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刘忠伦;刘旭;王昌刚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 综合疗法,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采用附桂骨痛胶囊和筋骨痛消丸口服,并加中药熏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活动指数及lysholm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7.5%优于对照组的76.9% (P<0.01).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KOA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重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检测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体重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检测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n=45)和对照组(NC组,n=27),糖尿病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60 mg· kg-1.两组大鼠分别在第4,8,12,16周留取24 h尿液,用放免法检测尿白蛋白,监测体重(BW),同时检测肾脏功能和形态.结果:尿白蛋白/肌酐(UACR)在两组间无差异于;尿白蛋白(UT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UTP/BW,UAER/BW,UACR/BW在4个时间点DM组高于NC组(P<0.05);5种尿蛋白不同评价指标与肾脏功能形态指标无相关性.结论:体重对糖尿病大鼠UACR的指标评价影响明显.5种尿白蛋白的评价指标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不能动态完全反映肾脏病理损害变化.

    作者:周淑红;吕宏军;施秉银;崔波;徐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帕病2号方对帕金森病大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帕病2号方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纹状体两点注射法造成左侧纹状体损毁模型,ip阿朴吗啡(APO)诱导并诊断大鼠旋转行为,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帕病2号方高、中、低剂量组(32.0,16.0,8.0 g·kg-1)、美多巴组(0.075 g·kg-1)、模型组,连续ig4周,同时设立正常组,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应用比色法测定大鼠纹状体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ip APO诊断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结果:神经行为学方面,模型组大鼠治疗前后旋转圈数无显著差异,帕病2号方高、中剂量组大鼠旋转圈数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美多巴组大鼠旋转圈数亦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MDA( 13.48±3.71) nmol·mg-1明显升高,GSH-Px,SOD(497.48 ±72.61) NU·g-1,(113.11±8.08)U·mg-1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或P<0.01);帕病2号方高、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MDA(9.29±3.25),(9.62±2.78 )nmol·mg-1,提高GSH-Px,SOD活性[分别为(612.53±53.20),(637.03±133.21)NU·g-1及(123.93±9.84),(120.21±10.63)U·mg-1](P<0.05);低剂量组仅GSH-Px增加(573.19±54.86 )NU·g-1,MDA,SOD则无显著改变.美多巴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改善.结论:帕病2号方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作者:文晓东;雒晓东;王春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HPLC同时测定黄芪白术药对提取物毛蕊异黄酮苷、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含量

    目的:建立黄芪白术药对提取物中毛蕊异黄酮苷、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 3种成分HPLC同步测定新方法.方法:选用Kromasil 100-5C18(4.6 mm×250 m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结果:毛蕊异黄酮苷、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分别在进样量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 >0.9995,仪器精密度和稳定性RSD均小于2%,3种成分的回收率在97%~103%(n=3).测定了6批白术黄芪药对中的毛蕊异黄酮苷、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含量.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定量白术黄芪药对的3种成分.

    作者:张英丰;朱黎霞;梁东辉;吴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采用附桂骨痛胶囊和筋骨痛消丸口服,并加中药熏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活动指数及lysholm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7.5%优于对照组的76.9% (P<0.01).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KOA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忠伦;刘旭;王昌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果大戟挥发油化学成分

    目的:研究大果大戟Euphorbia wallichii地上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大果大戟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共分离出25个峰,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质量分数,并鉴定出大果大戟地上部分挥发油中20种主要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28%.结论:大果大戟地上部分挥发油化学成分包含有机酸、烷烃、萜类及其衍生物,萜类主要为倍半萜,其衍生物则主要为酮类,主要化学成分是十六烷酸(60.36%),其次是降姥鲛-2-酮(7.674%)和十四烷酸(5.433%).

    作者:徐文晖;梁倩;刘江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GC-MS分析比较栀子炒制前后脂溶性成分变化

    目的:研究栀子在炒黄、炒焦和炒炭后脂溶性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比较栀子及炒制品的脂溶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变化.结果:栀子不同程度炒制后检测到8个新产生的成分,为醇、烯、呋喃及吡喃酮类;同时有8个酸类、酯类成分检测不到或含量降低;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发生不同变化.结论:栀子炒制后脂溶性成分发生变化.

    作者:曹玉娜;宋志前;曾林燕;魏征;张琳琳;刘振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补肺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肺胶囊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肺功能的影响以及其对COPD病程中主要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采用被动吸烟法(每天1次,每次30 min,连续32d),并于吸烟第1天和第16天时,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每只大鼠给予0.1%脂多糖水溶液200 μL)的方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筛选造模成功的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即补肺胶囊高、中、低剂量组(2.1,1.05,0.53 g·kg-1)、模型组、氨茶碱阳性药组(氨茶碱60 mg·kg-1)和空白对照组.各实验组ig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对照组、模型组灌服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肺功能的改变情况;依次采用鼠耳肿胀法及碳粒廓清实验、氨水引咳法、组胺诱喘法及酚红法分别观察补肺胶囊的抗炎免疫调节、止咳、平喘及化痰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肺胶囊组大鼠的0.3s用力呼气量[FEV0.3,(3.715±0.399) mL,p<0.05],0.3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0.3/FVC( 75.239±3.847)%,P<0.01]均升高,另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补肺胶囊组的咳嗽潜伏期延长[(89.0±19.4)s,P<0.01],而2 min咳嗽次数减少[(23±10)次,P<0.01],鼠耳肿胀度也明显减轻、祛痰指数及廓清指数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补肺胶囊能改善COPD模型大鼠的肺功能;并能有效改善贯穿COPD病程始终的各种临床表现.

    作者:韩云霞;蒋玲;屈相玲;李玲;王翠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厂家黄连上清片质量比较

    目的:研究不同厂家黄连上清片的质量情况以及对问题的分析,为提高药品标准,正确地评价药品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7家生产厂家10批样品进行片芯质量测定,样品粉末显微镜观察,建立5种蒽醌类化合物(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样品中5种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不同生产厂家的产品显微观察无区别,但片重差异和5种蒽醌类化合物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不同厂家的黄连上清片由于制剂工艺、原材料质量等不同,导致了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王胤;沈力;周浓;刘氏清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白花蛇舌草挥发性成分

    目的:分析白花蛇舌草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蛇舌草全草的挥发性成分,GC-MS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采用GC-MS分析,检出55个组分;MS结合保留指数定性,鉴定出其中29个成分.结论:该方法分析白花蛇舌草中挥发性成分,更准确、简单、快速并节省药材.

    作者:杨帅;杨文文;胡金芳;吕青涛;容蓉;蒋海强;巩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益肾膏滋制备工艺

    目的:优选益肾膏滋制备工艺.方法: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淫羊藿苷含量、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益肾膏滋制备工艺.结果:佳制备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煎煮1.5h.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控,可为制备其他膏滋提供参考.

    作者:伍小燕;黄权芳;唐爱存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元胡止痛软胶囊中延胡索提取工艺优选

    目的:优化元胡止痛软胶囊中延胡索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延胡索乙素含量为指标,HPLC测定其含量,选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体积分数、加醇倍数、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6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h.3批验证试验RSD 2.69%.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杜茂波;刘淑芝;刘树扬;葛克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雷贝拉唑钠中杂质过氧化物砜的含量

    目的:建立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雷贝拉唑钠中杂质过氧化物砜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精密测定主成分雷贝拉唑钠和杂质过氧化物砜的线性方程,以斜率计算杂质相对于主成分的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测定杂质过氧化物砜的含量.通过方法学验证和与外标法的比较证明此方法的可行性.流动相0.05 mol·L-1磷酸盐溶液(用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调节0.05 mol·L-1磷酸氢二钠溶液pH 7.0)-甲醇(40:60);流速1 mol· 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90 nm.结果:测得过氧化物砜相对于主成分雷贝拉唑钠的相对保留时间为0.74,校正因子为0.74,经方法学考察验证该方法符合要求,且与外标法无明显差异.结论: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雷贝拉唑钠中氧化物砜的含量的方法可行.

    作者:孙文俊;阎卉;王成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寒水石生品、炮制品在人工胃肠液中的溶出率

    目的:对南、北寒水石奶淬、水淬、生品在人工胃肠液中溶出率进行分析.方法:通过人工模拟胃肠环境来分析寒水石的溶出情况,利用配位滴定法检测样品中主成分钙含量,计算溶出率.结果:南、北寒水石在人工胃液中溶出率在70%~ 110%,溶出率依次为奶淬<水淬<生品;在人工肠液中,南寒水石溶出率低于10%,其中生品溶出率低,北寒水石低于20%,水淬制品溶出率低.结论:南、北寒水石可能主要在胃内吸收,肠内吸收较少.

    作者:陆景坤;陈朝军;周昊菲;刘智杰;毅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止嗽青果丸质量控制

    目的:为了提高止嗽青果丸的质量标准,建立止嗽青果丸质量控制的定性与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西青果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麻黄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水(20∶5∶0.5)为展开剂进行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以乙腈-0.1%磷酸溶液[ 5∶95(内含0.1%三乙胺)]为流动相,色谱柱kromasil-C18 (4.6 mm×250mm,5 μm),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5℃.结果;薄层色谱图谱中能清晰检出西青果、麻黄;盐酸麻黄碱进样量在0.085 ~0.4272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5.88%,RSD 1.17%.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准确、简便,可作为止嗽青果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建伟;王瑞峰;杨爱岗;李军红;邢亚楠;张思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青蒿素自乳化制剂的设计、优化及质量评价

    目的:设计并优化青蒿素自乳化制剂工艺,并对其进行体外质量评价.方法:通过测定青蒿素在不同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选择辅料.在三元相图的基础上,利用星点设计法优化青蒿素自乳化处方.以外观、溶解度、乳化时间、乳化后粒径和多分散系数为评价指标对青蒿素自乳化制剂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青蒿素自乳化制剂佳处方为中链甘油三酸酯-聚山梨醇酯-80-无水乙醇质量比31∶37∶20,外观透明均一,粒径234.7 nm,多分散系数0.235,溶解度2.775 g·L-1,乳化时间25 s.结论:青蒿素自乳化制剂工艺简单、性质稳定的,各项理化性质良好.

    作者:张小梅;王云红;杨荣平;梁旭明;林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扯根菜资源分布、栽培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概述

    针对扯根菜资源开发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进行介绍.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74篇,对扯根菜资源分布、栽培技术及质量控制3个方面展开总结与归纳.结果显示野生扯根菜资源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我国24个省、市(区);栽培技术研究集中在品种选育、组织培养、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期确定等方面;扯根菜中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以高教液相法为主,其质量评价多以单指标质控(槲皮素、没食子酸)为主,提取方法多为热回流法、超声提取法、水煎煮法及渗漉法.由于社会工业化进程加快,野外生境发生较大变化,导致扯根菜野生资源急剧减少,急待加强扯根菜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并积极开展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以提高扯根菜药材产量及其品质,实现扯根菜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作者:马志虎;陈宇航;陈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铁包金中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比较

    目的:考察了贵州都匀产铁包金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以乙醇作为回流提取溶剂提取铁包金中总黄酮.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包金中的总黄酮.结果:芦丁标准品溶液浓度在5-30 μg· L-1与吸光度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11 2X+0.041 9(r =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8.56%,精密度试验RSD值为0.279%,重复性试验RSD为0.634%,稳定性试验RSD 1.49%.以此方法测定,铁包金叶和茎部中黄酮含量分别为12.3%,1.42%,叶中总黄酮含量是茎部的的8.7倍.结论:贵州都匀产铁包金叶和茎部中黄酮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叶部位具有较大的药用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作者:毛海立;周德超;龙成梅;杨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健脾解毒方对人结肠癌多药耐药细胞的逆转作用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人结肠癌多药耐药细胞HCT8/V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人结肠癌HCT8/V多药耐药细胞常规培养,5%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作用48 h后,MTT法检测HCT8/V细胞对化疗药敏感性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检测耐药细胞内长春新碱(VCR)药物浓度,流式细胞仪分析健脾解毒方对5-氟尿嘧啶(5-Fu)诱导的HCT8/V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健脾解毒方能增加HCT8/V细胞对VCR、顺铂(DDP)、5-Fu、吡柔比星(THP)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4种化疗药的IC50分别从( 191.08±18.18 )mg·L-1下降到(90.13±6.33 )mg·L-1;(290.79±28.38) mg·L-1下降到(22.16±1.82) mg·L-1;(23.12±1.99) mg·L-1下降到(9.88±0.86 )mg·L-1;(26.40±2.92) mg·L-1下降到(19.41±1.48) mg·L-1;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作用HCT8/V细胞48 h后细胞内VCR浓度明显增高(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健脾解毒方能提高5-Fu诱导的HCT8/V细胞的凋亡率,使细胞阻滞于G1期.结论:健脾解毒方通过增加结肠癌多药耐药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逆转HCT8/V细胞株的多药耐药性.

    作者:隋华;靳宝辉;殷佩浩;范忠泽;李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川芎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弄清川芎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方法.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为线索,查阅南齐至清朝时期本草原著123部,并查阅建国后《中国药典》8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和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7部,对古今文献中所收载的与川芎炮制有关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和文献循证.川芎炮制历史悠久,历代的炮制方法有洗、去土、去苗芦;切、剉、研;熬、炒、煅、焙、蒸、酒炒、酒洗、酒炙、酒煮、醋煮、醋炒、米泔浸、米泔炒、童便浸、盐水炙等,共29种.其中酒炙法自宋代沿用至今.现代主要应用生品,酒炙亦有.分析了川芎现代炮制研究状况.川芎炮制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有待进一步阐明.

    作者:谢仲德;易东阳;方应权;郭建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冰片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

    对冰片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实验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生物利用度低是口服药物制剂经常出现的情况,选用安全有效的吸收促进剂来增加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兴未艾.对冰片促进口服药物吸收作用的3种研究方法(在体法、体外法和体内法)的文献报道进行综述并加以探讨,分析认为,冰片对口服药物吸收的调节作用与药物分子结构和给药浓度,冰片的种类、浓度和用法等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吸收机制尚未明确.故针对水溶性差和代谢迅速的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冰片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将为冰片促吸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张海燕;邬伟魁;芦乾;贺娅;宋伟;李芳;杨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