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中药提取工艺优选

吴璐;杨华生

关键词:信息熵, 菝葜, 提取工艺, 综合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信息熵在中药提取工艺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以菝葜为模型药物,以总黄酮、白藜芦醇、落新妇苷和黄杞苷含量为评价指标,计算多指标的信息熵及权重系数,确定综合评价指标.结果:利用基于信息熵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正交试验数据,筛选出影响菝葜提取效果的因素,优选菝葜提取的佳方案为加10,8倍量水分别提取2,1.5h.结论: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数据处理方法可应用于中药提取工艺综合评价.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止嗽青果丸质量控制

    目的:为了提高止嗽青果丸的质量标准,建立止嗽青果丸质量控制的定性与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西青果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麻黄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水(20∶5∶0.5)为展开剂进行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以乙腈-0.1%磷酸溶液[ 5∶95(内含0.1%三乙胺)]为流动相,色谱柱kromasil-C18 (4.6 mm×250mm,5 μm),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5℃.结果;薄层色谱图谱中能清晰检出西青果、麻黄;盐酸麻黄碱进样量在0.085 ~0.4272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5.88%,RSD 1.17%.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准确、简便,可作为止嗽青果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建伟;王瑞峰;杨爱岗;李军红;邢亚楠;张思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正交试验优选丽安康片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丽安康片提取工艺.方法:水提取部分以黄芪甲苷为指标,乙醇提取部分以淫羊藿苷为指标,分别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佳提取工艺为黄芪、当归水提共煎,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70℃减压干燥;淫羊藿加14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作为丽安康片的提取工艺.

    作者:谭丽容;梁海春;吴典伟;苏冀彦;刘玮锦;苏子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麻黄附子细辛汤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麻黄附子细辛汤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以麻黄碱、伪麻黄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和干浸膏得率为检测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溶剂用量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佳提取工艺为16倍量pH 2.0盐酸提取2次,每次2.5h.结论:多指标综合评定优化提取工艺更符合中医用药的整体观,优化的提取工艺方法合理可行,稳定可靠,具可操作性和重复性.

    作者:秦超;容蓉;杨勇;吕青涛;蒋海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寒水石生品、炮制品在人工胃肠液中的溶出率

    目的:对南、北寒水石奶淬、水淬、生品在人工胃肠液中溶出率进行分析.方法:通过人工模拟胃肠环境来分析寒水石的溶出情况,利用配位滴定法检测样品中主成分钙含量,计算溶出率.结果:南、北寒水石在人工胃液中溶出率在70%~ 110%,溶出率依次为奶淬<水淬<生品;在人工肠液中,南寒水石溶出率低于10%,其中生品溶出率低,北寒水石低于20%,水淬制品溶出率低.结论:南、北寒水石可能主要在胃内吸收,肠内吸收较少.

    作者:陆景坤;陈朝军;周昊菲;刘智杰;毅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甘肃产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柴胡根和茎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得油率分别为0.04%,0.01%.两部位共鉴定出95个化合物,其中从根和茎中分别鉴定出52,72个.共有化合物29个,分别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61.29%,53.54%.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正己醛(17.00%)、2-戊基呋喃(8.10%)、棕榈酸(6.71%)、5-异丙基-2-甲苯酚(6.65%)、百里香酚(5.23%)、正庚醛(4.64%)等;茎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榈酸(10.79%)、3-甲基-4-异丙基苯酚(8.31%)、香芹酚(6.19%)、正己醛(6.09%)、2-戊基呋喃(4.42%)等.结论: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和含量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验结果为柴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孙宗喜;吕晓慧;徐桂花;苏瑞强;赵志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目的:考察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用大孔树脂和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板蓝根3个有效部位:总木脂素、总有机酸、总生物碱部位.结合酶标仪,通过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Fe3+还原能力(FRAP)测定板蓝根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板蓝根颗粒组及各个提取物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效果.其中以总木脂素抗氧化效果佳(DPPH IC50 160.6 mg·L-1;FRAP 0.75 mmol·g-1);其次为板蓝根颗粒组(DPPH IC50 595.97 mg·L-1;FRAP 0.12 mmol·g-1);总有机酸,总生物碱部位效果较弱.结论:测定了板蓝根中不同有效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初步确定其抗氧化相关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木脂素部位.

    作者:陈瀚;李进;李祥;陈建伟;薛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白花蛇舌草挥发性成分

    目的:分析白花蛇舌草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蛇舌草全草的挥发性成分,GC-MS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采用GC-MS分析,检出55个组分;MS结合保留指数定性,鉴定出其中29个成分.结论:该方法分析白花蛇舌草中挥发性成分,更准确、简单、快速并节省药材.

    作者:杨帅;杨文文;胡金芳;吕青涛;容蓉;蒋海强;巩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火麻仁油对衰老模型小鼠皮肤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火麻仁油对衰老模型小鼠皮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sc)复制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造模1h后各给药组灌胃(ig)给与不同剂量试验药物,共42 d,同时分别观察火麻仁油高、中、低剂量(12.0,6.0,3.0 mL·kg-1)对衰老模型小鼠皮肤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脂褐质(Lpf)、羟脯氨酸(Hyp)、皮肤水分含量的影响;对比各组实验动物相同部位皮肤的组织病理学形态,表皮及真皮厚度,真皮胶原纤维排列松密情况、弹力纤维面积及形态的差别变化.结果:火麻仁油高剂量组MDA,LPf平均含量分别为7.13 nmol·mg-1和0.83 μg· g-1,中剂量组MDA平均含量为7.29 nmol·mg-1,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高、中剂量组SOD活性平均值分别为21.95 U·mg-1和21.45 U·mg-1;而Hy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31 μg· mg-1和7.92 μg· mg-1,它们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 <0.01,P<0.05);高、中剂量组也显著升高皮肤水分的水平(P<0.01~P<0.05),低剂量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火麻仁油能改善和促进衰老模型小鼠毛发的生长,病理观察真皮厚度和毛囊数均有增加;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的数量和形态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火麻仁油能够对模型小鼠发挥抗皮肤衰老和抗氧化作用.

    作者:李寒冰;马永洁;苗静静;张娟;任汉阳;李根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果大戟挥发油化学成分

    目的:研究大果大戟Euphorbia wallichii地上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大果大戟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共分离出25个峰,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质量分数,并鉴定出大果大戟地上部分挥发油中20种主要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28%.结论:大果大戟地上部分挥发油化学成分包含有机酸、烷烃、萜类及其衍生物,萜类主要为倍半萜,其衍生物则主要为酮类,主要化学成分是十六烷酸(60.36%),其次是降姥鲛-2-酮(7.674%)和十四烷酸(5.433%).

    作者:徐文晖;梁倩;刘江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采用附桂骨痛胶囊和筋骨痛消丸口服,并加中药熏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活动指数及lysholm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7.5%优于对照组的76.9% (P<0.01).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KOA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忠伦;刘旭;王昌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西北地区商品甘草HPLC指纹图谱

    目的:研究西北地区商品甘草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为建立商品甘草的行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ZORBAX Edipse XDB-C18柱(4.60 mm ×250 mm,5μm),柱温25℃,以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7 nm,进行梯度洗脱,生成图谱.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和SPSS软件建立HPLC对照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西北地区商品甘草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学验证符合要求.16批商品甘草药材的指纹图谱有10个特征共有峰,与生成对照图谱比较相似度均>0.904,通过聚类分析将16批药材聚为4类.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本研究首次采用HPLC指纹图谱比较西北地区不同等级的商品甘草,为西北地区商品甘草的质量考察、等级划分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李成义;马艳茹;李越峰;王明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秦岭岩白菜的化学成分(Ⅰ)

    目的:研究秦岭岩白菜Bergenia scopul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秦岭岩白菜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儿茶素(3)、没食子酸(4)、熊果苷(5)、岩白菜素(6)、4-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7)、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8)、邻苯二酚(9)、丁香酸(10)、槲皮素(11)和芦丁(12).结论:化合物8~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尉耀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HPLC测定头花蓼及制剂热淋清颗粒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头花蓼及热淋清颗粒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TM(钻石)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N,N-二甲基甲酰胺-冰醋酸(1∶95∶3∶1),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72 nm,柱温25℃.结果:没食子酸在0.139 6-1.3960μg线性良好(r =0.999 97).头花蓼平均回收率99.35%,RSD为2.61%,热淋清颗粒平均回收率97.86%,RSD为0.73%.结论:该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控制头花蓼药材及其单方制剂热淋清颗粒的质量.为头花蓼药材规模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爽;张丽艳;谢宇;潘雯婷;李孟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

    目的:在全面客观地对中医药传承模式及方法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方法:该系统基于个性化需求的自助式服务平台的构建思路进行架构,以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网络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为支撑,围绕临床诊疗和中医传承工作中的继承、发展、传播和创新4个方面的核心需求,分别构建面向临床数据的中医诊疗信息采集模块、面向中医药本体的知识管理和服务模块、面向传承创新的隐性知识挖掘模块等几大功能模块,有效地解决了中医传承过程中的非标准化、个性化等问题.结果:通过该系统的使用,能够辅助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医师个体经验总结、青年医师学习以及新药处方发现等应用.结论:该系统丰富了传承模式,有效满足了中医传承和发展的需求.

    作者:卢朋;李健;唐仕欢;陈建新;左晓晗;刘西;温少欣;高一波;杨洪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生脉注射液对青春前期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对健侧睾丸的远期影响

    目的:观察青春前期大鼠睾丸单侧扭转复位后对健侧睾丸的远期影响,并探究生脉注射液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5周龄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生脉注射液组(实验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建立左侧睾丸扭转复位模型,术后7周取健侧睾丸及附睾,分别测定睾丸质量和附睾尾中精子活率,睾丸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健侧睾丸质量与精子活率,睾丸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NOS活性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健侧睾丸精子活率与睾丸质量下降,健侧睾丸组织中SOD活性降低,NOS活性和MDA含量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春前期大鼠单侧睾丸扭转复位后可致健侧睾丸损伤,生脉注射液对青春前期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健侧睾丸损伤远期效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余益栋;杨葵葵;赵姝琪;许琪琛;阎俊文;张高泽;张金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黄附子汤对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黄附子汤对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纯化后以5×105/mL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或6孔板中,分为:细胞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模型组(10 mg·L-1)、大黄附子汤组(终质量浓度为25,50,100,200,400,800 mg·L-1),在细胞贴壁过夜后,正常组给予不含血清的培养液,其余各组给予LPS(10 mg·L-1),大黄附子汤组同时给予不同浓度药物,48 h后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羟氨法)测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丙二醛(MDA)含量,Griess法测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在25 ~ 400 mg·L-内,大黄附子汤对正常细胞代谢MTT活力无显著影响;剂量达50 mg·L-1即能抑制LPS诱导NO的生成(P<0.01),100 mg·L-1时能降低MDA含量(P<0.01),增强SOD酶活力(P<0.05),并能显著抑制LPS诱导TNF-α,IL-6等细胞因子的合成(P<0.01).结论:大黄附子汤能有效调节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及抗氧化功能,改善LPS对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诱导作用.

    作者:吴丽;刘晓;蔡皓;吕高虹;郭辉;章莹;蔡宝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RP-HPLC同时测定穿山龙药材中原薯蓣皂苷、甲基原薯蓣皂苷和伪原薯蓣皂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产地黑龙江大兴安岭穿山龙供试品中水溶性皂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Diamonsil (钻石)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结果:原薯蓣皂苷浓度在50 ~ 500 mg·L-1、甲基原薯蓣皂苷在35 ~350 mg·L-1、伪原薯蓣皂苷质量浓度在15 ~ 150 m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 =6).方法学考察中各项实验结果的RSD均<3%.结论:方法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回收率,稳定性佳,为穿山龙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作者:于书仪;刘颖;刘树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脾虚食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运脾消食汤合多潘立酮治疗脾虚食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60例FD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多潘立酮片,每次10 mg.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运脾消食汤,水煎分服,1剂/d.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痊愈率观察组为77.50%,对照组为52.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0%,对照组为77.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上腹不适、暖气、烧心、反酸等临床症状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运脾消食汤合多潘立酮治疗脾虚食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熊瑛;张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黄、苍术对正常大鼠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以大黄和苍术为代表的寒、温热属性药物对生理条件下大鼠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大黄组和苍术组,每组设两个给药剂量,给药1,7,14,28 d时,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动物血清和胃组织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放射配基受体结合法检测各组动物胃组织中MTL和GAS的受体数及受体结合常数.结果:①单次给药:大黄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MTL水平降低,苍术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MT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大黄高剂量组血清GAS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苍术组变化不显著.大黄低剂量组GAS受体数和结合常数均明显增加(P<0.05),苍术高剂量组GAS受体数明显增加(P<0.01).两药对组织MTL水平和受体结合常数影响不显著.②多次给药:除苍术低剂量组给药7d时血清MTL水平明显升高(P<0.05)外,二者对血清MTL水平影响均不显著;大黄低剂量组在给药7d时血清GAS水平显著下降(P<0.05),苍术低剂量组略有升高.二者给药14,28 d对血清GAS水平影响均不显著.二者各给药周期对大鼠胃组织MTL,GAS受体结合常数影响均不显著,仅影响受体数.其中给药28 d时大黄高剂量组、14d时苍术高、低剂量组大鼠胃组织MTL受体数明显增加,给药14 d时大黄剂量组和苍术高剂量组、28d时大黄、苍术高、低剂量组大鼠胃组织GAS受体数明显增加.结论:①二者对大鼠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差异主要体现在给药1次后,表现为对大鼠血清MTL水平的作用趋势相反.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两者对血清MTL和GAS水平的影响趋势逐渐相近.②二者对大鼠胃组织激素水平的影响差异主要体现在给药28 d时对胃组织GAS水平的影响相反.③二者对胃组织受体的影响趋势相近,均可增加大鼠胃组织GAS受体数,不影响受体结合常数.

    作者:高杰;曹春雨;贺蓉;徐启华;彭博;黄璐琦;李建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正交设计法优选解毒通络颗粒提取工艺

    目的:正交试验法优选解毒通络颗粒处方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出膏率、丹酚酸B及天麻素为考核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解毒通络颗粒处方药材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解毒通络颗粒处方药材的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1.5h.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省时、省工、节能,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为解毒通络颗粒的制剂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韩忠耀;周福军;单淇;刘时乔;侯文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