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王艳芳;程光森;冯玉梅

关键词:干扰素, 蓝芩口服液, 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 小儿
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5~7d.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93.88%,高于对照组的40.82%、67.35%,且退热及皮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α-1b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通过支架置入的方法,可直接开通梗塞相关动脉,达到再灌注目的,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早期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院2008-2012年间行急症冠脉造影50例,其中行支架术33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AMI患者50例,根据急症冠脉造影资料,成功置入支架33例,年龄42~78岁,中位年龄60岁.其中左冠脉病变18例,右冠脉病变15例.AMI患者胸痛时间>1h且<12h,支架置入后疼痛缓解.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14d.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6%,对照组总有效率62.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更好的疗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故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瞿艳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伴有糖、脂肪、蛋白质和水盐代谢紊乱,由胰岛素缺陷引起.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心脏、血管、眼、肾、神经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障碍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我应对对于提高生存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现代综合治疗糖尿病措施包括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1].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管理和控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48例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充分提高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控制了病情,大多数患者能掌握饮食和运动治疗的目的和方法,对糖尿病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自我管理,有效地控制血糖变化,并能在出院后应用所学到的糖尿病知识,定期监测血糖变化,合理用药,适当运动,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提高了生存质量.所以,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一环,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郭春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MODS患者20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生化:尿素氮(BUN)、肌酐(Scr),以及血气分析:pH、HCO3-、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并进行APACHEⅡ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后BUN、Scr、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H、HCO3-、PaO2/FiO2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是MODS的有效急救手段之一,早期进行CRRT可改善MODS预后.

    作者:何国容;许文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颈腰痛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颈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重量.临床报道治疗颈腰痛的方法、种类繁多,其中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应用广泛,疗效明显,目前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方法,但如何优化组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常将颈、肩、背、腰、臀、腿等部位的疼痛症状统称为颈腰痛,常见于中老年人.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颈腰痛的发病呈现年轻化与严重化趋势.近年来颈腰痛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黄锦文;庞贞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某校干眼症患病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 研究某校学员干眼症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某校1168例(2336只眼)学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干眼症主观症状问卷调查及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基础泪液分泌功能测定3项客观检查,分析其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受检者均完成主观症状问卷调查及眼部检查,共诊断干眼症121例,患病率为10.36%.多因素分析显示:睑板腺功能障碍、长期使用滴眼液、海上作业、吸烟史为其独立危险因素(OR=33.185,8.865,2.058,2.570;P=0.000,0.000,0.040,0.002);与是否长期使用视频终端、是否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有无眼表炎症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合理用眼、改善学习及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干眼症的发生.

    作者:宿东晓;马玲玲;张连锁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牙再植术治疗后牙慢性根尖周病疗效分析

    后牙根分叉感染、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是口腔科常见病,应用药物和一般的治疗措施很难达到彻底治愈.近10年来,笔者对经临床常规根管治疗无治愈希望的根尖周炎患者53例,采用离体牙根管充填后即刻原位再植术治疗后牙根分叉感染、根尖肉芽肿及囊肿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参麦注射液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小儿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肺部炎性反应,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2岁儿童多发,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聚变时.重症肺炎患儿可合并心力衰竭,近年来我院应用参麦注射液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5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改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甲氨蝶呤鞘内注射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分析

    甲氨蝶呤是临床上常用的抗代谢类抗肿瘤药,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任何一种抗肿瘤药在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对正常组织和细胞产生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11年2月发生的5例由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结合国内相关文献资料,对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引发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认识甲氨蝶呤的安全性和效用性,为临床正确合理运用甲氨蝶呤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晓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环孢素A与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环孢素A与甲氨蝶呤(MTX)治疗难治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难治性GPP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A组采用环孢素A治疗,B组采用MTX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7.5%、8.3%,B组为79.2%、12.5%,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红斑、脓疱消退时间短于B组;血压升高发生率高于B组,肝功能、血常规异常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但2组肾功能、尿常规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孢素A与MTX治疗难治性GPP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环孢素A具有起效更快、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等优点.

    作者:李尚坤;黄克;吴海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依达拉奉肝损害分析

    近年来自由基清除剂的研究成为神经保护剂研究的热点,依达拉奉作为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减少平暗带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死亡[1],还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依达拉奉治疗中与其他抗栓药物联用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等的出血时间,因此不会增加出血风险[2].但其对肝脏的损害尚无系统的研究.笔者通过对<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检索,收集国内正式发表的依达拉奉临床应用的文献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肝脏损害发生情况,以期为临床更安全有效使用依达拉奉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作者:梁丽容;王启跃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消化性溃疡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消化性溃疡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消化性溃疡处方400张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0例患者中胃炎164例,胃溃疡236例,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以重复用药、药物配伍不当为主.结论 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过程中,要贯彻实施合理用药原则,防止因用药不合理导致其他疾病.

    作者:盛垚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替罗非班在糖尿病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应用在糖尿病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植入术(PCI)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2例糖尿病并不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介入前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并继续静脉泵入36h,对照组不应用替罗非班.观察并比较2组术中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术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出血、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 治疗组PCI术中TIMI 0~2级血流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0.00%;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出血率为14.29%,对照组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7).2组均未发生血小板减少.结论 替罗非班可改善糖尿病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中血流,减少术后血栓形成、再发心绞痛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作者:魏靖;邵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早期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CD4+、CD8+、CD4+/CD8+指标的升降,探讨早期结肠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可评价疗效的80例早期结肠癌患者手术前抽取外周血1次,手术后每3个月抽取1次,行流式细胞仪检查,了解CD4+、CD8+、CD4+/CD8+情况,随访追踪1~2年,并进行复查,综合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CD4+/CD8+比值升高、正常、降低的治愈与局部复发或转移比例分别为16:43:11和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主要指CD4+/CD8+变化,可以预示早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周卫华;梁颖;李明毅;谭洁媚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HIV和HCV混合感染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致病因子.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是丙型肝炎的致病因子.HIV和HCV混合感染感染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就近年来对二者混合感染的一些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朱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与护理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通过患者的唾液、鼻咽分泌物等传播[1].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腮腺肿胀等.近年我科对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进行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柏海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防范医疗纠纷的几点思考

    医疗纠纷是医患间或患院间因医疗事件而发生的矛盾和矛盾激化的表现形式.各种迹象表明,医疗纠纷对当事者等多方构成的危害不言而喻,如医师名誉受损、医院秩序混乱、患者痛苦增加、患属违法闹事、干扰他人就医等.如何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笔者的体会如下.

    作者:段同华;周幸福;季洪彬;何彬;焦保健;路扬;纪燕红;陈建;西传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D-二聚体及凝血4项检测在孕妇产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及凝血4项检测在孕妇产前安全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302例妊娠孕妇作为妊娠组,另将274例非妊娠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D-D及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结果 妊娠组D-D、Fb水平高于对照组,PT、TT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前进行D-D与凝血4项的动态检测,对治疗和预防出血、避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确保妊娠期及分娩期安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吴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基层医院消毒管理分析

    基层医院是疫源地,它具备存在传染源和曾经存在过传染源的场所的特点,因此,医院应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医院又具有无明确传染源存在的特征,因此,也应做好预防性消毒[1].做好医院清洁、消毒和隔离必将减少医院感染.消毒是切断感染性疾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基层医院的空气质量、医疗器械的消毒措施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2],为此现将我县级一所医院的消毒工作进行监测分析,分析不足,以达到完善的效果.

    作者:潘青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卡孕栓在未生育者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卡孕栓在未生育者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12例未生育的妊娠早期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观察组术前20min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孕栓2枚,对照组直接行人工流产术.观察并比较2组术中疼痛程度、宫颈扩张程度、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及术中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疼痛程度、宫颈扩张程度、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及术中出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工流产术前应用卡孕栓,具有软化宫颈、减轻疼痛、方法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俊岭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