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调控的影响

彭云波

关键词:胰岛素, 胰岛β细胞, 糖尿病
摘要:目的 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调控的影响,寻找能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60例患者,将患者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及口服减低糖药物组.对照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糖脂代谢情况及胰岛β细胞功能情况.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患者在空腹以及饭后时,血糖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口服减低糖药物患者在空腹及饭后食用减低糖药物治疗中,血糖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在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方面,胰岛素强化治疗小组对胰岛β细胞功能调控有很大的帮助.结论 糖尿病患者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更有效地维持血糖的平衡,同时可以有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医嘱不合理药物联用案例分析

    目的 为临床合理联用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查住院病例医嘱,查找不合理用药问题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406份住院医嘱中,共发现不合理药物联用问题44例.结论 临床药师应开展以药物相互作用为主线的药学服务,确保安全有效的药物联用.

    作者:张韶辉;黄铁花;刘亭;谭伟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过程中护理欠缺原因分析和对策

    目的 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过程中因护理欠缺而造成试验不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试验的成功率.方法 对2011年9-12月在内分泌科共做OGTT试验28例因护理欠缺而造成试验不成功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结论,制订防范对策,并将对策于2012年1-3月的OGTT试验过程实施.结果 前后两组患者OGTT试验的成功率分别为93.3%和100%.结论 通过对OGTT试验过程中护理欠缺原因的分析和采取的对策,能提高试验的成功率.而且可丰富护士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

    作者:胡燕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生脉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滴丸结合西药治疗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滴丸结合西药治疗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116例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每组58例.西药组患者采用地高辛、卡托普利、双氢氯噻嗪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西药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结果 联合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血流动力学改善幅度明显大于西药组.结论 应用生脉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与西药联合治疗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张斌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全麻患者术后不醒二例报告

    全麻患者术后不醒的病例少见,我院分别于2011年4月10日及13日分别遇到2例急诊患者全麻术后不醒,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现就其发生不醒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苏国友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分析

    目的 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实行全方位的监测,包括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尿量、脉搏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全部采用复合静脉气管插管并对全身进行麻醉的方法,用维库溴铵、咪达唑仑或依托咪酯和芬太尼等药物对患者进行全身的麻醉.术中在对患者维持麻醉的同时还要抗休克,为增加血容量应该采用平衡盐溶液,还要适当的加入一些胶体液.对不同程度的休克患者,应该按量进行强心药物对血压的维持、血管活性药物的循环注射.结果 在我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均得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在术中达到麻醉的作用.30例患者中,28例手术后病情得到好转,被转送往ICU病房继续观察及治疗;有2例患者因病情加重,不幸死亡.结论 感染性休克的手术,好的方法是对患者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麻醉的药物也是应该注意的部分,应该选择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手术中的麻醉非常关键,要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治疗以及要维持各脏器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避免损伤到脏器.

    作者:覃子宇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12月收治的18例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例)与实验组(10 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实验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联合FDP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P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英雪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头孢他啶致迟发型过敏反应一例报告

    注射用头孢他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高度抗菌活性.此药物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少等优点.但此药可引起皮疹、哮喘、药热和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现将我所发生的1例静脉注射用头孢他啶针发生过敏反应患者的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2009-2012年安居镇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安居镇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2012年安居镇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趋势.结果 2009-2012年我镇共报告腮腺炎79例,无死亡病例报告,每年3-7月份发病较多,为39例;其次为11月-1月发病21例.其中,男49例,女30例.年龄分布以6~10岁者为多,发病以幼托儿童及小学生多见.结论 6~10岁未接种的学生群体是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应在以春末夏初和冬季加强本病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暴发.

    作者:徐纯清;姜中侨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疾病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大多采取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极易出现肺部感染,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效果,对患者的康复以及生命带来了一定的威胁.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旨在预防与控制并发症的出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显梅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8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持续静脉滴注;实验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良好,缩短了进行静脉注射的时间,减少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陈日金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G-6-PD缺陷致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分析

    目的 对临床上治疗G-6-PD缺陷致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等其他相关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本医院收治的G-6-PD缺陷致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随机分为换血组和光疗组,治疗之后对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天数进行统计分析,对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测定,通过两个指标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光疗组的黄疸消退天数为(6.25±1.57)d,血红蛋白含量为(141.23±21.32)g/L.换血治疗组的患儿黄疸消退天数为(4.53±1.25)d,血红蛋白含量为(162.34±9.12)g/L.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都会G-6-PD缺陷致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换血组较光疗组在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血红蛋白含量方面均具有差异显著性,但是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应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章六秀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病区静脉输液配制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探讨病区静脉输液配制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降低药物配置差错的发生,保证输液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作者:唐彩玲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中医药结合治疗肾虚痰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方法和纯西药治疗方法对血管性痴呆的不同疗效,探讨肾虚痰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的佳临床诊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50例肾虚痰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分成两组,1组为采用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组;2组为纯西药治疗组.1组使用中药结合针灸方法,2组使用纯西药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评价治疗前后简易智力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水平量表(ADL)、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结果 1组总有效率为96%,2组总有效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MMSE、HAMD、HAMA、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HAMA、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肾虚痰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方法的疗效优于纯西药治疗方法.

    作者:梁建能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锁定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锁定髓内钉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应用锁定髓内钉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解剖钢板内固定组有效率略高于锁定髓内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钢板组患者骨折的固定效果优于锁定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髓内钉组有2例患者出现断钉,进行髓内钉更换处理后6个月达骨性愈合.余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 解剖钢板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解剖钢板内固定的固定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少,是胫骨远端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志强;焦文学;王振昊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盆炎灌肠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3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灌肠组(治疗组)30例与奥硝唑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盆炎灌肠方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奥硝唑分散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月玲;王秀宝;张季青;陈秋妮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全球糖尿病患者总人数已超过2.4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资料证实,糖尿病患者的年增长率达10%左右.中国是全球糖尿患者数多的国家之一,日前1项调查表明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跃居世界第2位[1].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表明血糖水平和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及神经并发症存在相关性,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已成为共识[2-3].DCCT确立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情况的金标准,近年来研究认为HbA1c并不能代表血糖水平的全部,亦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大小,而且血糖波动性越大,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以下就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下综述.

    作者:王允彦;薛继强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肛门湿疹的治疗护理体验

    肛门湿疹是属于一种非传染性,发生在肛门周围的皮肤病,病变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以皮疹多样性,皮肤增厚及苔藓样改变,也有丘疹、水泡、糜烂,渗出有分泌物,局部皮肤皲裂出血,瘙痒,易复发等为特征,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季节.

    作者:萨仁花;刘静媛;宝花;郝吉亚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干预

    目的 总结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未破裂型异位妊娠80例施行保守治疗,并予以心理支持,严密观察腹痛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期复查B超,监测血、尿β-HCG,处理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好生活护理及急诊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定期门诊复查.结果 保守治疗80例中,68例成功,12例在观察过程中腹痛加剧,内出血增多,血压下降,及时改急诊手术治疗.结论 异位妊娠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加强临床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免延误病情.

    作者:杨燕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观察及护理体会

    经过多方临床证明,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来说,可以减少痛苦,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留置针输液因具有减少重复穿刺率、减轻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尤其对长期输液及血管穿刺困难者及在抢救危重患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两年以来我科室对52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近几年来,我院临床很多科室已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现我科室对52例住院患者进行了静脉留置针的输液观察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大多数患者状况良好,保留时间长5d,短2d.52例患者中有4例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余患者效果良好,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所以我们认为正确留置静脉称套管针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关键,正确的封管和护理可延长套管针的使用时间.

    作者:李广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社区居民合理用药咨询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社区居民合理用药咨询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方法 分析2011年7月-2012年6月社区居民合理用药咨询记录资料.结果 接待咨询211人次,年龄(69.7±9.2)岁,咨询与药物相关的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占首位(94/313,30.0%),其次为高血压(79/313,25.2%).咨询者大多合并1种以上基础疾病.咨询相关药物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为多见.合理用药咨询内容以长期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比例较高,咨询者大部分未接受过合理用药健康教育(63.0%).结论 社区居民合理用药知识匮乏,多渠道开展社区合理用药健康宣教干预,大力倡导合理用药促进社区居民健康势在必行.

    作者:方宗君;杨容 刊期: 2012年第3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