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服克林霉素过敏一例报告

李静

关键词:克林霉素, 过敏反应, 病例报告
摘要:1 病例简介患者,女,37岁,因尿频、尿急、尿痛半天就诊,血常规:白细胞9.8×109/L,中性粒细胞0.79,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诊为急性膀胱炎.给予克林霉素胶囊0.15 g,4次/d口服,患者当日晚饭后半小时服药,服药后1h感舌根、咽部及耳道发痒,并逐渐加重,随后出现咽喉部阻塞感,双眼及鼻腔发痒,呼吸略感困难.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1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11年12月确诊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1例.结果 治愈26例(占83.9%),自动出院4例(占12.9%),死亡1例(占3.2%).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对有发热、惊厥、脑室扩大、反应低下任一表现者应常规做脑脊液检查并积极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作者:刘改英;伊文芳;李彬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进展

    作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措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临床应用广泛,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冠脉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再发心肌梗死等严重不良心脏事件起重要的作用,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会增加非心脏手术术中出血风险,因此,临床医生应合理权衡抗血小板治疗的手术出血风险与停用抗血小板治疗的血栓形成风险,制定个体化方案,帮助患者顺利实施手术,同时保障患者从长期抗血小板治疗中获益,并大限度地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贺立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各种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并发症患者的手术过程及并发症处理方法.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者,中转开腹1例,迷走胆管漏1例.大网膜损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熟悉胆囊血管和胆管的解剖变异及熟悉胆囊周围器官组织的病理改变及损伤,提高手术操作技巧,适时中转开腹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果断地中转开腹可以大限度地减少LC 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岳忠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醋酸泼尼松龙结合维生素B12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醋酸泼尼松龙结合维生素B12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符合神经性皮炎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醋酸泼尼松龙结合维生素B12 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氟芬那酸丁酯涂搽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结论 醋酸泼尼松龙结合维生素B12皮下注射治疗神经性皮炎,相较一般外擦药物治疗疗效更好.

    作者:黄英举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58例分析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3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58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螺旋CT影像学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其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CT诊断为急性胰腺炎57例,其中急性单纯水肿型胰腺炎患者37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患者11例,诊断准确率为98.3%.结论 螺旋CT检查是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的一种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操作简短、准确度高的特点,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的好坏,对临床早期及时有效治疗该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黄天练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畸形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先天性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8例合并有胎儿畸形的孕妇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对比两者在先天性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追踪产后或引产后结果,共确定胎儿先天性畸形118处,三维超声检查并符合实际畸形情况的共有110处,诊断准确率为93.2%,二维超声确诊并与实际符合共有88处,诊断准确率为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二维超声相比,三维超声直观立体感强,能够直观地反映胎儿体表结构、立体形态及相互间的位置关系,实时观察宫内胎儿各个器官发育情况,且具有方法简单,准确性高的优点,对临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献兰;黄筱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依巴斯汀双倍剂量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IU)是皮肤科常见病,临床以病程持续或超过6周,反复出现风团伴瘙痒为特征,同时排除物理及其他可疑的刺激原因.部分患者抗组胺药物常规剂量治疗效果欠佳,为进一步探讨CIU 的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依巴斯汀双倍剂量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宗国勇;吴海娟;黄小雄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药物治疗是高脂血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循证医学有证据表明,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病死率[1].本研究旨在分析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增斌;孟明;张文博;葛小丽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抗菌药物监管前后围术期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监管前后围术期的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6-8月、2009年6-8月两个时段在外科出院的Ⅰ、Ⅱ、Ⅲ类切口患者各120例,患者记录调查表,观察两组用药不合理情况差异.结果 2008年组当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为70.0%.其中以Ⅱ、Ⅲ类切口的手术当中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较多;2009年组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为32.5%.其中Ⅲ类切口的手术当中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较多.两组均以用药时间长和药物档次选择太高为主要不合理使用药物情况.结论 在实施具体的药物评价标准后,围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已大有改善,说明政府文件的指导精神对医院临床医药的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玉林;程丽;邓增潮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浅谈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带教

    社会飞速发展,护理学科的教育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培养适应现代化医学和护理学发展,符合未来高等护理要求,培养具备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实践技能,并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护理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习带教更为重要.

    作者:梁河娟;李静萍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浅议护士长管理技巧

    护理工作是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高素质的护理队伍离不开优秀的管理者,这就是我们的护士长.作为一个护理队伍的领头羊,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使一个集体的工作产生良好的效果.一个精明强干的护士长善于运用一些管理技巧和手段,行使管理职能,才能使一个科室充满生机,不断发展,从而促进各方面的工作.

    作者:马志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注射用盐酸氨溴索配伍禁忌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为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溶剂为无色澄清液体,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产生杀菌作用.临床上适用于各种敏感细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如骨髓炎、败血症、心内膜炎、反复感染的粟性纤维化肺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外伤及创伤性感染;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具有促进黏膜排除及溶解分泌物的作用,可促进呼吸道内黏膜分泌物的排除,减少黏液的滞留,改善呼吸状况.

    作者:徐鸿雁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 评价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8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妇科腹腔镜围术期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妇科腹腔镜围术期专业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要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SAS和SD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对缩短、降低病人不愉快的程度有一定效果.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裂隙脑室综合征(slit ventricle syndrome,SVS)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由于过度分流所导致的一种临床表现以间歇性头痛为主,影像学检查发现脑室呈裂隙状,甚至看不到脑室形态,并且伴有分流泵充盈迟缓的一种综合征.SVS是与分流手术直接相关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作者:彭震;李震;焦征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高血压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疗效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上钢地区高血压人群的健康教育,评价干预前后高血压人群的高血压知识、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及血压控制情况.方法按照WHO/ISH 1999年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在上钢地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明确诊断为高血压1年以上的患者109例,进行正规药物治疗联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分析干预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经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得到了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健康信息和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对高血压的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胡蓉;吴重玲;朱立场;汤梅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干扰素栓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干扰素栓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宫颈糜烂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而治疗组进行干扰素栓治疗,阴道内给药,隔日1粒,12粒为1个疗程,在患者进行治疗的3个月之后,对其进行详细的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干扰素对宫颈糜烂进行治疗,不仅简便、安全、易行,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莲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脉压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脉压(PP)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10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36例高血压患者,行彩超检查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正常组和颈动脉斑块组,并实施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出平均PP.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患者动脉血中CTGF的表达水平.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PP较正常组有增高,且CTGF也处于高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脉压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高水平的CTGF导致了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脉压的变化.

    作者:罗才福;刘许增;余新东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水溶性维生素致儿童不良反应六例报告

    水溶性维生素是一种复方制剂,系肠外营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成分为硝酸硫胺(维生素B1)、烟酰胺、泛酸钠、生物素、维生素B12、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叶酸等多种维生素组成,在体内参与酶系统的组成.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门诊输入此药的患儿中,有6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源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氟西汀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氟西汀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用Meta分析对5项氟西汀与其他抗抑郁剂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的文章进行再分析.结果 氟西汀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合并效应量d=2.07,95% CI(1.77,2.36),χ2=13.70,P<0.01.氟西汀与其他抗抑郁剂在第2周末和治疗结束后的组间比较,分别为y合并=0.31,95% CI(0.02,0.60),χ2=2.10,P<0.05;y合并=0.13,95% CI(-0.10,0.36),χ2=1.12,P>0.05.提示氟西汀起效快,两组疗效相仿.结论氟西汀与其他抗抑郁剂的疗效相仿,但起效快.

    作者:阳中明;蔡昌群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是常见多发病,西医分为浅表性胃炎、浅表萎缩性胃炎、性性糜烂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近十年来收集病例240例,给予中花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与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根据1989年11月南昌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17~65岁;(2)具有胃痛症状或合并有胃胀、暖气、泛酸、纳足、乏力等症状;(3)符合胃镜和病理诊断标准,排除消化性溃疡、胃癌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

    作者:王阿苓 刊期: 2012年第2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