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李春雪;曲晶

关键词:十全大补汤加减, 硝酸甘油, 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十全大补汤辨证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7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2%、96.2%,高于对照组的43.3%、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外科血气胸急救的护理体会

    交通工具的繁多与事故的多发,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外科血气胸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血气胸作为胸部外科受损中极为严重的一种临床并发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急救及合理、正确的临床护理,就会导致伤者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失常,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因此,对外科血气胸患者的急救和临床护理就显得十分关键且重要[1].

    作者:龚群芬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酚酞的快速检测方法

    目的 建立一种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酚酞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选用一般化学显色和薄层色谱法对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酚酞进行快速筛查.结果 该法可对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酚酞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论 该方法 可适用于大批量保健食品的快速检验工作.

    作者:陈叶平;高婷婷;许红叶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阳光用药制度实施成效和体会

    目的 探讨阳光用药制度实施的成效和对药学发展影响.方法 介绍具体做法及措施,分析医院实施阳光用药制度后的临床用药变化和成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合理用药率有所下降,临床药学得到肯定和发展.结论 阳光用药制度的实施能有效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值得推广.

    作者:刘佩坚;杨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系统护理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对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西药降糖降压治疗+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系统护理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对高血压、高血糖的认识,保持健康心态,积极治疗,使病情稳定.

    作者:于雪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鼻内镜下半导体激光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半导体激光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难治性鼻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鼻内镜下探查鼻腔,明确出血点后观察组采用半导体激光止血,对照组采用微波止血,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7.5%,高于对照组的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对症处理,所有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鼻内镜下半导体激光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效果可靠,方法 简便,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佳;颜永毅;于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重症患者组织灌注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组织灌注不同状态下血糖波动的特点,探讨组织灌注与血糖波动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3~8月我院ICU接受血糖和血压监测的重症患者514例,根据患者入科时动脉血乳酸(Lac)、24h收缩压均值(SBPM)、24h收缩压波动系数(SBPV)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血糖波动均值(GM)与系数(GV)的变化.结果 514例患者平均年龄(55.15±18.00)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为(15.19±6.73)分.按照Lac水平分为3组后,各组间SBPV、SBPM、G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SBPV值分为4组后,各组间GV、GM、SBP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SBPM值分为2组后,2组间Lac、SBP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患者的血压波动与血糖波动之间存在相关性,组织灌注水平改变可以引起重症患者血糖波动变化.

    作者:曲楠;曹相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难治性青光眼患者27例采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并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成功18例,部分成功7例,失败2例,有效率为92.6%.并发前房出血1例,早期短暂性高眼压8例.本组患者平均随访8.5个月,治疗后平均眼压为(20.2±7.3)mm Hg,低于治疗前的(45.7±7.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降眼压效果明显,有较高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余业明;李艳春;姜俊;侯文婷;陈善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应用进展

    颅内宽颈动脉瘤包括绝对宽颈和相对宽颈两类,前者指动脉瘤颈宽≥4mm,后者指动脉瘤颈体比>1∶ 2[1],其一直是神经介入科治疗的难点,若仅单纯使用微弹簧圈栓塞,其成功率非常低,且存在栓塞物移位、瘤颈残留及容易复发等问题.近年来,随着颅内血管支架的应用,尤其是Enterprise支架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使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本文就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文雯;张紫寅;郭海志;刘旭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老年COPD并发肺性脑病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纳洛酮、醒脑静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使用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间、血气分析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为(78.0±10.5)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2±25)h;住院时间为(15±2)d,短于对照组的(2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1、3、7d后pH、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耐受性良好,无中止治疗患者.结论 纳洛酮、醒脑静联合治疗COPD并发肺性脑病,可改善酸碱失衡,提高PaO2,降低PaCO2,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何建文;周承操;钟小民;蒋小献;周宗华;龙岩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体会

    临床带教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必经之路,是护理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的过渡,也是训练护生基本功、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主要阶段[1].带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护生对护理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决定护生在临床实习结束后能否顺利走上护理岗位,适应护理的需要.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具备主管护师的带教老师,自2007年以来,笔者在对72名护生带教过程中,注重全面培养护生的工作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安丽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优质护理服务中绩效考核的探究

    绩效考核评价是组织采取特定的方法和工具对组织成员的工作效果进行考查评价的过程[1],也是对各级护理人员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描述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推动护理工作的良性发展.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与评价,能有效地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护士的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各项工作常规化、程序化、规范化.我科于2009年开始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及护士绩效考核.通过3年来的不断探索与研究,笔者认为护士的绩效考核既要客观公正、符合民意,又要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不断探索优质护理服务中护士工作绩效考核指标,进行护理质量监控,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结合起来,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原则,能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护理管理逐渐规范化、科学化,终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目标,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郎双婷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75例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有害的反应.近年药物产品不断增多,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2004年卫生部颁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管理法>实行ADR报告制度,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帕丽达·阿不都热合曼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状况和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1年7月ICU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患者146例病例资料,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及其耐药性.结果 146例患者病死率为24.0%,存活患者平均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低于死亡患者,住ICU时间长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鲍曼不动杆菌阳性标本的采集来源主要以呼吸道痰液标本为主,血行感染者病死率高,血液和其他部位标本患者病死率高于痰液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液与其他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ICU内为主,有ICU内相邻或同病房疑似交叉感染的患者118例(80.8%).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逐渐升高,常用药物耐药率高达60%以上,呈多重耐药,对阿米卡星及米诺环素敏感性较高.结论 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血行感染者病死率高;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非常严重,呈泛耐药现象,目前对其敏感药物为阿米卡星及米诺环素,应根据药敏结果 选择合适抗生素;加强对该菌的监测和交叉感染的预防,以免导致暴发流行.

    作者:郑春和;曹相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急诊医疗纠纷因素及防范措施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近年的医疗纠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急诊科是医院抢救危重症患者的第一线,急诊医疗工作具有随机性大、时间紧、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各学科之间协作性强等特点,容易发生各种医疗纠纷[1].笔者现分析急诊医疗纠纷因素,并探讨防范措施如下.

    作者:刘陈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进展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也可发生于食管下端、胃十二指肠吻合口附近以及Meckel憩室.近年来,由于幽门螺杆菌(Hp)研究的进展,发现其与胃酸分泌增加和黏膜防御功能损害均有极大的关系,在原来无酸无溃疡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发病机理上漏屋顶学说,即黏膜屏障的破坏,使胃酸等攻击因子得以侵袭胃十二指肠壁而形成溃疡[1].临床上用于溃疡病的药物很多,就其药理作用而言主要有减少胃酸、增强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能力及根除Hp三个环节.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刊物关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将其临床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陈向华;王振燕;马新航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科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62例疑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检查,取得了满意效果,诊断符合率较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雪莉;林虹;达睿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超声雾化吸入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雾化吸入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超声雾化吸入麻醉,对照组予以环甲膜穿刺注药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简便、安全、无损伤,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海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儿科患者医院感染获得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 调查我院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后对被调查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调查,记录患儿的年龄、疾病类型、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及感染部位.结果 1799例患儿中,有146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1个月内的早产儿和新生儿感染率高,原发病为血液系统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结论 儿科患者有其自身特点,为降低医院感染率发生,儿科医护人员应规范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增强医院内感染的管理意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无菌操作.

    作者:韩颖;彭雪金;陈敏香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消化性溃疡复发原因及护理分析与对策

    消化性溃疡为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有资料显示,约有10%的人一生中曾患有消化性溃疡[1].临床上多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明显.但消化性溃疡11年内复发率高达80%[2].本文旨在讨论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原因,并试图通过护理干预降低其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亚英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随着人类对医疗技术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镜技术飞速发展.据资料显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病灶2.0cm的病变复发率高达20%,与病变直径大,须分片切除,易致病变残留有关[1].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可单次完整切除病变,深度可包含黏膜全层、肌层、黏膜下层,明显降低肿瘤的残留及复发率.现将我科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2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熊李燕;饶慧燕;杨玉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