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允彦;薛继强

关键词:糖尿病, 并发症, 血糖波动
摘要: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全球糖尿病患者总人数已超过2.4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资料证实,糖尿病患者的年增长率达10%左右.中国是全球糖尿患者数多的国家之一,日前1项调查表明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跃居世界第2位[1].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表明血糖水平和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及神经并发症存在相关性,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已成为共识[2-3].DCCT确立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情况的金标准,近年来研究认为HbA1c并不能代表血糖水平的全部,亦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大小,而且血糖波动性越大,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以下就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下综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患者经皮行覆膜支架植入修补术治疗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2012年5月主动脉夹层15例患者的护理资料.所有患者经增强CT确诊并行腔内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治疗.护理的要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前疼痛和镇痛、镇静、降压药应用的观察,术后肢体供血、穿刺部位并发症、出血征象的观察和护理等,并重视心理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支架植入均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恢复良好.结论 腔内血管覆膜支架植入可成功治疗主动脉夹层.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前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彩红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住院医嘱不合理药物联用案例分析

    目的 为临床合理联用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查住院病例医嘱,查找不合理用药问题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406份住院医嘱中,共发现不合理药物联用问题44例.结论 临床药师应开展以药物相互作用为主线的药学服务,确保安全有效的药物联用.

    作者:张韶辉;黄铁花;刘亭;谭伟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外伤性脾破裂术前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分析

    我院自2005-2011年共进行外伤性脾破裂手术93例,由于重视了外伤性脾破裂手术前后有效应用抗生素,并改进了应用方法,经统计,术后感染率和因感染而引起的病死率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云涛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7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对照,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后7d GO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术后7d GOS评分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作者:王波;李祥;宋天喜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环磷酸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环磷酸腺苷葡胺这一新型药物在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疾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确诊为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96例,其中联用环磷酸腺苷葡胺治疗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另48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为对照组,8周后通过对患者血压、心率、射血分数(EF值),E/A比值及心脏指数CI 的评定来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选用环磷酸腺苷葡胺治疗的观察组,在临床症状改善以及各项指标评定中均好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老年人心力衰竭,联用环磷酸腺苷葡胺能极大的调节代谢功能紊乱达到机体内稳平衡,并活化心肌细胞功能,改善心衰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阚小峰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育龄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效果

    育龄期妇女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约90000万人,居世界首位.育龄期妇女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出现腰背疼痛、全身乏力甚至全身游走性骨关节疼痛,常因轻微活动或摔倒即可发生骨折,严重威胁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作者:廖松;李跃琼;翁莉萍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肛门湿疹的治疗护理体验

    肛门湿疹是属于一种非传染性,发生在肛门周围的皮肤病,病变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以皮疹多样性,皮肤增厚及苔藓样改变,也有丘疹、水泡、糜烂,渗出有分泌物,局部皮肤皲裂出血,瘙痒,易复发等为特征,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季节.

    作者:萨仁花;刘静媛;宝花;郝吉亚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调控的影响

    目的 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调控的影响,寻找能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60例患者,将患者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及口服减低糖药物组.对照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糖脂代谢情况及胰岛β细胞功能情况.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患者在空腹以及饭后时,血糖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口服减低糖药物患者在空腹及饭后食用减低糖药物治疗中,血糖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在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方面,胰岛素强化治疗小组对胰岛β细胞功能调控有很大的帮助.结论 糖尿病患者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更有效地维持血糖的平衡,同时可以有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

    作者:彭云波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观察及护理体会

    经过多方临床证明,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来说,可以减少痛苦,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留置针输液因具有减少重复穿刺率、减轻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尤其对长期输液及血管穿刺困难者及在抢救危重患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两年以来我科室对52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近几年来,我院临床很多科室已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现我科室对52例住院患者进行了静脉留置针的输液观察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大多数患者状况良好,保留时间长5d,短2d.52例患者中有4例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余患者效果良好,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所以我们认为正确留置静脉称套管针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关键,正确的封管和护理可延长套管针的使用时间.

    作者:李广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翻身床应用于截瘫患者的护理

    截瘫患者由于截瘫平面以下皮肤感觉丧失极易发生褥疮,褥疮是截瘫患者严重的合并症之一.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生理痛苦和经济压力,严重时可激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棘手问题.2010年8月-2011年12月本科共收治20例高位截瘫患者压疮后植皮,将翻身床运用于预防患者压疮的再形成及对压疮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以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传雀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手术室护理的易发差错及防范

    手术室工作具有连续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手术室常成为医疗事故、纠纷易发之地.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结束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本着保护患者就是保护自己的意识,尽大努力把医疗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严格控制差错事故的发生,让手术室工作更好地为医疗为社会服务.完善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加强安全的管理,树立法律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需要.治病救人的同时应大限度地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差错事故及护理安全隐患,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对防范和减少护理医疗纠纷十分必要.

    作者:宋金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血液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分析

    目的 了解某院血液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68例住院血液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致病菌检查结果、中性粒细胞水平及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方案.结果 68例医院感染病例中,呼吸道感染常见,占39.7%;病原学送检率为72.1%,检出的菌株中,G-菌占47.6%,G+菌占23.8%,真菌占28.6%;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占61.2%;抗生素使用排名前3位的是碳青酶烯类占83.8%、氨基糖苷类占52.9%及三/四代头孢菌素类占44.1%;抗感染治疗有效率为91.2%.结论 血液疾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易出现感染,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该院经验性抗生素使用较为合理.

    作者:万正兰;杨翠兰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烟酸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有重要作用,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证明.但是,单纯降低血液里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还不能够减少发生心血管事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只能够减少了一部分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死亡,大部分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病人仍有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危险,就算在强化的降脂中再发的冠状动脉事件危险性仍非常高.所以,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基础上,一起的降血脂治疗,就是使三酰甘油降低和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已经成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新办法.因为,他汀类的药物与烟酸类药物在降血脂中有互补的作用,他汀类的药物与烟酸类药物联合用药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本研究以混合型高脂血症病人为对象,观察临床中阿托伐他汀联合烟酸治疗后血脂的指标的变化情况,对他汀类的药物与烟酸类药物联合用药的疗效评价.

    作者:陈丰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西药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58.3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泽恩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皮肤瘙痒症患者28例,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液灌流,观察治疗前后皮肤瘙痒情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皮肤瘙痒情况明显减轻、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也明显下降,头晕等伴随症状也明显减轻,所有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尿毒症皮肤瘙痒中的应用安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吕莉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喉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护理

    喉癌放射治疗是喉癌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解剖及放射治疗技术、炎细胞浸润等原因,放疗时部分正常脑组织不可避免要受到一定剂量的射线照射.迟发性放射性脑病的出现是难免的,我科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26例放射性脑病患者,治疗期间经密切观察病情及精心护理,对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和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影响,现将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温娴松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为临床胰岛素强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2)和高脂组(HF组,n=24),将HF组大鼠造成T2DM模型后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即糖尿病对照组(DC组,n=12)和胰岛素治疗组(IT组,n=12).IT组大鼠皮下注射胰岛素,NC组和DC组大鼠皮下注射等容积0.9%氯化钠溶液,疗程4周,比较3大鼠实验前后血清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转移酶(GSM)水平.结果 IT组血清及肝组织中SOD、GSM较D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组较NC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组较NC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组血清及肝组织中MDA较DC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组较N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组较N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大鼠存在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及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减轻T2DM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与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减轻脂毒性有关.

    作者:孙力;侯宝君;王银茹;周国庆;杨丁贵;王德峰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2009-2012年安居镇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安居镇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2012年安居镇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趋势.结果 2009-2012年我镇共报告腮腺炎79例,无死亡病例报告,每年3-7月份发病较多,为39例;其次为11月-1月发病21例.其中,男49例,女30例.年龄分布以6~10岁者为多,发病以幼托儿童及小学生多见.结论 6~10岁未接种的学生群体是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应在以春末夏初和冬季加强本病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暴发.

    作者:徐纯清;姜中侨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急性肾衰竭的救治分析

    目的 观察并分析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肾衰竭患者,分析患者发病病因,将病因分为肾前性ARF、肾性ARF及肾后性ARF.根据常规内科治疗,结合患者病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中,肾前性ARF 29例,肾性ARF 37例,肾后性ARF 9例,另有3例患者发病原因不明.患者经治疗治愈为54例,好转12例,死亡11例.结论 临床一般将ARF病因分为肾前性ARF、肾性ARF及肾后性ARF.如果患者发生ARF,应尽快明确病因,给予正确、及时的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吴志刚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全麻患者术后不醒二例报告

    全麻患者术后不醒的病例少见,我院分别于2011年4月10日及13日分别遇到2例急诊患者全麻术后不醒,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现就其发生不醒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苏国友 刊期: 2012年第3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