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决明子、丹参、苦丁茶、绞股蓝不同组分配伍的降血脂作用

卢锟刚;乐智勇;陈桂林;王松笛;宋成武;方念伯;余尚工

关键词:决明子, 配伍, 降血脂, 抗氧化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Ⅰ(决明子、丹参、苦丁茶配伍),复方Ⅱ(决明子、丹参、绞股蓝配伍)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对两个不同配伍在降血脂作用中所产生的协同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将5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阳性组、复方Ⅰ组及复方Ⅱ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用常规饲料喂养外,其余4组均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正常组和高脂模型组ig给予相应体积的蒸馏水,阳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7 mg·kg-1),复方Ⅰ组给予决明子、丹参、苦丁茶提取物(相当于生药决明子1 596 mg·kg-1,丹参197 mg·kg-1,苦丁茶230 mg·kg-1).复方Ⅱ组给予决明子、丹参、绞股蓝提取物(相当于生药决明子1 596 mg·kg-1,丹参197 mg·kg-1,绞股蓝648 mg·kg-1).连续ig给药4周,观察两种配伍对小鼠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并对肝、肾、脾等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两个配伍组均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TC(5.24±1.09,5.53±1.03) mmol·L-1,TG(0.85±0.10,0.89±0.07) mmol·L-1,MDA( 14.30±1.87,15.65±1.78) nmol·L-1含量(P<0.01),明显升高血清中HDL-C( 3.47±0.36,3.34±0.25) mmol·L-1含量,SOD(107.71±7.74,104.87±6.42) U·mL-1活力(P<0.叭),其中复方Ⅰ降低TC,MDA含量作用较明显.结论:两个配伍组均有辅助降血脂功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及保肝作用,复方Ⅰ作用更明显.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果大戟挥发油化学成分

    目的:研究大果大戟Euphorbia wallichii地上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大果大戟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共分离出25个峰,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质量分数,并鉴定出大果大戟地上部分挥发油中20种主要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28%.结论:大果大戟地上部分挥发油化学成分包含有机酸、烷烃、萜类及其衍生物,萜类主要为倍半萜,其衍生物则主要为酮类,主要化学成分是十六烷酸(60.36%),其次是降姥鲛-2-酮(7.674%)和十四烷酸(5.433%).

    作者:徐文晖;梁倩;刘江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黄药化学成分

    目的:研究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大黄药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W.Smith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黄药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7-甲氧基白杨素(1)、5,7,8-三甲氧基二氢黄酮(2)、阿魏酸(3)、白桦酸(4)、木犀草素(5)、咖啡酸(6)、3β-O-乙酰熊果酸(7)、山香二烯酸(8)、蔷薇酸(9).结论:化合物2,7~9首次从香薷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玮;侴桂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伸筋草石松三萜化学成分

    目的:研究伸筋草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色谱技术结合薄层色谱法对伸筋草正丁醇层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MS,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法对结构进行解析和鉴定.结果:从伸筋草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serrat-1 4-en-3β,21α-diol(1),serrat-14-en-3β,21β-diol(2),lyeoclaninol(3),lycoclavanol(4),α-onocerin(5),16-oxo-3α-hydroxyserrat-1 4-en-21α-ol (6)β-胡萝卜苷(7).结论:其中16-oxo-3α-hydroxyserrat-14-en-21α-ol(6)、β-胡萝卜苷(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史利利;何永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秦岭岩白菜的化学成分(Ⅰ)

    目的:研究秦岭岩白菜Bergenia scopul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秦岭岩白菜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儿茶素(3)、没食子酸(4)、熊果苷(5)、岩白菜素(6)、4-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7)、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8)、邻苯二酚(9)、丁香酸(10)、槲皮素(11)和芦丁(12).结论:化合物8~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尉耀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HPLC测定头花蓼及制剂热淋清颗粒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头花蓼及热淋清颗粒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TM(钻石)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N,N-二甲基甲酰胺-冰醋酸(1∶95∶3∶1),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72 nm,柱温25℃.结果:没食子酸在0.139 6-1.3960μg线性良好(r =0.999 97).头花蓼平均回收率99.35%,RSD为2.61%,热淋清颗粒平均回收率97.86%,RSD为0.73%.结论:该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控制头花蓼药材及其单方制剂热淋清颗粒的质量.为头花蓼药材规模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爽;张丽艳;谢宇;潘雯婷;李孟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白头翁汤加味综合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病

    目的:观察49例复发性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患者(其中28例为白头翁汤治疗组,21例为氟康唑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临床主要症状、病原体的转阴率和随访复发情况.中药综合疗法治疗组治疗肝经湿热型念珠菌性阴道病总有效率为85.7%,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两者治疗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病的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经过后期随访调查发现,中药综合疗法治疗组复发率为25%,西药对照组复发率为47%,说明中药综合治疗本病长期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不易复发.

    作者:张晓芬;张超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

    目的:在全面客观地对中医药传承模式及方法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方法:该系统基于个性化需求的自助式服务平台的构建思路进行架构,以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网络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为支撑,围绕临床诊疗和中医传承工作中的继承、发展、传播和创新4个方面的核心需求,分别构建面向临床数据的中医诊疗信息采集模块、面向中医药本体的知识管理和服务模块、面向传承创新的隐性知识挖掘模块等几大功能模块,有效地解决了中医传承过程中的非标准化、个性化等问题.结果:通过该系统的使用,能够辅助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医师个体经验总结、青年医师学习以及新药处方发现等应用.结论:该系统丰富了传承模式,有效满足了中医传承和发展的需求.

    作者:卢朋;李健;唐仕欢;陈建新;左晓晗;刘西;温少欣;高一波;杨洪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决明子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小鼠晶状体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决明子提取物Cassia obtusifolia extract(COE)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小鼠晶状体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尾静脉注射STZ 130 mg·kg-1造成糖尿病模型后,分成STZ模型组、二甲双胍组(300 mg·kg-1,ig)、决明子提取物低、中、高给药组(50,150,450 mg·kg-1,ig),每组10只,每天ig1次,连续给药10 d后.检测小鼠血糖浓度和晶状体氧化应激状态相关指标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 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改善作用.结果:小鼠尾静脉注射STZ 7d后,诱发小鼠血糖值明显增高(P<0.01),同时造成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同时与模型组相比,决明子提取物没有显示有效的降血糖作用(P>0.01),但决明子给药均能显著降低小鼠晶状体的氧化应激产物NO和MDA含量(P<0.01),同时提高晶状体的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和GSH水平(P<0.01),并提高小鼠晶状体组织内抗氧化的自由基清除系统相关酶(T-SOD和GSH-Px)的活性(P<0.01).结论:决明子提取物可以改善STZ诱导糖尿病小鼠晶状体内的过氧化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实现的.

    作者:郑荣波;黄晓丹;何蓉蓉;李维熙;李小迪;李怡芳;栗原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宣痹凝胶贴膏剂中龙胆苦苷、柚皮苷、原苏木素B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宣痹凝胶膏剂中龙胆苦苷、柚皮苷、原苏木素B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MerckR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0~ 33 min,11%乙腈;33~36 min,11%乙腈~20%乙腈;36~67 min,20%乙腈),柱温20℃,流速0.6 mL· min-1,检测波长283 nm,进样量10 μL.结果:龙胆苦苷、柚皮苷、原苏木素B分别在0.014 9 ~0.745 0 μg,0.007 1 ~0.355 0 μg,0.002 2 ~0.107 5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7% (RSD 2.19%),103.51% (RSD 0.94%),99.58%( RSD 2.49%).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宣痹凝胶膏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月环;杜守颖;陆洋;白洁;王玥;李慧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脾虚食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运脾消食汤合多潘立酮治疗脾虚食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60例FD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多潘立酮片,每次10 mg.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运脾消食汤,水煎分服,1剂/d.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痊愈率观察组为77.50%,对照组为52.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0%,对照组为77.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上腹不适、暖气、烧心、反酸等临床症状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运脾消食汤合多潘立酮治疗脾虚食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熊瑛;张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HPLC同时测定黄芪白术药对提取物毛蕊异黄酮苷、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含量

    目的:建立黄芪白术药对提取物中毛蕊异黄酮苷、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 3种成分HPLC同步测定新方法.方法:选用Kromasil 100-5C18(4.6 mm×250 m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结果:毛蕊异黄酮苷、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分别在进样量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 >0.9995,仪器精密度和稳定性RSD均小于2%,3种成分的回收率在97%~103%(n=3).测定了6批白术黄芪药对中的毛蕊异黄酮苷、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含量.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定量白术黄芪药对的3种成分.

    作者:张英丰;朱黎霞;梁东辉;吴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通窍汤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

    目的:观察通窍汤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脑血管科住院患者1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8例,治疗组采用通窍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饮水试验积分由(4.51±0.5)分下降至(1.78 ±1.09)分,对照组由(4.57±0.49)分下降至(3.98±0.91)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95.5%,对照组有效率76.3%,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窍汤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唐学敏;石景洋;魏小萌;马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中药提取工艺优选

    目的:探讨信息熵在中药提取工艺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以菝葜为模型药物,以总黄酮、白藜芦醇、落新妇苷和黄杞苷含量为评价指标,计算多指标的信息熵及权重系数,确定综合评价指标.结果:利用基于信息熵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正交试验数据,筛选出影响菝葜提取效果的因素,优选菝葜提取的佳方案为加10,8倍量水分别提取2,1.5h.结论: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数据处理方法可应用于中药提取工艺综合评价.

    作者:吴璐;杨华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火麻仁油对衰老模型小鼠皮肤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火麻仁油对衰老模型小鼠皮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sc)复制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造模1h后各给药组灌胃(ig)给与不同剂量试验药物,共42 d,同时分别观察火麻仁油高、中、低剂量(12.0,6.0,3.0 mL·kg-1)对衰老模型小鼠皮肤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脂褐质(Lpf)、羟脯氨酸(Hyp)、皮肤水分含量的影响;对比各组实验动物相同部位皮肤的组织病理学形态,表皮及真皮厚度,真皮胶原纤维排列松密情况、弹力纤维面积及形态的差别变化.结果:火麻仁油高剂量组MDA,LPf平均含量分别为7.13 nmol·mg-1和0.83 μg· g-1,中剂量组MDA平均含量为7.29 nmol·mg-1,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高、中剂量组SOD活性平均值分别为21.95 U·mg-1和21.45 U·mg-1;而Hy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31 μg· mg-1和7.92 μg· mg-1,它们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 <0.01,P<0.05);高、中剂量组也显著升高皮肤水分的水平(P<0.01~P<0.05),低剂量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火麻仁油能改善和促进衰老模型小鼠毛发的生长,病理观察真皮厚度和毛囊数均有增加;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的数量和形态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火麻仁油能够对模型小鼠发挥抗皮肤衰老和抗氧化作用.

    作者:李寒冰;马永洁;苗静静;张娟;任汉阳;李根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三化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胞质附着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化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胞质附着蛋白(Z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三化汤低、高剂量组(7.2,14.4g·kg-1)、尼莫地平组(8.1 mg·kg-1).大鼠常规饲养3d后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7d后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脑缺血2h再灌注24 h后,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ZO-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脑组织ZO-1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三化汤高剂量组脑组织ZO-1表达显著升高(P<0.01),尼莫地平组脑组织ZO-1表达也明显升高(P<0.05),三化汤低剂量组脑组织ZO-1表达升高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三化汤高剂量组升高脑组织ZO-1表达较尼莫地平组明显(P<0.05).结论:三化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樊凯芳;梁晓东;李晓亮;唐迎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慢性盆腔炎的用药规律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西药、中成药对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ion,CP1)的治疗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集治疗CPI的相关文献,运用大型数据库(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分析西药、中成药对CPI的治疗用药规律.结果:甲硝唑、替硝唑、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西药依次为治疗CPI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妇科千金片、康妇消炎栓、桂枝茯苓丸、千金散等依次为治疗CPI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同时也发现西药、中成药联合治疗CPI的一些规律.结论: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从文献报告频数方面呈现了西药、中成药治疗CPI的用药规律,尤其是西药、中成药联合应用很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王妍;郑光;郭洪涛;张弛;姜淼;吕爱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决明子中化学对照品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稳定性

    目的:研究决明子中化学对照品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的稳定性.方法:将红镰霉素-6-O-β-龙胆二糖苷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湿度及不同溶剂环境下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计算剩余率.结果:温度对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的稳定性影响较大,湿度影响次之,温度、湿度越高,稳定性越差;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在甲醇、乙醇中较为稳定,在水、0.1%盐酸溶液稳定性次之,在0.1%氨水溶液中稳定性差.结论: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应置于干燥器中低温或室温密封保存;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对照品溶液应选择甲醇和乙醇为溶剂,低温保存.

    作者:姜艳艳;徐冬艳;王月明;刘慧;刘斌;石任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寒水石生品、炮制品在人工胃肠液中的溶出率

    目的:对南、北寒水石奶淬、水淬、生品在人工胃肠液中溶出率进行分析.方法:通过人工模拟胃肠环境来分析寒水石的溶出情况,利用配位滴定法检测样品中主成分钙含量,计算溶出率.结果:南、北寒水石在人工胃液中溶出率在70%~ 110%,溶出率依次为奶淬<水淬<生品;在人工肠液中,南寒水石溶出率低于10%,其中生品溶出率低,北寒水石低于20%,水淬制品溶出率低.结论:南、北寒水石可能主要在胃内吸收,肠内吸收较少.

    作者:陆景坤;陈朝军;周昊菲;刘智杰;毅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目的:考察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用大孔树脂和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板蓝根3个有效部位:总木脂素、总有机酸、总生物碱部位.结合酶标仪,通过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Fe3+还原能力(FRAP)测定板蓝根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板蓝根颗粒组及各个提取物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效果.其中以总木脂素抗氧化效果佳(DPPH IC50 160.6 mg·L-1;FRAP 0.75 mmol·g-1);其次为板蓝根颗粒组(DPPH IC50 595.97 mg·L-1;FRAP 0.12 mmol·g-1);总有机酸,总生物碱部位效果较弱.结论:测定了板蓝根中不同有效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初步确定其抗氧化相关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木脂素部位.

    作者:陈瀚;李进;李祥;陈建伟;薛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正交设计法优选解毒通络颗粒提取工艺

    目的:正交试验法优选解毒通络颗粒处方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出膏率、丹酚酸B及天麻素为考核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解毒通络颗粒处方药材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解毒通络颗粒处方药材的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1.5h.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省时、省工、节能,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为解毒通络颗粒的制剂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韩忠耀;周福军;单淇;刘时乔;侯文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