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卫民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用尼莫同和每种药物单独使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0年1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进行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同治疗,乙组进行尼莫同治疗,丙组进行依达拉奉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量表与BI评分.结果 治疗前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3组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甲组评分低于乙组和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的ADL量表和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在此两项的差异则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甲组评分显著高于乙组和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可以认为依达拉奉联用尼莫同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适合在临床治疗当中推广使用.
作者:逯爱青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脑梗死恢复期的护理是指患者的体力、智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逐渐恢复的过程.由于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而使其在认知、交流、运动、感觉等方面的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出现失认、失用、失语、瘫痪.吞咽困难感觉缺失等多方面的问题,患者必须要渡过较长的康复期,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随着病人病情的恢复,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护理,因此做好家属及病人的康复指导对患者的康复效果非常重要[1].
作者:钟萍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等情况.方法 选择观察8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并选择6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对照,比较分析临床特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除血脂水平相差不大外,早期压榨样疼痛、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均不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特别关注其早期典型临床症状,以免延误治疗.
作者:黄海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所至的脑动脉狭窄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因素,早期正确寻找到发病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随着各种神经血管造影技术的飞速发展,脑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已明显提高.本研究对我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5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谢灵;张春英;肖黎丽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将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4例为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1次/d;B组28例为对照组,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治疗,1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及HBV-DNA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对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但在改善肝功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可以早期预防和阻止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发展.
作者:刘华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地高辛联合呋塞米维护使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收集2009-2011年我院门诊或入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常规给予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基础上采用地高辛与呋塞米联合维护治疗患者60例,其中在院24例,门诊36例,联合使用疗程均在7d以上,分析地高辛与呋塞米联合维护治疗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结果 地高辛0.125mg联合呋塞米20mg隔日1次口服维护治疗方式洋地黄中毒发生率、电解质异常发生率低;而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75.0%.结论 小剂量地高辛联合呋塞米隔日使用维护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宋敏;陈刚;李耀军;谭顺林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金贝痰咳清颗粒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4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金贝痰咳清颗粒治疗,10d为1个疗程,并与纯西药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5%)、显效率(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41%)、显效率(2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贝痰咳清颗粒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能显著减轻病情、改善症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赵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8例膀胱肿瘤患者均采用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结果 本组198例膀胱肿瘤均一次切除,手术时间为5~100min,其中单发在5~30min,多发肿瘤在25~100min,平均30min.术中出血少,均未输血.无1例发生术中膀胱穿孔及电切综合征.结论 膀胱肿瘤电切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可反复进行,是目前临床治疗膀胱肿瘤的较好办法,值得推广.
作者:杨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1例23岁女性患者,因体温升高两天内反复服用阿司匹林6片(0.5g/片)后出现上腹部不适,伴有恶心,并出现面部皮疹,入院治疗,患者皮疹进行性加重,发展为全身麻疹样红斑,且出现胸闷气急,查生化示ALT373U/L,AST 230U/L,TP 54.1g/L,ALB28.9g/L,患者肝功能异常和低蛋白血症,并出现下肢水肿、胸腔和盆腹腔积液,病情急剧恶化,转上级医院治疗.
作者:沈正林;赵玉琴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控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的帮助效果.方法 选择125例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GDM孕妇为对象,对其实施健康教育.观察比较GDM孕妇在教育前后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血糖控制情况及行为改变状况.结果 教育后孕妇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血糖控制情况均有明显的改善,教育前后比较,知识掌握率和血糖监测值(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育后孕妇逐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按时检测血糖和体治疗.结论 GDM孕妇接受系统健康教育以后,对待GDM的态度和行为发生了改变.不仅有效控制了血糖水平,而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保障了孕妇与胎儿的健康,值得提倡和坚持.
作者:王燕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儿科病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主要由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感染所致,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链球菌肾炎、风湿热等严重并发症.我院自2008年7月-2011年7月对70例患儿采用青霉素联合炎琥宁以静脉滴注,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元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对肝胆外科的病房出现白色念珠菌深部感染的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2008年11月-2011年11月于我科治疗的24例白色念珠菌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经治疗两周后,有19例患者进行真菌培养的复查呈阴性,后好转出院,约79.2%;共死亡5例,约占20.8%.结论 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为肝胆外病房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需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并警惕出现深部的真菌感染,尽可能早期诊断,并及时予以治疗.
作者:潘海燕;贾英斌;苏永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对低血糖脑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 根据低血糖的严重程度,先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再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结果 经治疗后19例血糖恢复,症状消失;1例死亡.结论 糖尿病脑病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漏诊.急诊工作中以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应及时查血糖.
作者:丁惠霞;谢振林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反流性食管炎组(286例)和对照组(240例),采用抗HP-IgG抗体血清学检测、病理学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HP感染率为20.3%,而对照组为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存在逆相关性.
作者:时兢;王延秋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老年患者经尿道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择期拟行经尿道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CEA)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5、10、15、30min,术毕的SBP、DBP、HR及SPO2.观察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达T10时间,麻醉效果,辅助静脉用药,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的麻醉效果均能满足手术的需要.但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CEA组(P<0.01),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达T10时间明显短于CEA组(P<0.01),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于CEA组(P<0.05),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于CEA组(P<0.05).结论 CSEA用于老年患者经尿道手术安全、起效快、并发症少,麻醉效果优于CEA.
作者:胡元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国产)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实施编号分组用药.观察组患者26例,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国产);对照组患者26例,使用厄贝沙坦.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血压变化并分析降压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压变化明显,相较对照组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压效果明显,相较对比组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轻中度)患者时选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国产)可获得理想的降压疗效.
作者:陈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抗菌药物的药源性肺损害及药学监护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出现药源性肺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造成伤害的抗菌药物类型,总结药学监护方法.结果 出现药源性肺损害的患者中,哮喘的发生率为93.8%,各种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症状、例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建立有效的药学监护系统、减少药源性肺损害的发生率,是当今医药工作者的基本任务.
作者:衣斯坎达尔·乌马尔;朱艳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及如何采用安全防护措施.方法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制定安全防护行为和办法,进行全方位的学习、教育,抓落实并强制执行.结果 提高了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觉防护能力,降低职业暴露引发感染的发生.结论 制定并落实各项安全防护制度是防止职业暴露引发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曾广花;徐菊香;李林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8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4例,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静脉点滴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治疗前后hs-CRP、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6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联合组、常规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hs-CRP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组、常规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TG、CHO、LDL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HDL较常规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联合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常规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联合组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与其降低hs-CRP水平,改善脂代谢障碍和血液流变学有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贺丹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盐酸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型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9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重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降颅压、抗感染、解痉、祛痰、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营养支持疗法.其中治疗组在入院后即给予盐酸纳美芬0.1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ml静脉注射,1次/12h,同时应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记录两组意识恢复时间和撤机时间.结果 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和撤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盐酸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型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好,且可缩短撤机时间.
作者:张施工;张亮;孙伟大;王绍玲;孙中芹 刊期: 201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