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向苡君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综合征,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综合征患者100例.对患者进行补液、胰岛素治疗、补钾、防治及并发症治疗.结果 治疗72h后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均较入院时明显好转.结论 及时的进行相关生化检查,确诊后通过小剂量胰岛素配合补液、补钾等治疗,同时积极治疗诱因,预防并发症,可以使患者尽快脱离危险,挽救患者的性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低血压病人动脉血气抽取方法技巧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在抢救病人时,接到抽动脉血气的化验单.此时,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血压偏低,脉搏细弱,给护理工作带来难度,操作不顺利,延误抢救,还给家属带来误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过长期摸索,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经验,愿与各位同仁探讨与分享.

    作者:韩菊花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G-6-PD缺陷致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分析

    目的 对临床上治疗G-6-PD缺陷致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等其他相关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本医院收治的G-6-PD缺陷致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随机分为换血组和光疗组,治疗之后对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天数进行统计分析,对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测定,通过两个指标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光疗组的黄疸消退天数为(6.25±1.57)d,血红蛋白含量为(141.23±21.32)g/L.换血治疗组的患儿黄疸消退天数为(4.53±1.25)d,血红蛋白含量为(162.34±9.12)g/L.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都会G-6-PD缺陷致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换血组较光疗组在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血红蛋白含量方面均具有差异显著性,但是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应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章六秀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氟伐他汀联合非洛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有着重要作用,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证明.但是,单纯降低血液里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还不能够减少发生心血管事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只能够减少了一部分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死亡,大部分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仍有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危险,就算在强化的降脂中再发的冠状动脉事件危险性仍非常高.所以,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基础上,一起的降血脂治疗,就是使三酰甘油降低和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已经成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新办法.因为他汀类的药物与非洛贝特类药物在降血脂中的有互补的作用,他汀类的药物与非洛贝特类药物联合用药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本研究以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为对象,观察临床中氟伐他汀联合非洛贝特治疗后血脂的指标的变化情况,对他汀类的药物与非洛贝特类药物联合用药的疗效评价.

    作者:刘士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人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月6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患者经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均给予诺和灵30R三餐餐前半小时、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血糖控制后改为诺和灵30R早、晚餐餐前半小时,治疗时间3个月.对照组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同时口服格列吡嗪,根据血糖测定调整药物剂量.结果 治疗组使用人胰岛素血糖达标所用时间为(10±3)d,对照组为(2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发2型糖尿病给与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快速降低血糖,改善高葡萄糖的毒性作用,从而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恢复,减轻胰岛素抵抗.

    作者:杨正生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中西药口服治疗习惯性流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口服治疗习惯性流产的疗效.方法 将64例黄体功能不全导致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都给予黄体酮胶丸口服治疗,200mg/次,1次/d.治疗组加用中药口服治疗.两组疗程都为10d.结果 治疗组保胎率为90.6%,对照组保胎率为62.5%,治疗组的保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也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口服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导致习惯性流产能增加保胎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豫萍;王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本院外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84例,均经临床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针对性舒适护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患者伤口的及时愈合,应普及使用.

    作者:许一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血液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分析

    目的 了解某院血液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68例住院血液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致病菌检查结果、中性粒细胞水平及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方案.结果 68例医院感染病例中,呼吸道感染常见,占39.7%;病原学送检率为72.1%,检出的菌株中,G-菌占47.6%,G+菌占23.8%,真菌占28.6%;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占61.2%;抗生素使用排名前3位的是碳青酶烯类占83.8%、氨基糖苷类占52.9%及三/四代头孢菌素类占44.1%;抗感染治疗有效率为91.2%.结论 血液疾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易出现感染,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该院经验性抗生素使用较为合理.

    作者:万正兰;杨翠兰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腹腔镜肾切除患者的护理体会

    近些年来,腹腔镜手术作为外科手术中的一种微创手术,正逐步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得到发展.我院泌尿外科2008年1月-2012年1月对60例住院肾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腔或后腹腔对肾肿瘤患者行肾切除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谢宁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中药调剂管理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目的 分析中药调剂管理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发生的影响中药调剂质量的25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因中药本身质量问题引发质量问题;3例案例因中药计量出错,4例因炮制品混淆,5例因脚注执行发生错误,4例因发药没有交代清楚,3例因复合错误而发生漏药现象,1例因医生处方错误不同程度地影响临床疗效.结论 加强对中药调剂的管理,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小莉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盆炎灌肠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3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灌肠组(治疗组)30例与奥硝唑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盆炎灌肠方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奥硝唑分散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月玲;王秀宝;张季青;陈秋妮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

    目的 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必要性及结果进行探讨.方法 2006年本院开始实施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并从临床检验的样本采集、仪器设备及试剂的选择、影响检验的因素等多个方面实现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笔者以2006年为分界线,将2000年1月-2005年1月本院所检验的350份的免疫检验血样,和2006年1月-2012年1月检验的360份血样的质量控制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进行质量控制前后的不同效果.结果 控制后血清胰岛素(INS)、胰岛素抗体(IAb)、甲状腺功能检测、甲胎蛋白(AFP)、Ca199、Ca125、癌坯抗原(CEA)平均变异指数与控制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免疫检验中,标本采集、仪器设备试剂的选择使用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都会对检验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其进行科学的质量控制科有效提高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作者:庄婧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全麻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

    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而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尤其对全麻手术患者而言,由于术中术后易出现躁动,极易造成输液过程中的血管渗漏和针头脱出,而静脉留置针则具有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的特点,同时又为术中术后的大量输血输液提供了方便,还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近年来,我院广泛采用静脉留置针为全麻手术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做法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淑芳;全亚晶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护理.方法 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 1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及患者康复的前提.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个体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葛金霞;李培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扁桃体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如何能够快速无不良反应地消除化脓扁桃体炎幼儿患处表面的化脓性分泌物.同时,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为治疗小儿化脓扁桃体炎找到经济快捷的方法.方法 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58例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者分成对照组(29例)与治疗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消炎退热等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采用消炎退热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退热时间、扁桃体脓点消失时间、咽喉疼痛缓解时间、扁桃体充血肿胀消失时间与疗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常规消炎退热方法对于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有疗效,但是效果明显弱于基于常规消炎退热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好,中西结合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具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兰艳丽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浅谈褥疮患者的护理

    当今护理时代,只有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的实际出发,才能客观地承认褥疮危险因素,而且充分认识其危害,促使每个护士高度重视褥疮问题,明确知道褥疮的发生常与护理工作是否到位密切相关.国内将褥疮预防的重点放在加强护理管理,要求重视基础护理,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按摩.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只要耐心细致的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是完全可能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只要认真做好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使用行之有效的褥疮预防和治疗方法,不断探索,充分发扬护理人员的细心和爱心,才能使长期卧床的患者得到及时的预防和治疗[1-5].

    作者:刘影;康雪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急性肾衰竭的救治分析

    目的 观察并分析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肾衰竭患者,分析患者发病病因,将病因分为肾前性ARF、肾性ARF及肾后性ARF.根据常规内科治疗,结合患者病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中,肾前性ARF 29例,肾性ARF 37例,肾后性ARF 9例,另有3例患者发病原因不明.患者经治疗治愈为54例,好转12例,死亡11例.结论 临床一般将ARF病因分为肾前性ARF、肾性ARF及肾后性ARF.如果患者发生ARF,应尽快明确病因,给予正确、及时的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吴志刚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特发性炎性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目前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病因未明,多认为主要与自身免疫功能失调有关.本研究综述了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细胞凋亡等在II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康增军;王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B超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B超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6月门诊和急诊共收治的有停经史、HCG阳性或弱阳性、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均行B超检查.结果 经B超诊断为异位妊娠的患者为76例,其中,流产型为5例,破裂型为33例,未破裂型为12例,陈旧型为26例,所有的患者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总符合率为73例,误诊率为3例.结论 B超对于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真确性较高,是一种极为方便与快捷的异位妊娠诊断方式.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声像图像表现的不同给予患者进行初步的病理分型,使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孙美英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急性胃炎的护理观察

    目的 分析急性胃炎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胃炎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胃炎的患者而言,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更加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丽兰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干预

    目的 总结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未破裂型异位妊娠80例施行保守治疗,并予以心理支持,严密观察腹痛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期复查B超,监测血、尿β-HCG,处理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好生活护理及急诊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定期门诊复查.结果 保守治疗80例中,68例成功,12例在观察过程中腹痛加剧,内出血增多,血压下降,及时改急诊手术治疗.结论 异位妊娠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加强临床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免延误病情.

    作者:杨燕 刊期: 2012年第3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