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刘艳丽;刘影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5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按随机性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治疗,如祛痰、镇静、解痉平喘、吸氧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干扰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应用于儿童毛细支气管肺炎,具有疗效好、疗程短、起效快的特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福杨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探讨如何能够快速无不良反应地消除化脓扁桃体炎幼儿患处表面的化脓性分泌物.同时,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为治疗小儿化脓扁桃体炎找到经济快捷的方法.方法 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58例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者分成对照组(29例)与治疗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消炎退热等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采用消炎退热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退热时间、扁桃体脓点消失时间、咽喉疼痛缓解时间、扁桃体充血肿胀消失时间与疗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常规消炎退热方法对于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有疗效,但是效果明显弱于基于常规消炎退热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好,中西结合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具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兰艳丽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黄杨宁片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8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餐后服用参松养心胶囊2粒/次,3次/d;黄杨宁片1.5mg/次,3次/d.对照组口服心律平,0.15g/次,1次/8h,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改善的总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7%,对照组为79.4%;治疗组动态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3.5%.治疗组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黄杨宁片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有良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社区患者中应用推广.
作者:李倩 刊期: 2012年第30期
喉癌放射治疗是喉癌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解剖及放射治疗技术、炎细胞浸润等原因,放疗时部分正常脑组织不可避免要受到一定剂量的射线照射.迟发性放射性脑病的出现是难免的,我科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26例放射性脑病患者,治疗期间经密切观察病情及精心护理,对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和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影响,现将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温娴松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3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灌肠组(治疗组)30例与奥硝唑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盆炎灌肠方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奥硝唑分散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月玲;王秀宝;张季青;陈秋妮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评价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及合理性,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调查我院2012年1-4月清洁手术围术期患者315例,设计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调查表,对预防用药的用药指征、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及持续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未使用抗生素226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89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率28.2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总品频数为177次,其中头孢菌素类使用频次124次(70.06%),青霉素类(包括加酶抑制剂)、及其他类(喹喏酮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等)使用频次53次(29.94%).其中二、三代头孢菌素类使用频次为78次(44.07%),居第一位,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频次为46次(25.99%).结论 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较为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选择抗菌药物起点偏高、抗菌药物用药时机掌握不好及使用时间过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作者:何泽民;朱文秀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对1例萎缩性鼻炎致蛆虫病人进行分析.方法 选自我院1例萎缩性鼻炎致蛆虫病人,该病人因鼻臭、鼻痒、脓鼻涕伴发热4d到医院检查,既往病史正常.到当地社区医院就诊,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继续头痛,同时鼻塞加重,周围人都明显闻到患者鼻腔有腐臭味.就在患者入院前3d鼻痒加剧并有3只白色蛆虫从患者左侧鼻腔内爬出来,患者头痛进一步加剧,到我院急诊.病人入院后进行治疗,在鼻内镜辅助帮助下清楚鼻腔内分泌物,用含2%丁卡因的棉片放置在蛆虫寄生处(即左侧中鼻甲后部靠近鼻孔鼻腔外侧),可以取出50条蛆虫,清理完蛆虫,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鼻腔直到看不到蛆虫残留,以后每2天使用鼻内镜检查左侧鼻腔内是否还残留蛆虫,并进行抗感染治疗.结果 出院后30d,到医院进行复查,在鼻内镜观察下发现虽有小量干痂和脓性分泌物,但是没有发现蛆虫.结论 萎缩性鼻炎是由于患者工作环境差,以及出现早期症状时没有进行及时治疗导致的.因此,提高底层务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可以显著降低萎缩性鼻炎发病率降低,当患者出现早期症状(比如鼻痒、鼻有痛觉、鼻内流脓性分泌物)也可以及早治疗,不至于病情发展到危害患者生命地步.
作者:梁祥力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护理方法、要点及效果.方法 对32 例前列腺电切汽化手术配合的进行总结,重点是做好体位的正确摆放以及用5%的甘露醇冲洗,使手术视野清晰进而使手术顺利进行.结果 32 例患者手术医护配合默契,无任何护理缺陷.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仪器的正常操作和使用、术后的病人整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提高手术效率的护理措施.
作者:陶良红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西药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58.3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泽恩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12月收治的18例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例)与实验组(10 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实验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联合FDP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P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英雪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实行全方位的监测,包括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尿量、脉搏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全部采用复合静脉气管插管并对全身进行麻醉的方法,用维库溴铵、咪达唑仑或依托咪酯和芬太尼等药物对患者进行全身的麻醉.术中在对患者维持麻醉的同时还要抗休克,为增加血容量应该采用平衡盐溶液,还要适当的加入一些胶体液.对不同程度的休克患者,应该按量进行强心药物对血压的维持、血管活性药物的循环注射.结果 在我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均得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在术中达到麻醉的作用.30例患者中,28例手术后病情得到好转,被转送往ICU病房继续观察及治疗;有2例患者因病情加重,不幸死亡.结论 感染性休克的手术,好的方法是对患者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麻醉的药物也是应该注意的部分,应该选择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手术中的麻醉非常关键,要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治疗以及要维持各脏器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避免损伤到脏器.
作者:覃子宇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当中心脏变时功能不全(CI)对冠心病(CHD)患者的诊断作用及CI是否可作为运动试验阳性指标.方法 选择2011年在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住院临床拟诊为CHD患者90例,同时进行TE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传统指标、CI指标及两项联合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进行比较,并根据CAG结果分为CHD组和非CHD组.结果 单纯CI指标诊断CHD的敏感性(80%)、特异性(85%)、准确性(83.3%)与TET传统指标诊断CHD的敏感性(70%)、特异性(80%)、准确性(76.7%)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指标诊断CHD的特异性(95%)高于传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CI指标可作为TET诊断CHD的可疑阳性指标,两者联合指标可提高CHD诊断率.
作者:丁延龄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治百草枯中毒患者5例,给予积极综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积极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总有效率80%.结论 积极正确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菊红;杨运堃;程碧霞;夏德军;朱华 刊期: 2012年第30期
本研究分析剖宫产孕妇的围术期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产科2008年1月-2012年1月住院孕妇1000例, 年龄23~38岁,平均26岁;孕周35~41周,平均孕周38周;有流产或人工流产史225例.
作者:杨安媛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肾衰竭患者,分析患者发病病因,将病因分为肾前性ARF、肾性ARF及肾后性ARF.根据常规内科治疗,结合患者病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中,肾前性ARF 29例,肾性ARF 37例,肾后性ARF 9例,另有3例患者发病原因不明.患者经治疗治愈为54例,好转12例,死亡11例.结论 临床一般将ARF病因分为肾前性ARF、肾性ARF及肾后性ARF.如果患者发生ARF,应尽快明确病因,给予正确、及时的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吴志刚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皮肤瘙痒症患者28例,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液灌流,观察治疗前后皮肤瘙痒情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皮肤瘙痒情况明显减轻、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也明显下降,头晕等伴随症状也明显减轻,所有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尿毒症皮肤瘙痒中的应用安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吕莉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对54例急性脑血管病致急性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完善该方面的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54例患者,均经我院头颅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4例患者,平均住院1个月,没有发生褥疮和护理不当发生的意外.4例因抢救无效死亡,6例临床愈合,35例能自主行走,9例能保持生活自理.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快,病情发展迅速.护理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病情发展,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是影响治疗的关键,只有做好脑血管病变的护理工作,才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恢复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许有权 刊期: 2012年第30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疾病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大多采取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极易出现肺部感染,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效果,对患者的康复以及生命带来了一定的威胁.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旨在预防与控制并发症的出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显梅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索针头针尖斜面平行于肌纤维时能否减小对肌纤维等组织的损伤及减轻疼痛.方法 将1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常规注射法在左侧三角肌注射1ml 0.9%氯化钠溶液,使用改进后的注射法(针尖斜面平行于肌纤)在右侧三角肌注射1ml 0.9%氯化钠溶液.B组使用改进后的注射法(针尖斜面平行于肌纤)在左侧三角肌注射1ml 0.9%氯化钠溶液,使用常规注射法在右侧三角肌注射1ml 0.9%氯化钠溶液.用VAS 疼痛量表评价注射时疼痛后统计学分析.结果 无论是左侧(A组)还是右侧(B组)使用改进后的注射法,与常规注射法相比,疼痛均有显著减少.结论 改进后的注射法可明显减少患者在注射时的疼痛.
作者:刘春蓉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精神科合同制男护士流失原因,以期找出解决办法.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对我院10名在职合同制男护士和26名流失合同制男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出造成精神科合同制男护士流失的主要原因.结果 按百分比对调查结果进行排序,造成精神科护士流失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薪酬低、入编难,精神专科风险大心理压力大,失落感、社会地位低,自我发展受限,夜班频繁、焦虑.结论 薪酬低、入编难,精神专科风险大,以及合同制护士过多是造成精神科护士流失的主要因素.
作者:卢宝员 刊期: 2012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