足患者.我院妇产科从2009年11月起对传统排班模式进行改革,采用APN排班模式排班,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欧阳利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女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惠州地区女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应用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检测女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并分析常用抗生素的药敏状况.结果 药敏试验中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3.8%、91.9%、86.9%,对罗红霉素、左旋氧氟沙星、氟沙星敏感率较低分别为 12.4%、12.4%、9.8%.结论 临床治疗解脲脲原体引起的女性生殖道疾病,本地区推荐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作为首选药物,在检测解脲脲原体的同时做药敏试验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张惠钦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我院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特点研究

    目的 探讨儿科用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预防方法.方法 查阅我院2005年4月-2011年12月收集的有关儿科用药所致药品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4例患者中,男187例(65.85%),女97例(34.15%);静脉滴注260例(91.55%);抗感染药物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例数多,为242例(85.21%);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变态反应多,共195例(61.13%).结论 医药工作者应重视儿科用药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作者:梁雪茵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以持续性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癌一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57岁,退休职工,主因发热4d于2011-12-22 9:10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压史10年,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家族中遗传病及传染病史,于入院前4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为持续性高热,体温达40°C,咳嗽、咳白痰,并左侧胸痛,为锐痛,多于咳嗽时出现,伴发憋、气短,活动后为著,食欲不振,曾按呼吸道感染于院外静点左氧氟沙星、多索茶碱、喜炎平治疗3d无好转.

    作者:杨会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静脉套管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断指再植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套管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断指再植术的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5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次常规臂丛神经阻滞;57例为观察组采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麻醉效果以及术后4、8、12、24、36h视觉模拟评分比较.记录两组再植指的血管栓塞率,再植指成活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麻醉效果(71.7%),观察组麻醉效果(91.2%)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6指因吻合口血栓形成而导致再植指坏死,成活率88.7%,研究组成活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套管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明显提高断指再植术中麻醉效果,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增加了断指再植术的成活率.

    作者:曾志民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开放性喉外伤的救治研究

    目的 开放性喉外伤常可引起大出血、呼吸困难、休克等症而危及生命,若急诊期处置不当叉易致喉狭窄,咽瘘及术后声嘶等,通过探讨开放性喉外伤的急诊救治、手术处理方法,提高开放性喉外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开放性喉外伤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全部急诊手术治疗,1例患者在抢救中因严重失血性休克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6例患者临床均治愈后出院.27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术后发音恢复正常,其中有1例术后发生咽瘘,1例术后发生气管食管瘘,经进一步处理瘘道愈合,无声音嘶哑.另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喉狭窄伴声嘶、气紧,再次手术后喉狭窄治愈,喉腔扩大,但声音仍嘶哑.结论 在开放性喉外伤的急诊救治过程中,应尽量抢救生命,保持气道通畅,抗休克,大限度保留、恢复喉功能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之栋;余文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硫酸吗啡缓释片辅助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硫酸吗啡缓释片辅助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69例晚期癌症患者,观察组39例应用硫酸吗啡缓释片,对照组30例应用盐酸吗啡控释片,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疼痛缓解率达到92.3%(36/39),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70.0%(2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中维持用药剂量≤80mg/d者共27例,疼痛缓解率100%(27/27);>80mg/d者12例,疼痛缓解率75.0%(9/12).对照组中用药剂量≤80mg/d者20例,疼痛缓解率88.9%(16/18);>80mg/d者12例,疼痛缓解率41.7%(5/12).同等剂量硫酸吗啡缓释片与盐酸吗啡控释片的疼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吗啡缓释片镇痛效果确切,是辅助治疗癌性疼痛的理想药物.

    作者:汪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HBV携带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对于肝损害预防作用分析

    目的 对于乙肝病毒(HBV)携带肺结核患者采用替比夫定进行预防治疗,观察其对于肝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009年10月-201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携带乙肝病毒(HBV)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预防组(28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服用替比夫定进行预防治疗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时没有服用替比夫定,比较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有效率及肝脏损害的发生率.结果 预防组患者抗结核治疗的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抗结核治疗有效率为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患者肝脏损害发生率为9.8%,对照组患者肝脏损害发生率为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对于携带乙肝病毒(HBV)的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预防肝脏损害的发生,其临床应用价值较好,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池继富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超灵敏促甲状腺素、游离三碘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的应用分析

    血清中游离三碘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的测定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半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用微孔板化学免疫分析法测定FT3、FT4、超灵敏促甲状腺素(S-TSH),为临床甲状腺功能及相关疾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刚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高危高龄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60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伴有胆囊结石的老年人病发的临床特点以及进行微创手术的时机.方法 对60例经过微创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伴有胆囊结石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60例完全治愈56例,好转4例,没有死亡病例.术后3例肺部感染,2例并发轻微胰腺炎,9例电解质紊乱,2例刀口感染.结论 急性胆囊炎伴有胆囊结石的老年人微创手术治疗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是尤为重要的.

    作者:郭传彪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托拉塞米在脑水肿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脑水肿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许多疾病均可以引发或伴发脑水肿.脱水和利尿是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关键,甘露醇联合利尿剂是临床常用的方案,通过对现有临床研究分析,与呋塞米相比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作用效果更强,同时可以有效减少甘露醇的用量,降低甘露醇造成的肾脏损伤发生率,促进神经元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沁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根尖周炎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0年9月-2011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54例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6例).观察组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根管治疗.结果 两组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根管治疗并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27/28),对照组总有疗效为96.2%(25/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只要熟练把握一次性根管治疗适应证,一次性根管治疗能在缩短治疗时间同时取得与传统根管治疗同等疗效,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红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他汀类药物改善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时全身炎症平衡紊乱可导致进行性的内皮细胞(EC)功能障碍,白细胞和血小板被激活,凝血纤溶破坏,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EC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发展恶化的中心环节.脓毒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有资料显示[2],脓毒症的病死率为25%~80%.近年来国外有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治疗脓毒症能够降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其主要机制之一可能与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有关.现对他汀类药物保护脓毒症内皮细胞(EC)功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李敏芝;田东莲;李敏;王艾红;赵鹤龄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与枳术颗粒治疗残胃炎的疗效观察

    胃大部切除术后易发生多种残胃病变,其中残胃炎是胃、十二指肠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其病程长、易反复.发病多与术式、饮食习惯、HP感染有关.现对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枳术颗粒治疗残胃炎的疗效进行观察.

    作者:邢朝富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肺癌是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报告肺癌死亡率已跃居各种恶性肿瘤死亡之首位.肺癌晚期患者会有焦虑、恐惧、悲伤等心理,也常出现冷漠、孤独等心理反应.心理应对会对疾病产生明显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护士应通过多种途径给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与社会支持.

    作者:杨爽;景雪霏;朴日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金贝痰咳清颗粒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金贝痰咳清颗粒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抗感染、祛痰等基础治疗完全相同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金贝痰咳清颗粒.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贝痰咳清颗粒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具有镇咳、祛痰、平喘和抗炎作用,见效快,安全性高.

    作者:党英;杨广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急性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一例报告

    1 病例简介李某,男,63岁.主因:胸背部疼痛60min于23:00来诊.患者60min前准备睡觉时突然出现胸背部疼痛,以背痛为重并向两肩放射,伴两肩发沉感.既往: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史.入院体格检查:BP 165/100mmHg,P 90次/min,R 22次/min,T 36.5℃.神清,痛苦貌,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不大,四肢肌力Ⅴ级,病理征未引出.

    作者:曹玉萍;蒋学忠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黄蒲茯苓胶囊对慢性胃炎胃黏膜修复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黄蒲茯苓胶囊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6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黄蒲茯苓胶囊;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 黄蒲茯苓胶囊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黄蒲茯苓康胶囊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智森;赵献超;高飞;赵正平;吴存虎;李乃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上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与酸或者胆汁反流等相关.主要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亚洲地区以每周至少发生一次烧心或反酸为标准,亚洲大部分地区GERD患病率在2.5%~7.1%,近年来呈上升趋势[1].

    作者:尹向前;郭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老年心脏病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的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心脏病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的变化,为心脏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老年心脏病患者60例积极采用药物综合溶栓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进行监测.结果 治疗后心电图3级缺血患者ST段抬高的幅度(0.84±0.44)mV,明显大于2级缺血患者的(0.46±0.31) mV,同时ST段回降率3级缺血患者(41.7%)显著小于2级缺血患者(81.7%).患者治疗前的24h SDNN、24h HRV三角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后.结论 老年心脏病的心电图ST段变化可反映心肌缺血分级程度,同时SDNN和HRV也有明显变化,可作为判断老年心脏病病情发展的重要监测标志.

    作者:高立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