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彭必燕;李宋萌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50mg静推;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杀胚消徵中药.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而妊娠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则较少见,对孕妇及胎儿有较大的不良影响,部分孕妇发作频发,多数呈持续性发作,导致母体及胎儿缺血缺氧可出现严重后果,因而必须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本文报道今年我科收治的2例妊娠合并PSVT病例的治疗经过、预后及分析,希望能给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巫必武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致老年人肝功能损害可能的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查阅2011年5-11月的心血管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有效病例为200份.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格收集、填写调查数据资料.结果 发生肝功能损害15例,肝功能损害发生率7.5%.饮酒、营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性别是导致他汀类药物对老年人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本地区他汀类药物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与全国相关调查研究结果一致.饮酒,营养不良,HBsAg(+),女性是他汀类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治疗同时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有助于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作者:夏彦君;戚亚伦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67例宫颈细胞学检查阳性或者有临床症状的病人进行宫颈阴道镜诊断和宫颈组织学诊断.结果 宫颈慢性炎症阴道镜诊断符合率为97.39%,宫颈湿疣阴道镜诊断符合率为88.37%,CINⅠ~Ⅱ级阴道镜诊断符合率为80.85%,CIN Ⅲ级 阴道镜诊断符合率为66.67%,宫颈癌阴道镜诊断符合率为50%.结论 阴道镜检查对部分患者存在敏感性高,特异性低的缺点,阴道镜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阴道镜下活检是明确诊断宫颈疾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赵卫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氨氯地平为第二代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常规剂量下使用,对肾小球系膜有保护作用,可保护肾功能[1].过量中毒时主要通过扩张外周血管平滑肌,心功能抑制,致机体出现相对或绝对的循环容量不足,进一步可以出现顽固性低血压.
作者:李金凤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1月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26例,均采取手术治疗,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分析经治疗护理后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6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治愈24例,治愈率为92.3%,二次手术1例,占3.8%,出现切口感染2例,占7.7%,其中手术时间在24h内的患者有17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占5.9%,手术时间在24h以上的患者有9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占11.1%.结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前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较少发生并发症,减低二次手术率,对提高手术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桂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中护理工作的组织体会.方法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畅通、途中转运、病情观察的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 269例患者中好转265例,到医院后继续接受治疗,无效4例,抢救成功率达98.51%.结论 对不同患者采取适当全面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不仅能降低急救患者的死亡率,而且还为患者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志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加,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常在发病的早期多伴有明显的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积极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压十分重要.甘露醇是一种很好的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高压的药物,也是治疗脑水肿、降颅压的首选药物.但由于其作用时间较短,且对心、肝、肾及血糖具有明显影响.托拉塞米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水肿性疾病的药物,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托拉塞米注射液与甘露酵的合理使用方法.
作者:李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盐酸曲美他嗪对劳力性心绞痛临床疗效及活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将84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严格卧床休息、吸氧、严密监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他汀类、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剂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商品名:万爽力,由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g,3次/d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所需时间、运动后ST段下降≥1mm所需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所需时间所需时间、运动后ST段下降≥1mm所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原有传统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能够使心绞痛症状减轻,提高缺血发作的阈值,使缺血再灌注时心肌能力生成增加,心脏运动耐量增加.
作者:范卫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而后者主要归结于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间失衡.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1,TIMP-1)是一种重要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特异性抑制因子,可局部调节MMPs的活性,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在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心室重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就TIMP-1对心室重构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文俊;纪亚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对于乙肝病毒(HBV)携带肺结核患者采用替比夫定进行预防治疗,观察其对于肝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009年10月-201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携带乙肝病毒(HBV)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预防组(28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服用替比夫定进行预防治疗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时没有服用替比夫定,比较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有效率及肝脏损害的发生率.结果 预防组患者抗结核治疗的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抗结核治疗有效率为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患者肝脏损害发生率为9.8%,对照组患者肝脏损害发生率为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对于携带乙肝病毒(HBV)的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预防肝脏损害的发生,其临床应用价值较好,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池继富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弹力纤维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发于肩背部良性结缔组织肿瘤,由Jarvi和Saxen[1]于1961年首先描述报道,早病例因均发生于背部故命名为背部弹力纤维瘤,以后陆续发现其他部位也有发生,因此称为弹力纤维瘤并一直沿用至今.弹力纤维瘤在欧美国家罕见,而亚洲的日本冲绳县及中国的安徽省宿县地区相对高发[2].复习我国近10余年内共不足200例文献资料来看,本病在我国当属罕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震;李震;焦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时全身炎症平衡紊乱可导致进行性的内皮细胞(EC)功能障碍,白细胞和血小板被激活,凝血纤溶破坏,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EC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发展恶化的中心环节.脓毒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有资料显示[2],脓毒症的病死率为25%~80%.近年来国外有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治疗脓毒症能够降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其主要机制之一可能与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有关.现对他汀类药物保护脓毒症内皮细胞(EC)功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李敏芝;田东莲;李敏;王艾红;赵鹤龄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再通率显著高于未溶栓对照组(P<0.05),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6周后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是有效、安全的.
作者:李鸿翔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同时与白细胞计数比较,分析新生儿嗜酸粒细胞增多与白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ABX pentra DX 120 血细胞分析仪对953例新生儿静脉血进行检测,观察白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及计数值.结果 953例新生儿患儿中,179例嗜酸粒细胞增高,占18.8%,其中113例嗜酸粒细胞绝对增高,仅66例嗜酸粒细胞相对增高;且嗜酸粒细胞绝对增高不随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 嗜酸粒细胞在新生儿期有增高的现象,其原因不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燕;彭必燕;李宋萌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社区医生积极贯彻、宣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相关内容,让居民熟练掌握家庭血压自测方法、注意事项,了解不同情况下降压目标值及其降压要求,从而实现监测治疗效果,提高治疗依从性,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做到高质量降压,从而大获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丽荣;周昌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索如何提高社区随访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上钢社区门诊高血压患者2212例,以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探索提高门诊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方法,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高血压知识评分、个人健康行为率、用药依从性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高血压知识评分、个人健康行为率、用药依从性好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压控制率为64.3%,对照组为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18.10,P<0.05).结论 全科医生加强高血压的疾病细节管理,不仅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也提高了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强化了社区高血压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刘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进行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 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功能练习,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结果 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值得研究推广.
作者:陈振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研究老年内科肾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与围术期的感染预防.方法 选取本院2006年6月-2010年1月本院内科所收治的104例老年内科肾衰竭患者,对患者的临床透析情况与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51例患者在透析后围术期中共计发生了66例次感染,感染部位依次包括肺部感染31例次(46.9%),尿路感染21例次(31.8%),急性胃肠炎感染7例次(10.6%),胆囊炎5例次(7.6%),置管处局部皮肤感染2例次(3.0%);感染患者的发病原因分别依次为慢性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14例,高血压肾病13例,多囊肾病7例,其他原因1例,且51例感染患者所发生的66例次感染中共包括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屎肠球菌三种共计10株,分别为7株、2株、1株.同时将感染组51例与未感染组5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血红蛋白指数、血清白蛋白指数、血透时间进行了临床对比发现,A、B两组间患者的平均年龄、血红蛋白指数、血清白蛋白指数、血透时间等指标相比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对老年内科肾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血液透析治疗时,应由其注意预防控制临床感染的发生,而这样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慢性肾炎、糖尿病等主要原发病,并针对常见的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采用抗生素抑制,除此以外建立良好血管通道并保持长期通畅.
作者:程勇祥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治疗与预后,为进一步评价药物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确诊的4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室性心动过速组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治疗总有效率均达到90%,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心动过速组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心肌酶谱各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将治疗效果评价与心肌酶谱各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更客观地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比较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目前无特别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
作者:赵焕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