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东;徐红;王春霞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60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老年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较大,以皮肤黏膜症状多见,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较大.结论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测,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老年人用药水平.
作者:李向如 刊期: 2012年第22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检验结果对指导医师诊断和用药都起着关键作用.乡镇卫生院由于条件、人力和财力的限制,检验设备差,检验项目少,所检验出的结构值准确性差.由于医学的发展、疾病的不断认知,常规检验设备所检测的结果值显然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这就需要患者到上级医院去作检查,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出现,它以检验结构准确性好、快速出具检验结果、方便的检验标本交接,而受到乡镇卫生院的信赖.笔者认为,第三方检验机构对乡镇卫生院的检验事业的发展存在以下的利与弊.
作者:陈行辉 刊期: 2012年第22期
子宫瘢痕形成的常见原因有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其中以剖宫产术为常见.近年来由于医学发展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逐渐增多,因此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日益受到关注[1].近年我院收治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96例,依据前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术式及切口愈合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选择性阴道试产.现将分娩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肖碧辉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60例急性肠套叠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在空气灌肠实施前肌内注射苯巴比妥;试验组采用七氟烷面罩吸入麻醉,必要时行气管插管麻醉.对比2组复位成功率和复位时间.结果 试验组复位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复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空气灌肠前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可有效提高肠套叠患儿整复成功率,缩短整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青 刊期: 2012年第22期
手术室工作专科性强,无菌技术要求高,带教老师自身应通晓专业护理理论和操作技术、知识全面、技术娴熟、能较好地协助护士长进行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在职培训,在科、教、研方面起骨干作用,能更好地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
作者:唐敏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患者13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3例患者治疗后骨性愈合11例,愈合率为84.6%.愈合时间为7~17个月,平均14个月,未愈合2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患者应仔细查出骨折的具体部位,按骨折类型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叶银静 刊期: 2012年第22期
无保护性左主干病变(UPLMT)定义为自身右向左的良好侧支循环或既往史中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药物治疗预后差,CABG能显著改善这类患者的生存率而一直作为其首选的治疗手段,是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血运重建的佳方法[1].随着定向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日益发展及操作人员的技术娴熟,使UPLMT冠状动脉成形术的近期预后有所改善,近、远期疗效明显改观.
作者:姚欣;张林红;胡波;牛月海;王振国;陈娜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建立复方川贝精片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Phenomenex(4.6mm×250.0mm,5μl)为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20:8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3nm.结果 橙皮苷的线性范围:5 1354~30.8124μg/ml,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63%,RSD=1.47%.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 准确,专属性强,分离效果好.
作者:李韶英;李程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82例24h尿蛋白≥1.0g、肌酐(Cr)≤265.2μmol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缬沙坦160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20mg,每天3次,8周后减量至20mg,每天1次.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尿24h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白蛋白、肝酐(Cr)、肝酶学改变、血糖和周围血细胞测定并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UAER、尿β2-MG均下降,血清白尿白上升,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血常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缬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水平,疗效外周血细胞变化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美玲;张晨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共钩取组织413块,1次活检阳性43例(95.6%),2次活检阳性仅2例(4.4%).结论 床检查结核性胸膜炎时,需排除禁忌证,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行胸膜活检,胸膜病理检查未发现干酪样坏死或肉芽肿等特异性结核性病变,胸腔积液的病因学诊断需与结核菌素(PPD)试验、临床表现、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检查、胸水、胸水癌胚抗原(CEA)检查、胸水蛋白质定量、胸水培养、多次胸穿抽液等检查及抗结核治疗后的效果结合,对其他原因造成的胸腔积液进行排除,并对结核性胸膜炎做出诊断.
作者:董玉龙 刊期: 2012年第22期
新式剖宫产术简便、快捷、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但该术式暴露术野稍差,有可能出现胎头娩出困难.本文对2006年9月-2011年10月胎头娩出困难产妇98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及预防处理对策,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9月-2011年10月行新式剖宫产1438例,其中头位剖宫产936例占65.09%,胎头娩出困难98例占6.82%.98例中年龄23~37岁,中位年龄29.5岁;其中择期剖宫产30例,急症剖宫产68例.所选病例均为单胎头位,首次剖宫产.
作者:杨海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青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青年肺癌患者829例,将年龄≤40岁的患者47例设为青年组,将>40岁者782例设为壮年组.分别对2组性别、吸烟率、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误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青年组的男女比值低于壮年组,吸烟率明显低于壮年组,肺癌病例类型腺癌者所占比例高于壮年组,误诊率高于壮年组(P<0.05).结论 提高临床医师对青年人肺癌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作者:陈婷 刊期: 2012年第22期
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对患者的重要窗口之一,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调剂工作的误差会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根据笔者在医院门诊药房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实践,对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和发放中出现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防范差错的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满意的医疗服务.现报道如下.
作者:旋桂香;杨育辉;麦焕章;李炜凤 刊期: 2012年第22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常见急症,其病情危急多变,病死率高,如何组织快速、有效的治疗和临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近年我院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4例,均治愈出院.现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救护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夏志玫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对氟尿嘧啶(5-Fu)炭纳米粒新型制剂在大鼠体内血液和淋巴中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采用反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大鼠腹腔注射5-Fu炭纳米粒新剂型与普通剂型(20mg/kg体质量)后在两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和淋巴浓度,并对两者代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1)相同时间内,不论是血液中还是淋巴组织中,炭纳米粒新型制血药峰浓度显著大于普通剂型;(2)15min内,血液和淋巴组织中药物浓度比较接近,而30min后淋巴组织中药物浓度明显高于血液中药物浓度,且淋巴组织内药物释放时间更长.结论 腹腔内注射5-Fu炭纳米粒,在淋巴组织中能较血液长时间内维持相对较高的药物浓度.
作者:冀强;李书莲;张丹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配合局部穴位注射治疗肛门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肛门瘙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局部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局部用皮炎平软膏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洗配合局部穴位注射治疗肛门瘙痒疗效显著,方法 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赛尔格玲 刊期: 2012年第22期
阴茎异常勃起是指缺乏性刺激的阴茎持续勃起或在性高潮后仍不能转入疲软状态,勃起持续时间超过4~6h.阴茎异常勃起分为2种类型:低血流量阴茎异常勃起是因静脉流出量减少和静脉血液滞留;高血流量阴茎异常勃起是因海绵体动脉损伤引起血流灌注量过度增加[1].高血流量阴茎异常勃起非常少见.笔者自1994年1月-2006年11月应用海绵体抽吸冲洗法治疗阴茎异常勃起18例,获得较满意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麟;张晓荣 刊期: 2012年第22期
患者,33岁.主因孕足月,第2胎,阵发性腹痛3h,于2010年9月17日15: 00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4~5/28~30d,末次月经:2009年12月8日,预产期为2010年9月15日,孕3产1,人工流产1次,于1996年顺娩一活婴,无产后发热、大出血史.入院查:T 36.7℃,BP 110/70mm Hg,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产科情况:宫高35cm,腹围100cm,胎位LOA,胎心140次/min.阴道检查:宫颈软,宫颈管已消失,宫口开大1cm,先露头,S-3,骨盆无异常.入院诊断:宫内孕40+2周,第2胎,左枕前位,临产.
作者:王晓娜 刊期: 2012年第22期
法医毒物分析是以分析化学特别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涉及法律问题的生物检材或其他检材中毒物的分离与鉴定,为确定是否中毒或中毒致死提供证据的科学.由于毒物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法医毒物分析成为法医学的组成部分,提高法医毒物分析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合格的高等法医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环节对法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李慧方洁;刘清;李树华;解润芳;曾晓峰;刘靖宇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下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行静脉麻醉下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与同期118例行传统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对照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方法 (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可视技术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中,并发症少,终止妊娠更安全可靠.
作者:李惠玲;赵雪芳 刊期: 201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