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科合同制男护士流失原因调查分析

卢宝员

关键词:精神科, 男护士, 流失, 原因, 数据收集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精神科合同制男护士流失原因,以期找出解决办法.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对我院10名在职合同制男护士和26名流失合同制男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出造成精神科合同制男护士流失的主要原因.结果 按百分比对调查结果进行排序,造成精神科护士流失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薪酬低、入编难,精神专科风险大心理压力大,失落感、社会地位低,自我发展受限,夜班频繁、焦虑.结论 薪酬低、入编难,精神专科风险大,以及合同制护士过多是造成精神科护士流失的主要因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干扰素在儿童毛细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5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按随机性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治疗,如祛痰、镇静、解痉平喘、吸氧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干扰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应用于儿童毛细支气管肺炎,具有疗效好、疗程短、起效快的特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福杨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采用六项指标分析门(急)诊处方的合理性

    目的 根据6项指标的数据分析,了解二级甲等医院门(急)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通过每月随机抽取我院门(急)诊处方100张(不包括麻醉、精神处方),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共计2400张,进行合理用药6项指标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门(急)诊处方用药的平均品种数为2.83种,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的百分率为37.5%,注射剂平均使用百分率为21.7%,基本药物的平均使用率为58.2%,药品通用名使用的平均百分率为100%,平均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95.10元.结论 采用6种指标评价门(急)诊处方的合理用药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我院门(急)诊合理用药水平较低,应引起关注和干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付辛芳;冯琴琴;付晓娟;张萍;樊晓君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社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及经济学分析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当前世界上有15亿人罹患高血压,每年有700多万人死于因高血压引发的疾病[1].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的数量超过2亿,并呈明显上升趋势.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上,时任中国高血压联盟执行主席的吴兆苏教授表示,近年各种反馈数据显示,高血压患病率远高于之前统计的数据.据统计,1999年美国的高血压疾病负担为370亿美元,其中直接费用为260亿美元,由此造成的收入损失为11亿美元;在我国,2003年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1],高血压的直接疾病负担为201.5亿元人民币,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达190.8亿元人民币.可见,高血压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由此造成的疾病负担也很高.因此选择合理、经济的抗高血压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社区医院2009-2011年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基层临床安全、有效和经济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徐静芬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替米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是现在临床使用很多的抗高血压药物,在临床的实践中发现有很多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单用替米沙坦治疗还不能控制好血压.所以,本研究应用替米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观察不良反应和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符春辉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

    目的 对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探寻一种较为合理的护理模式.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4月纳入的30例精神分裂症者给予优质护理且视为试验组,同时选取此时间段给予常规护理的30例精神分裂症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在改善健康教育、提高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操作和护理记录以及改善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及提高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中应用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作者:谭玉洁;颜清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卡孕栓与米索前列醇及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卡孕栓(卡前列甲酯栓)、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并经阴道分娩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卡孕栓联合组(卡孕栓联合缩宫素)、米索前列醇联合组(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及缩宫素组(单纯使用缩宫素).比较3组产后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24h出血量.结果 3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相当;产后2h、24h出血量,缩宫素组与卡孕栓联合组、米索前列醇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孕栓联合组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甲酯栓能有效得促进子宫收缩,可更好地预防产后出血,用药方便、经济,是良好的产后用药.

    作者:刘岚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2009-2012年安居镇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安居镇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2012年安居镇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趋势.结果 2009-2012年我镇共报告腮腺炎79例,无死亡病例报告,每年3-7月份发病较多,为39例;其次为11月-1月发病21例.其中,男49例,女30例.年龄分布以6~10岁者为多,发病以幼托儿童及小学生多见.结论 6~10岁未接种的学生群体是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应在以春末夏初和冬季加强本病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暴发.

    作者:徐纯清;姜中侨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疾病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大多采取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极易出现肺部感染,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效果,对患者的康复以及生命带来了一定的威胁.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旨在预防与控制并发症的出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显梅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老年农民上消化道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目的 对老年农民上消化道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早期诊断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纤维胃镜检查的存在上消化道症状的农民613例,对其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3例农民中>60岁的老年患者有56例,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为51.79%.本组56例>60岁的农民共检出食管癌4例,检出率为7.14%.检出胃癌6例,检出率为10.71%.结论 老年农民是患癌肿病的高危人群,老年农民的胃癌患病率不断增高,胃癌中贲门部癌为首位,特别是男性农民患病居多.

    作者:夏亦军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患者经皮行覆膜支架植入修补术治疗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2012年5月主动脉夹层15例患者的护理资料.所有患者经增强CT确诊并行腔内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治疗.护理的要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前疼痛和镇痛、镇静、降压药应用的观察,术后肢体供血、穿刺部位并发症、出血征象的观察和护理等,并重视心理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支架植入均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恢复良好.结论 腔内血管覆膜支架植入可成功治疗主动脉夹层.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前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彩红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单纯心肌酶学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临床对单纯心肌酶学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认识,以防漏诊、误诊.方法 对26例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6例患者中,误诊12例,其中误诊为心绞痛3例,急腹症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例,左侧肩周炎1例.结论 对心电图正常,而心肌酶学异常的患者,要注意心肌酶学的复查,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漏诊及误诊.

    作者:乐兴丁;林艺婵;杨文华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

    目的 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必要性及结果进行探讨.方法 2006年本院开始实施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并从临床检验的样本采集、仪器设备及试剂的选择、影响检验的因素等多个方面实现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笔者以2006年为分界线,将2000年1月-2005年1月本院所检验的350份的免疫检验血样,和2006年1月-2012年1月检验的360份血样的质量控制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进行质量控制前后的不同效果.结果 控制后血清胰岛素(INS)、胰岛素抗体(IAb)、甲状腺功能检测、甲胎蛋白(AFP)、Ca199、Ca125、癌坯抗原(CEA)平均变异指数与控制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免疫检验中,标本采集、仪器设备试剂的选择使用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都会对检验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其进行科学的质量控制科有效提高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作者:庄婧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

    目的 分析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方法 对我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68例产后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组织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研究68例患者,在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其出现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明显减少.结论 产后体位性低血压与产程中产后血容量不足、消耗过多、摄入减少引起脱水、卧床时间过长而体位改变过快以及产妇不良的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结合上述因素,在临床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防治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关键所在.

    作者:张文霞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50例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6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病人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13例胆囊动脉破裂出血,17例胆管损伤(9例右肝管损伤,8例胆总管畸形横断伤),12例胆囊重度萎缩及8例胆囊炎症水肿都进行中转开腹处理.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重视胆囊和胆管血管变异,对于胆囊重度萎缩或胆囊炎症水肿导致的Calot三角结构关系模糊不清的患者,要果断中转开腹手术是预防血管及胆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减小中转开腹率的重要方法是严格把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禁忌证和适应证.

    作者:吴长青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应用马斯洛理论浅析护士心理健康及干预

    护士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她们要具有高尚的情操,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在90年代以前的心理健康研究中,人们主要侧重于对病人的心理健康研究和干预,但近年来人们愈发重视了对护理主体-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因为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令人乐观,而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

    作者:刘雪睛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精神科合同制男护士流失原因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精神科合同制男护士流失原因,以期找出解决办法.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对我院10名在职合同制男护士和26名流失合同制男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出造成精神科合同制男护士流失的主要原因.结果 按百分比对调查结果进行排序,造成精神科护士流失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薪酬低、入编难,精神专科风险大心理压力大,失落感、社会地位低,自我发展受限,夜班频繁、焦虑.结论 薪酬低、入编难,精神专科风险大,以及合同制护士过多是造成精神科护士流失的主要因素.

    作者:卢宝员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取坐位鼻部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鼻部手术患者,可以取多种体位进行手术.其中,有一部分要求取坐位手术.比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息肉手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患者,手术时多取坐位手术.这种手术体位有利于医生操作和手术中出血的引流.长期以来,取坐位手术一直是医生习惯的选择.但术中也因为体位、紧张等因素,一些患者在术中、术后会出现晕厥现象.这无疑给手术带来不便和使患者产生心理上的恐惧.我们在反复分析了术中、术后出现晕厥的原因后,经多年的临床应用观察,通过术中输液和心理引导等措施,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并对围术期护理进行了多年的总结.1 临床资料我科从2007-2011年收治取坐位鼻部手术患者36例,其中男11例,女25例,年龄15~43岁.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5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11例,鼻息肉手术10例.采取了基本统一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玉萍;朱文憬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系出生体质量1000~1499g的早产儿.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很高.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可严重损害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身体健康,长时期缺氧可引起脑损伤,甚至造成死亡.通过呼吸管理、体温管理、安全喂养、预防感染等临床护理干预,可以预防或减少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的发生.

    作者:吴珊珊;何琴莉;杨莎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肛门湿疹的治疗护理体验

    肛门湿疹是属于一种非传染性,发生在肛门周围的皮肤病,病变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以皮疹多样性,皮肤增厚及苔藓样改变,也有丘疹、水泡、糜烂,渗出有分泌物,局部皮肤皲裂出血,瘙痒,易复发等为特征,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季节.

    作者:萨仁花;刘静媛;宝花;郝吉亚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全麻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

    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而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尤其对全麻手术患者而言,由于术中术后易出现躁动,极易造成输液过程中的血管渗漏和针头脱出,而静脉留置针则具有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的特点,同时又为术中术后的大量输血输液提供了方便,还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近年来,我院广泛采用静脉留置针为全麻手术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做法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淑芳;全亚晶 刊期: 2012年第3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