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咳嗽的病因及治疗分析

蓝芬

关键词:咳嗽, 病因, 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咳嗽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对200例我院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对于不同的患者采用特异性治疗.结果 通过对200例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特异性治疗,痊愈125例占62.5%;显效34例,占17%;有效26例,占13%,无效11例,占5%.结论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并且并发症多,予以特异性治疗效果好,但是明确病因是治疗的关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后护理经验,用于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实施病情观察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呼吸道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治疗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183例患者中有效124例,好转54例,无效5例,有效率达97.27%.结论 严密的术后护理是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力措施.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老年内科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疗效及感染的预防

    目的 探讨研究老年内科肾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与围术期的感染预防.方法 选取本院2006年6月-2010年1月本院内科所收治的104例老年内科肾衰竭患者,对患者的临床透析情况与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51例患者在透析后围术期中共计发生了66例次感染,感染部位依次包括肺部感染31例次(46.9%),尿路感染21例次(31.8%),急性胃肠炎感染7例次(10.6%),胆囊炎5例次(7.6%),置管处局部皮肤感染2例次(3.0%);感染患者的发病原因分别依次为慢性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14例,高血压肾病13例,多囊肾病7例,其他原因1例,且51例感染患者所发生的66例次感染中共包括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屎肠球菌三种共计10株,分别为7株、2株、1株.同时将感染组51例与未感染组5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血红蛋白指数、血清白蛋白指数、血透时间进行了临床对比发现,A、B两组间患者的平均年龄、血红蛋白指数、血清白蛋白指数、血透时间等指标相比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对老年内科肾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血液透析治疗时,应由其注意预防控制临床感染的发生,而这样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慢性肾炎、糖尿病等主要原发病,并针对常见的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采用抗生素抑制,除此以外建立良好血管通道并保持长期通畅.

    作者:程勇祥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氯诺昔康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急性痛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氯诺西康组(治疗组,30例)和布洛芬缓释片组(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氯诺昔康片8mg,口服,1次/12h,给药4次.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片300mg/次,口服,1次/12h,给药4次.采取疼痛类比目测法评分标准,选初诊,第1、13、25、37h服药后的第4h作为观察点,分别测定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服药第29h、第41h 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药第5h、第17hVAS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例:头晕感,发生率3.33%.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例:出现呕吐症状,发生率3.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诺昔康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有良好的镇痛消炎作用,且耐受性好.

    作者:舒敏;于长久;黄镭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小儿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护理体会

    目的 对小儿化疗过程中经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于中心静脉护理体会做一总结.方法 选取美国巴德公司产的单腔导管为30例患儿置管,经由上肢浅静脉穿刺置于上腔静脉,进行化疗.护理:导管维护及其并发症处理、置管后皮肤处理、器械准备中心理护理、置管前整体患儿病情评估.结果 患儿平均本次置管时间87.5d,长140d,期间无严重的并发症以及所引发的感染.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深静脉置管术,能明显降低患儿化疗过程中药物引起的血管刺激等不良反应,该方法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黄群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慢性咳嗽的病因及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咳嗽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对200例我院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对于不同的患者采用特异性治疗.结果 通过对200例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特异性治疗,痊愈125例占62.5%;显效34例,占17%;有效26例,占13%,无效11例,占5%.结论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并且并发症多,予以特异性治疗效果好,但是明确病因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蓝芬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福州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对福州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感染状况及对策分析.方法 对福州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5681名进行了检测.结果 在接受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中,甲肝阳性率为0.12%,戊肝阳性率为0.05%.在甲肝感染者中,女性的阳性率为0.057%,男性阳性率为0.152%,男性高于女性,而戊肝的感染率男性和女性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从业人员年龄均为18~40 周岁,检出的甲肝和戊肝阳性从业人员年龄都在18~30 周岁这个年龄段.结论 应加强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防治工作,发现带毒者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林勤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山莨菪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肾绞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急性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予以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一侧臀部肌肉注射.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0.0%、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莨菪碱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肾绞痛疗效确切,但不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陶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7月-2012年1月我院Ⅰ类手术切口出院患者94例,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办医政发 [2009]38号<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进行合理用药调查研究.结果 术前未预防用药为9例,85例(90.4%)均预防用药.术后87例(92.6%)均预防用药.用药时间≥48h为15例,≥72h为12例.结论 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给药时机基本符合原则要求,但抗菌药物原则起点稍高,还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邱雯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急诊肾绞痛患者解痉镇痛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 探讨肾绞痛患者解痉镇痛的急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53例患者使用黄体酮联合阿托品治疗并与51例使用杜冷丁和阿托品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统计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体酮联用阿托品用于肾绞痛解痉镇痛效果优于度冷丁与阿托品联用,其临床疗效更佳且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晓云;苏晓燕;宋福乃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2008年和2010年唐山市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目的 了解唐山市院前急救疾病谱及其变化规律,发现问题并找到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2008年和2010年2年间唐山市院前急救患者共20092例.将每位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急救车到达现场时间、主诉、急诊诊断、治疗方法等相关内容登记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年中,院前急救疾病谱中前6大类疾病均依次为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疾病高发年龄段均为50~79岁;均以11、12、1三个月为发病高峰期;各时段急救车到达现场平均时长排序:需时长均为7:00~9:00和17:00~19:00两个时段,且2010年各时段均明显长于2008年.结论 以上调查结果可以作为有关部门决策调整的依据.急救中心可据此合理调整工作安排及人员培训、急救设备的配置.院前急救工作目前存在困难较多,但为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行不畅的问题.院前急救属公益事业,仅靠急救人员本身努力远远不够,更需要卫生及交通主管部门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作者:张贵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胆管疾病与胰腺炎误诊为胃肠炎27例分析

    典型的急性胆囊炎、急性胃肠炎患者不难诊断,据多年临床经验发现,相当大一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这就有了胆囊炎、胰腺炎被误诊为胃肠炎的可能.为此,就要提高医师的理论基本功和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以及工作态度是否严谨.

    作者:周佩锋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激素替代疗法调节更年期妇女体内激素水平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雌激素替代疗法对于更年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在我院体检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给予雌激素替代疗法后检测患者血液内雌二醇、促卵泡成熟激素、黄体生成激素、孕激素、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水平.结果 在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后雌二醇水平明显提高、促卵泡成熟激素、黄体生成激素、孕激素、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合适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有效的模拟雌激素的生理学作用,改善患者的更年期症状,对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曹智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心源性胸痛疾病的超声检查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提高,以胸痛为首发症状到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日益增多,而患者的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趋势出现,在引起患者胸痛的病因中常见为心源性疾病.因此对患者进行快速的准确诊断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的环节之一.

    作者:梁淑银;刘桂娟;潘勇翔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炙麻黄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应用炙麻黄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社区门诊2003年2月-2011年6月收治的3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如抗炎、吸氧、止咳排痰、平喘等,治疗组采用纯中药炙麻黄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咳嗽咳痰好转的时间,肺部啰音减少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咳嗽咳痰好转时间、肺部啰音减少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社区呼吸疾病患者应用炙麻黄合三子养亲汤疗效显著,改善预后,并且降低了抗菌药物的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颜瑜章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根尖周炎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0年9月-2011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54例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6例).观察组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根管治疗.结果 两组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根管治疗并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27/28),对照组总有疗效为96.2%(25/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只要熟练把握一次性根管治疗适应证,一次性根管治疗能在缩短治疗时间同时取得与传统根管治疗同等疗效,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红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对心室重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而后者主要归结于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间失衡.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1,TIMP-1)是一种重要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特异性抑制因子,可局部调节MMPs的活性,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在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心室重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就TIMP-1对心室重构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文俊;纪亚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内科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2008年3月-2011年3月乡镇卫生院的4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患者在经过护理人员积极有效的护理治疗,显效3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结论 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该给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通过对患者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等精心护理,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从而促进治愈率的提高,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谭贤云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远期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 月-2010 年10 月我科门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0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儿急性感染期均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退热、止咳、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口服葡萄糖酸锌片2mg/kg.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葡萄糖酸锌可有效防治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方法简单经济,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周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2000-2010年大同市用血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我市临床用血现状.方法 对我市2000-2010年临床用血总量、全血和成分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10年临床用血总量、成分血用量、成分输血比例逐年上升,全血用量明显减少;悬浮红细胞、血小板、冰冻血浆、洗涤红细胞、冷沉淀等成分输血均每年有所增加.结论 我市临床成分输血情况总体来说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作者:吴立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开放性喉外伤的救治研究

    目的 开放性喉外伤常可引起大出血、呼吸困难、休克等症而危及生命,若急诊期处置不当叉易致喉狭窄,咽瘘及术后声嘶等,通过探讨开放性喉外伤的急诊救治、手术处理方法,提高开放性喉外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开放性喉外伤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全部急诊手术治疗,1例患者在抢救中因严重失血性休克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6例患者临床均治愈后出院.27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术后发音恢复正常,其中有1例术后发生咽瘘,1例术后发生气管食管瘘,经进一步处理瘘道愈合,无声音嘶哑.另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喉狭窄伴声嘶、气紧,再次手术后喉狭窄治愈,喉腔扩大,但声音仍嘶哑.结论 在开放性喉外伤的急诊救治过程中,应尽量抢救生命,保持气道通畅,抗休克,大限度保留、恢复喉功能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之栋;余文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