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华;陈玉霞
目的 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消化性溃疡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和96.2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1d内疼痛消失所占比例分别为47.2%和2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内疼痛消失所占比例分别为84.9%和79.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消化道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与奥美拉唑相当,缓解症状快,不良反应轻微,是治疗消化性溃疡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瞿艳红 刊期: 2012年第29期
目的 调查该院剖宫产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11年1~12月100例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用品种以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尼西、头孢替安、氨曲南、奥硝唑为主;结扎脐带后立即给药67例;中位用药天数为4.82d.结论 该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基本符合规范要求,但尚存在给药时机不当及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之处;应进一步加强用药监管,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金钰;汪宇;陈亚明 刊期: 2012年第29期
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贮存、发放等工作,是集中处理大量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更是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部门.工作人员每日与致病菌、锐器、化学消毒液、压力蒸汽灭菌器接触,操作不慎就会造成工作人员健康损害.因此,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需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相关的防护知识,避免各种危险因素.
作者:杨丽燕;黄曼华 刊期: 2012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情况.方法 专项整治活动前后(2011年1~3月、2011年9~11月)分别随机抽取200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依据卫生部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与2009年卫生部38号文件<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用药指征、药物选择、用药时机、用药时间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适应证:1~3月有适应证的71例,9~11月有适应证的73例.药物选择:1~3月共计用药148例,其中一代头孢74例,二代头孢19例;9~11月共计用药57例,其中一代头孢34例,二代头孢3例.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合理,符合卫生部的指标.
作者:肖志斌;李霭燕 刊期: 2012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片用于早孕孕妇行人工流产术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120例孕妇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并按妇科检查及B型超声测定判断孕周大小进行配对.氨甲环酸组于人工流产术前2h予以氨甲环酸片500mg口服,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测量并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氨甲环酸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出现轻度恶心18例(30.0%),轻度头晕8例(13.3%);对照组仅出现轻度恶心1例(1.7%),均未做任何处理自行好转.结论 氨甲环酸片用于早孕孕妇人工流产术有较好的止血效果,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减少,无严重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江琴 刊期: 2012年第29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当中,应用甲钴胺治疗DPN,疗效满意,现将用药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DPN患者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0~75岁,中位年龄58岁;糖尿病病程为2~19年,中位病程为10年;合并周围神经病变<1年5例,1~3年20例,>3年5例.
作者:孙斌 刊期: 2012年第29期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而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多因高能量钝性损伤所致,保守治疗不能恢复关节结构,多需手术治疗[1].由于胫骨平台骨折是典型的关节内骨折,其处理与预后将对膝关节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按关节内骨折治疗原则应达到解剖复位,如果复位不良往往导致膝关节不稳、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回顾我院 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1例,对所有病例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作者:颜广铸;许传金;贡俊 刊期: 2012年第29期
目的 对葛根素预防和治疗噪声性耳聋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5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2例.给予研究对象相同程度噪声,观察组予以葛根素注射液防治,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防治.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72.7%;听力受损率和耳聋率分别为15 6%、12.5%,低于对照组的50.0%、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噪声性耳聋,效果较好,耳聋率较低,有效率较高.
作者:郑荣群 刊期: 2012年第29期
目的 调查我院不合理处方,分析原因,以期提高医院处方质量、临床用药水平.方法 调查我院2012年2月份4230张处方,找出不合理处方,并对之统计、评析.结果 捡出116张(2.74%)不合理处方.结论 医务工作者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医院处方质量.临床使用药品应掌握配伍禁忌,合理使用药品,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吴玉华 刊期: 2012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NSTE-ACS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治疗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8%和89.7%,高于对照组的27.6%和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少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NSTE-ACS,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
作者:张鹏 刊期: 2012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该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对该院2011年1~12月抗菌药物的应用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较高,但人均费用相对较低.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趋于合理,但有待提高.
作者:谷竟 刊期: 2012年第29期
临床带教是培养素质型、多向型、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新生儿无陪护病房,顾名思义是无家长陪护的病房.在这里,护士除了对患儿疾病进行治疗和护理外,还要承担患儿的一切生活护理,其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责任心强是可想而知的.新生儿科在服务对象上存在特殊性,决定了护理工作有别于其他科室.需要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强的高素质护理队伍,因此,对老师和护生在新生儿科的工作要求更高,与普通病房相比要求护生要动作快、反应快,还要更加细心与耐心,给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作者:罗代辉;李华英 刊期: 2012年第29期
老年烧伤患者体弱多病、抵抗力低下、并发症多、创面愈合能力差,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烧伤早期护理不当易发生并发症,病死率高[1].因此,老年烧伤治疗疗效较差,病情较长,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护理工作在其治疗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现将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65例60 岁以上老年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护理,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小芸 刊期: 2012年第29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功能性或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死)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1].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现已成为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首要死因.目前,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主要与人们摄入过多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工作紧张、运动量减少、吸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增加密切相关[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遵医行为是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和遵医行为是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瑶 刊期: 2012年第29期
Rh血型是目前复杂的血液系统,由于Rh血型不符可以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及新生儿溶血反应,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给患者输血前,除了常规的ABO血型系统鉴定外,还必须进行Rh血型的检验[1].我科自2011年开始,对所有输血前、产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ABO血型鉴定的同时,常规检查Rh血型,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侯艳丽;翟秀英 刊期: 2012年第29期
目的 调查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3月儿科门诊处方4300张和2012年1~3月儿科门诊处方4300张,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用药、用药种类、输液使用率等情况.结果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011年为60.4%,2012年为45.0%;抗菌药物以一联用药为主,均无三联用药情况;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为主;输液使用率:2011年为46 8%,2012为35.7%.结论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降低了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输液使用率得到了控制.
作者:朱静燕 刊期: 2012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羟基喜树碱(HPT)对3种人膀胱癌细胞(EJ细胞、T24细胞及5637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PT对EJ细胞、T24细胞、5637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率,从而筛选出能够抑制多种膀胱癌细胞体外生长的药物浓度.结果 当加入的HPT浓度≥5ng/ml时,实验组3种膀胱细胞的OD值低于对照组,且呈剂量递减;生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且呈剂量逆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T浓度在≥5ng/ml时对3种膀胱癌细胞体外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葛蕙心;畅继武;吴朝阳 刊期: 2012年第29期
目的 调查分析闭合性骨折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闭合性骨折手术患者病历100份,对其抗菌药物选用品种、用法用量、用药天数、联合用药、出院带药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闭合性骨折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100%,以第1、2代头孢菌素为主;存在给药时机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 闭合性骨折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督查与干预,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陈亚明;汪宇;陆敏 刊期: 2012年第29期
近年来,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流产,药物流产因其简便,较人工流产更为安全, 对机体损伤轻,不必宫腔手术,避免感染机会,并且痛苦小、不良反应少、成功率高、适用范围广等诸多特点,已成为很多意外妊娠妇女的首选流产方式[1].由于药物流产用时较长,因而流产过程的用药指导、观察和流产前后的多方面护理对患者的身心康复有着积极意义.现就本院药物流产206例临床效果交流如下.
作者:陈巧梅 刊期: 2012年第29期
例1.女,13岁,骑自行车相撞,车把顶伤腹部1h,住当地乡卫生院对症治疗18h,腹痛加重转住我院.查体:T 37 9℃,P 107次/min,R 21次/min,BP 90/55mm Hg(1mm Hg=0 133kPa),神志清,一般情况可,腹肌紧张,以右侧上腹部为重,X线摄腹部片未见异常,腹腔穿刺可抽出胆汁样液体,诊断为胆道系统损伤,急诊行剖腹探查术.腹腔可见胆汁性液体400~500ml,切开十二指肠外侧腹膜探查,见十二指肠挫伤,胰头部下缘胰胆管横断,有胆汁和胰液溢出,5-0可吸收线将胰胆管断端吻合,放置细引流管做支架并引流,修补断裂的胰腺组织,并用大网膜覆盖,胰头部十二指肠前后,均放置橡胶引流管.
作者:武建 刊期: 2012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