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亦军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5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按随机性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治疗,如祛痰、镇静、解痉平喘、吸氧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干扰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应用于儿童毛细支气管肺炎,具有疗效好、疗程短、起效快的特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福杨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绞痛伴窦性心动过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心绞痛及窦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实验组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次,3次/d)+美托洛尔片(12.5mg/次,2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20mg/次,2次/d);对照组口服美托洛尔片(12.5mg/次,2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20mg/次,2次/d),均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每周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平均持续时间、疗效判定,注意检测肝肾功能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平均心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平均持续时间、疗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平均心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平均持续时间、疗效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各有3例(10%)出现轻微恶心、腹胀、头痛.结论 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对治疗心绞痛及窦性心动过速疗效好、安全性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预防价值.
作者:柏晓莉;朱玉玲 刊期: 2012年第30期
探讨病区静脉输液配制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降低药物配置差错的发生,保证输液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作者:唐彩玲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服用坎地沙坦片,1次/d,8m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服苯那普利片,1次/d,10mg/次,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至2次/d,早晚各1次,4周为1个疗程,每周记录1次血压数值,并治疗前后检测心电图、血糖、血尿、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8例,2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9%.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度,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坎地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效萍 刊期: 2012年第30期
截瘫患者由于截瘫平面以下皮肤感觉丧失极易发生褥疮,褥疮是截瘫患者严重的合并症之一.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生理痛苦和经济压力,严重时可激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棘手问题.2010年8月-2011年12月本科共收治20例高位截瘫患者压疮后植皮,将翻身床运用于预防患者压疮的再形成及对压疮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以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传雀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住院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多索茶碱组和氨茶碱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多索茶碱组给予多索茶碱治疗;氨茶碱组给予氨茶碱治疗.治疗7d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多索茶碱组临床疗效有效率高于氨茶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改善有效率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索茶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氨茶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结论 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推广.
作者:夷赛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放射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肝癌介入放射治疗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皮肤护理、穿刺部位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肝癌患者采取舒适护理,107例肝癌患者显效83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有效率达96.26%.结论 对肝癌患者采用整体护理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并提高了患者对介入放射治疗的耐受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确保了介入放射治疗的连续性和治疗效果.
作者:栾丽红;刘长余;张春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1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进行胰岛素输注,对照组进行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晚间10时血糖进行对比.结果 同组患者实施治疗前后对比,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晚间10时血糖值有明显降低,同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晚间10时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血糖控制方法.
作者:杨雪虹;朱忠华;顾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治百草枯中毒患者5例,给予积极综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积极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总有效率80%.结论 积极正确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菊红;杨运堃;程碧霞;夏德军;朱华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过程中因护理欠缺而造成试验不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试验的成功率.方法 对2011年9-12月在内分泌科共做OGTT试验28例因护理欠缺而造成试验不成功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结论,制订防范对策,并将对策于2012年1-3月的OGTT试验过程实施.结果 前后两组患者OGTT试验的成功率分别为93.3%和100%.结论 通过对OGTT试验过程中护理欠缺原因的分析和采取的对策,能提高试验的成功率.而且可丰富护士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
作者:胡燕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对老年农民上消化道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早期诊断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纤维胃镜检查的存在上消化道症状的农民613例,对其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3例农民中>60岁的老年患者有56例,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为51.79%.本组56例>60岁的农民共检出食管癌4例,检出率为7.14%.检出胃癌6例,检出率为10.71%.结论 老年农民是患癌肿病的高危人群,老年农民的胃癌患病率不断增高,胃癌中贲门部癌为首位,特别是男性农民患病居多.
作者:夏亦军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肾衰竭患者,分析患者发病病因,将病因分为肾前性ARF、肾性ARF及肾后性ARF.根据常规内科治疗,结合患者病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中,肾前性ARF 29例,肾性ARF 37例,肾后性ARF 9例,另有3例患者发病原因不明.患者经治疗治愈为54例,好转12例,死亡11例.结论 临床一般将ARF病因分为肾前性ARF、肾性ARF及肾后性ARF.如果患者发生ARF,应尽快明确病因,给予正确、及时的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吴志刚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克洛己新干混悬剂与头孢呋辛治疗小儿轻度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小儿轻度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克洛己新干混悬剂组(100例)和头孢呋辛组(100例),克洛己新干混悬剂组口服克洛己新干混悬剂20~40mg·kg-1·d-1,3次/d,头孢呋辛组静脉滴注头孢呋辛50~100 mg·kg-1·d-1,2次/d,两组均治疗10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克洛己新的总有效率为93%,平均住院时间为(7.2±1.2)d;头孢呋辛分别为92%和(7.5±0.9)d.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1,P>0.05).两组患儿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克洛己新干混悬剂与头孢呋辛是治疗轻度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但口服型克洛己新干混悬剂具有不损伤皮肤、依从性好、治疗成本低的优点,小儿轻度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可首选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治疗.
作者:冯刚文 刊期: 2012年第30期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全球糖尿病患者总人数已超过2.4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资料证实,糖尿病患者的年增长率达10%左右.中国是全球糖尿患者数多的国家之一,日前1项调查表明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跃居世界第2位[1].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表明血糖水平和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及神经并发症存在相关性,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已成为共识[2-3].DCCT确立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情况的金标准,近年来研究认为HbA1c并不能代表血糖水平的全部,亦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大小,而且血糖波动性越大,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以下就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下综述.
作者:王允彦;薛继强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丹参冻干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包括鼻导管吸氧1~2L/min、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冻干粉8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1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治疗组经丹参冻干粉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增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同时加用丹参冻干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佳,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黄桂芝;郝爱华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口服治疗习惯性流产的疗效.方法 将64例黄体功能不全导致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都给予黄体酮胶丸口服治疗,200mg/次,1次/d.治疗组加用中药口服治疗.两组疗程都为10d.结果 治疗组保胎率为90.6%,对照组保胎率为62.5%,治疗组的保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也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口服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导致习惯性流产能增加保胎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豫萍;王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血液病学是一门专科性很强的临床学科,理论内容较抽象.血液科临床教学在很多方面综合了多学科的基础和临床知识,需要多学科交叉知识.许多临床实习学生初入科室时,常常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实习效果,也对以后临床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做好血液病临床实习带教工作,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有以下体会.
作者:胡增祥;赵琪;王新胜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血脂康胶囊佐治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对血清中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8(IL-18)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和血脂康胶囊进行治疗,共观察1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IL-6和IL-18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中IL-6和IL-18的减少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血脂康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明显,并能对血清中IL-6和IL-18的含量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临床可以应用.
作者:刘晓华;李党生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的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 经治疗后复方丹参注射液组患者显效、总有效率和满意度评分均明显大于常规对照组.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一种对脑梗死的治疗安全可靠的药物,保护患者脑部血管,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永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3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灌肠组(治疗组)30例与奥硝唑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盆炎灌肠方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奥硝唑分散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月玲;王秀宝;张季青;陈秋妮 刊期: 2012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