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国友
目的 探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发生导管栓塞的处理.方法 在我中心留置长期导管留置的患者有18例,分别观察发生导管栓塞的患者分别经尿激酶溶栓、华法令抗凝或抗血小板处理后的疗效.结果 发生导管栓塞的患者分别经尿激酶溶栓、华法令抗凝或抗血小板处理后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血流量达到200ml/min以上,评估病人的透析充分性达标.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栓塞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处理后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周春霞;缪世梅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血脂康胶囊佐治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对血清中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8(IL-18)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和血脂康胶囊进行治疗,共观察1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IL-6和IL-18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中IL-6和IL-18的减少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血脂康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明显,并能对血清中IL-6和IL-18的含量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临床可以应用.
作者:刘晓华;李党生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必要性及结果进行探讨.方法 2006年本院开始实施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并从临床检验的样本采集、仪器设备及试剂的选择、影响检验的因素等多个方面实现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笔者以2006年为分界线,将2000年1月-2005年1月本院所检验的350份的免疫检验血样,和2006年1月-2012年1月检验的360份血样的质量控制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进行质量控制前后的不同效果.结果 控制后血清胰岛素(INS)、胰岛素抗体(IAb)、甲状腺功能检测、甲胎蛋白(AFP)、Ca199、Ca125、癌坯抗原(CEA)平均变异指数与控制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免疫检验中,标本采集、仪器设备试剂的选择使用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都会对检验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其进行科学的质量控制科有效提高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作者:庄婧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绞痛伴窦性心动过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心绞痛及窦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实验组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次,3次/d)+美托洛尔片(12.5mg/次,2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20mg/次,2次/d);对照组口服美托洛尔片(12.5mg/次,2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20mg/次,2次/d),均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每周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平均持续时间、疗效判定,注意检测肝肾功能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平均心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平均持续时间、疗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平均心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平均持续时间、疗效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各有3例(10%)出现轻微恶心、腹胀、头痛.结论 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对治疗心绞痛及窦性心动过速疗效好、安全性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预防价值.
作者:柏晓莉;朱玉玲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黄杨宁片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8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餐后服用参松养心胶囊2粒/次,3次/d;黄杨宁片1.5mg/次,3次/d.对照组口服心律平,0.15g/次,1次/8h,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改善的总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7%,对照组为79.4%;治疗组动态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3.5%.治疗组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黄杨宁片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有良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社区患者中应用推广.
作者:李倩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月6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患者经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均给予诺和灵30R三餐餐前半小时、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血糖控制后改为诺和灵30R早、晚餐餐前半小时,治疗时间3个月.对照组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同时口服格列吡嗪,根据血糖测定调整药物剂量.结果 治疗组使用人胰岛素血糖达标所用时间为(10±3)d,对照组为(2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发2型糖尿病给与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快速降低血糖,改善高葡萄糖的毒性作用,从而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恢复,减轻胰岛素抵抗.
作者:杨正生 刊期: 2012年第30期
2010年12月-2012年6月共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1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患者中,男46例,女64例.年龄18~75岁,平均41岁.病程2d~20年.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9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5例,胆囊息肉7例.并存疾病:高血压病史者12例,心脏病史者4例,糖尿病史者5例,合并右侧卵巢囊肿一并切除者1例.
作者:吕耀龙;宗大伟;靳巍;张大伟;张志祥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经过多方临床证明,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来说,可以减少痛苦,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留置针输液因具有减少重复穿刺率、减轻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尤其对长期输液及血管穿刺困难者及在抢救危重患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两年以来我科室对52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近几年来,我院临床很多科室已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现我科室对52例住院患者进行了静脉留置针的输液观察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大多数患者状况良好,保留时间长5d,短2d.52例患者中有4例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余患者效果良好,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所以我们认为正确留置静脉称套管针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关键,正确的封管和护理可延长套管针的使用时间.
作者:李广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青霉素配伍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给予青霉素+0.9%氯化钠溶液250ml,联合病毒唑注射液+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青霉素+0.9%氯化钠溶液250ml,联合清开灵注射液+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为(1.5±0.5)d,少于对照组的(2.2±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青霉素配伍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效果确切,退热时间快,用药安全,成本经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詹敏霞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6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病人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13例胆囊动脉破裂出血,17例胆管损伤(9例右肝管损伤,8例胆总管畸形横断伤),12例胆囊重度萎缩及8例胆囊炎症水肿都进行中转开腹处理.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重视胆囊和胆管血管变异,对于胆囊重度萎缩或胆囊炎症水肿导致的Calot三角结构关系模糊不清的患者,要果断中转开腹手术是预防血管及胆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减小中转开腹率的重要方法是严格把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禁忌证和适应证.
作者:吴长青 刊期: 2012年第30期
鼻部手术患者,可以取多种体位进行手术.其中,有一部分要求取坐位手术.比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息肉手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患者,手术时多取坐位手术.这种手术体位有利于医生操作和手术中出血的引流.长期以来,取坐位手术一直是医生习惯的选择.但术中也因为体位、紧张等因素,一些患者在术中、术后会出现晕厥现象.这无疑给手术带来不便和使患者产生心理上的恐惧.我们在反复分析了术中、术后出现晕厥的原因后,经多年的临床应用观察,通过术中输液和心理引导等措施,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并对围术期护理进行了多年的总结.1 临床资料我科从2007-2011年收治取坐位鼻部手术患者36例,其中男11例,女25例,年龄15~43岁.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5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11例,鼻息肉手术10例.采取了基本统一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玉萍;朱文憬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中药蒲元和胃胶囊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奥美拉唑(20mg)加克拉霉素(0.5g)加阿莫西林(1.0g),2次/d,加蒲元和胃胶囊治疗(1g)3次/d,10d;对照组用奥美拉唑(20mg)加克拉霉素(0.5g)加阿莫西林(1.0g),2次/d,治疗10d.观察记录 HP根除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 84.4%和 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对照组大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疗法在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而蒲元和胃胶囊、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组不良反应更小,根除率更高,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鹏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皮肤瘙痒症患者28例,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液灌流,观察治疗前后皮肤瘙痒情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皮肤瘙痒情况明显减轻、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也明显下降,头晕等伴随症状也明显减轻,所有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尿毒症皮肤瘙痒中的应用安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吕莉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有效方法及效果.方法 护士长起带头作用,转变护理服务观念,调整排班模式,拓展专科护理,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结果 通过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住院患者满意度由90%提升至96%,无投诉发生.结论 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不仅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而且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卡丽毕努尔·力提甫;古丽努尔·米吉提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开展呼吸科药学服务的相关工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全新的药学技术服务.方法 通过分析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学服务的病例,总结药师参与呼吸科查房的经验和体会.结果 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起到监督及指导作用,发挥了药物的佳治疗作用,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为临床医师制定安全、合理、经济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帮助,为患者提供了用药教育,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了医疗质量.
作者:吴彩萍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综合征患者100例.对患者进行补液、胰岛素治疗、补钾、防治及并发症治疗.结果 治疗72h后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均较入院时明显好转.结论 及时的进行相关生化检查,确诊后通过小剂量胰岛素配合补液、补钾等治疗,同时积极治疗诱因,预防并发症,可以使患者尽快脱离危险,挽救患者的性命.
作者:向苡君 刊期: 2012年第30期
在使用抗生素时,要全面掌握其引起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来选择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都是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的.
作者:张日山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3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灌肠组(治疗组)30例与奥硝唑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盆炎灌肠方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奥硝唑分散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月玲;王秀宝;张季青;陈秋妮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的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 经治疗后复方丹参注射液组患者显效、总有效率和满意度评分均明显大于常规对照组.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一种对脑梗死的治疗安全可靠的药物,保护患者脑部血管,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永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评价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及合理性,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调查我院2012年1-4月清洁手术围术期患者315例,设计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调查表,对预防用药的用药指征、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及持续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未使用抗生素226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89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率28.2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总品频数为177次,其中头孢菌素类使用频次124次(70.06%),青霉素类(包括加酶抑制剂)、及其他类(喹喏酮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等)使用频次53次(29.94%).其中二、三代头孢菌素类使用频次为78次(44.07%),居第一位,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频次为46次(25.99%).结论 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较为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选择抗菌药物起点偏高、抗菌药物用药时机掌握不好及使用时间过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作者:何泽民;朱文秀 刊期: 2012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