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希瑞;魏桂芳;姚宏;常育;徐磊;张春玲
目的:优化牛蒡根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以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影响牛蒡根多糖测定的因素,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结果:牛蒡多糖提取工艺的佳条件为料液比1∶14.43,浸提温度84.85℃,浸提时间3.81 h.此条件下,牛蒡多糖的提取率为6.16%.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李瑾;侯淑珍;王景媛;王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抗纤胶囊对四氯化碳( CCL4)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抗纤胶囊高、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均采用CCl4和高脂饲料复合诱导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治疗组分别每天ig抗纤胶囊(0.637 5,0.425 g·kg-1)和秋水仙碱(1.562 5×10-4g·kg-1),干预6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动物每天ig生理盐水.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内肝细胞广泛变性及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类假小叶形成,大量胶原纤维形成;抗纤胶囊治疗组的肝脏病理变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且无类假小叶形成.抗纤胶囊(0.637 5,0.425 g·kg -1)组的ALT和AST活性为(70.88±20.66),(86.25±22.05) U·L-1,( 131.50±31.52),(151.25±38.66) U·L-1;抗纤胶囊(0.637 5,0.425 g·kg-1)组的HA,LN,PCⅢ的含量为(340.93±64.75),(363.88±80.44)ng·L-1,(261.59±56.93),(311.84±61.60)ng· L-1,(61.67±14.51),(76.47±19.68)μg·L-1,与模型组比较,抗纤胶囊治疗组大鼠的血清ALT,AST,HA,LN,PCⅢ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抗纤胶囊对CCL4诱导的大鼠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邵志祥;汤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柿叶多酚测定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Folin-Gocaheu(简称FC)比色法研究多酚测定的显色条件,并测定柿叶多酚和阳性对照维生素C(VC)的抗氧化活性.结果:FC法显色的佳条件为:FC试剂1.5 mL,碳酸钠溶液(75 g·L-1)6 mL,温度25℃,反应60 min.其精密度试验的标准偏差为0.51%,重复性偏差值1.02%,回收率96.7%~100.4%;柿叶多酚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为:清除羟自由基(HO·)>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对HO·,O2-,DPPH·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39.33 mg·L-1,0.53,0.85 g·L-1.其中清除HO·和DPPH·的能力超过VC,清除HO·的IC50仅为VC的1/6,清除DPPH·的IC50约为VC的1/3.结论:采用FC法显色的佳条件测定多酚,结果重复性、准确度良好;柿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赵丰丽;张云鸽;庞冠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前文献报道的虚证动物模型包括气虚、血虚、阳虚和阴虚4种类型.在中医证候模型上,以扶正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中药的干预作用,对于阐述中医从整体出发、调动机体内在因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达到治疗虚证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经过学者们的积极探索,现已建立了40多类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但目前的虚证动物模型既有其特点,又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何使动物模型更接近临床,已经成为当前虚证动物模型研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于反映扶正固本药物的综合干预作用多需要通过2种以上的虚证模型做出综合评价,因此为更全面了解虚证模型的制备及应用情况,就近年来虚证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检测指标以及扶正固本药物在虚证动物模型上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虚证模型在药物研究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徐启华;胡明华;马方励;彭博;贺蓉;李建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建立测定鱼腥草配方颗粒中槲皮素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鱼腥草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用HPLC测定鱼腥草配方颗粒中槲皮素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柱(4.6 mm × 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 45∶55),检测波长372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槲皮素在0.09 ~1.44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RSD 1.68%(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作为鱼腥草配方颗粒中槲皮索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梁洁;柳贤福;孙正伊;余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冬青科植物毛冬青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 -20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解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冬青茎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ilexgein A(1),ilexsaponin A1 (2),ilexsaponin B1(3),ilexsaponin B2(4),β-谷甾醇(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毛冬青茎中分离得到.
作者:应鸽;丁平;代蕾;曹斯琼;徐鸿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甘草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吸附量和解吸率为考察指标,对12种不同类型树脂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对其纯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甘草总黄酮的纯化效果好,其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为0.2 g·mL-1,每mL树脂大上样量为2 mL,吸附流速0.5 BV·h-1,上样液pH 6,6BV水以流速1 BV·h-1洗脱除杂,4 BV 70%乙醇以1 BV·h-1流速洗脱.该优选条件下,洗脱物中甘草总黄酮纯度为38%.结论:该优选工艺合理、可行,适合工业生产.
作者:吕子明;陈凯;于向红;刘晓燕;梁俊清;屠鹏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抑制剂(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猪血清诱导的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SD雄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1 mg·kg-1)和苦参素组(60 mg· kg-1),ip,1次/d,连续8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1,TIMP-1在各组大鼠中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素组MMP-1表达为(3.42±0.53)%,高于模型组的(2.81±0.53)%,(P<0.05);苦参索组TIMP-1表达水平为(30.62士3.18)%,明显低于模型组的(41.64±4.51)%,(P<0.01);苦参素组TIMP-1/MMP-1比值也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苦参素能增加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MMP-1的表达,抑制TIMP-1表达,调节TIMP-1/MMP-1比值,通过对细胞外基质(ECM)的调节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张知贵;杨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荔枝黄酮提取分离工艺及其产物黄酮组分构成.方法:采用紫外吸收芦丁标准曲线法测定荔枝黄酮含量,比较乙醇水溶液和酸化乙醇水溶液提取荔枝黄酮效果,优化大孔树脂分离荔枝黄酮粗提物,采用HPLC图谱法分析荔枝黄酮提取分离产物的黄酮组分.结果:采用紫外吸收芦丁标准曲线法检测荔枝黄酮含量方法简便、有效;70%乙醇水溶液提取荔枝黄酮较其酸化溶液有更好的提取效果,且粗提物黄酮组分更简单,该法提取荔枝皮黄酮粗提物得率达到(92.5±2.0)%,纯度(28.7±1.8)%;在比较的6种大孔树脂中,AB-8分离荔枝黄酮效果好,以80%乙醇水溶液为洗脱剂分离荔枝黄酮,得率为(86.5±2.1)%,纯度达到(68.6±1.5)%.结论:采用70%乙醇水溶液提取结合大孔树脂AB-8分离荔枝黄酮工艺简单而有效.
作者:董华群;张英慧;黄剑波;董华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茵芩清肝汤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0)、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方法:按每天8~12 mL·kg-1ig 52度白酒(随时间延长而递增,第1周为8 mL·kg-1,第2周10 mL-kg-1,第3周起12 mL·kg-1,以后继续维持此量,直至实验结束)配合高脂肪饲料喂养,造成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茵芩清肝汤(20 9·kg-1 ig)组,硫普罗宁(5 mg· kg-1ig)组、水飞蓟宾(5 mg·kg-1ig)组进行比较.每组30只,分别于实验第4周、第8周、第12周每组各取大鼠10只,称重后以乙醚麻醉动物,迅速断头取血,按常规方法分离血清,测量NO,GSH-Px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NO各阶段水平较正常组(15.36±7.2) μmol· L-1明显升高(P<0.01),第12周达到(40.8±7.5)μmol· L-(P <0.01),GSH-Px各阶段水平较正常组(146.3±51.9) U·mg-1明显降低(P<0.01),第12周达到(86.4±6.4) U·mg-1 (P <0.01).各治疗组大鼠血清NO各阶段水平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菌芩清肝汤组第12周达到(31.12±4.7)μmol·L-1(P <0.01);GSH-Px水平(107.7±31.1) U·mg-1较模型组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茵芩清肝汤可降低血清NO含量、提高GSH-Px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这可能是它防治酒精性肝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压西;石松;向婷婷;于慧杰;叶之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枳实薤白桂枝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分模型组,西药组,枳实薤白桂枝汤高、中、低剂量组,用药组给予普伐他汀钠(3.6 mg·kg-1)和不同剂量的枳实薤白桂枝汤(相当于原生药量7.2,3.6,1.8g·kg-1)ig治疗3周;观察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高切200 s-1、低切5 s-1下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升高(P<0.05),血清MDA水平升高(P<0.05),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普伐他汀钠组、枳实薤白桂枝汤高剂量组大鼠高切、低切下的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降低(P<0.05);血清MDA水平降低(P<0.05),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枳实薤白桂枝汤具有部分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抗氧化作用.
作者:夏寒星;张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南蛇簕为广西常见的药用植物之一,民间用于治疗流感与带状疱疹,作者对南蛇簕的本草考证以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对记载南蛇簕的相关书籍,以及国内外的文献报道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南蛇簕的种子、茎、根、嫩苗的功效相似,种子具有显著抗流感的活性成分主要为呋喃型二萜类成分,且多数为自然界首次发现的新化合物.目前对于南蛇簕种子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成果,但其药源有限,建议研究该植物其他药用部位,扩大药源,为今后合理开发该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作者:陈庆淑;袁经权;黄柳娜;庄彦;刘华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加味凉血消风散对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皮损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病理组织改变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喋呤(MTX,5×10-4 g·kg-1)、加味凉血消风散高、中、低剂量组(5,2.5,1.25 g·kg-1).5%心得安诱导法建立豚鼠银屑病样模型,连续造模2周后各组开始按剂量ig空白组、模型组ig蒸馏水,连续2周.检测鼠耳组织形态学病理积分、鼠耳皮损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鼠耳组织形态学肉眼病理积分、PCNA蛋白含量均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X组及加味凉血消风散高、中剂量组病理积分[分别为(5.12±1.69)(4.65 ±2.15),(6.06±2.23)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8.20±1.62)]分(P<0.05);MTX组、加味凉血消风散高剂量组PCNA蛋白含量[(9.00±1.07)%,(10.01±1.97)%]均明显低于模型组[(3.00±0.71)%](P<0.05).结论:加味凉血消风散可通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角化、抗炎及抑制PCNA表达发挥良好的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作者:郝平生;张婧;朱梅;艾儒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对不同种蟾皮不同部位中蟾蜍噻咛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种蟾皮中不同部位蟾蜍噻咛的含量.样品中蟾蜍噻咛峰通过与对照品进行HPLC-DAD 3D及HPLC-MS-MS比对分析进行了确定.提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为50倍量50%甲醇超声60 min.样品分析选用了WondsiITM 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5μm),以乙腈-水(6∶9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6 nm.结果: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 7)、精密度(RSD,0.59%)、稳定性(RSD.0.72%)和重复性(RSD,1.5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7%,RSD为2.03%,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经测定,中华大蟾蜍与黑框蟾蜍不同部位均含有蟾蜍噻咛成分,含量为0.07% ~0.17%.结论:蟾蜍噻咛在不同种蟾皮药材中的不同部位含量差异不大.
作者:王宏洁;赵海誉;司南;边宝林;杨立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杞菊地黄汤对实验性视网膜变性大鼠的治疗机制.方法:将生后45 d的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和杞菊地黄汤组,正常组不做处理,生后47 d中药组大鼠灌服杞菊地黄汤8.3 g·kg-1(15 mL·kg-1),模型对照组同时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生后50 d ip 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40 mg,kg-1造成视网膜变性模型,正常组第55天处死,后2组大鼠分别按造模后12 h,1,2,3,5d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视网膜中Caspase-3的含量.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均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阳性表达在MNU处理后渐升高,第2天达顶峰,第5天有所下降;杞菊地黄汤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阳性表达第3天才达顶峰,且高峰值低于模型组.结论:杞菊地黄汤能延缓MNU ip所导致的大鼠视功能损害,其治疗机制与降低视网膜中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有关.
作者:陈金卯;杨锦南;林少春;吴开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抗癌扶正方(KFP)对肝癌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5MMC-7721,分别予以9.72,19.44,38.88 g·L-1的3个质量浓度的KFP作用于细胞,采用MTT法检测KFP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增殖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KFP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 PI3K/AKT通路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KFP以浓度及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Western Blot显示KFP作用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后,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caspase-9的活性增强,p-AKT的表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KFP能增加入肝癌细胞SMMC-7721 PTEN的表达,进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继之激活下游caspase-9促凋亡分子的表达,诱导人肝癌SMMC-7721发生凋亡.该研究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在KFP诱导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赵冬耕;孙佳;王明艳;赵凤鸣;皮文霞;叶丽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优选昆参分散片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间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辅料种类;均匀设计试验优选辅料用量.结果:佳处方组成为主药65%,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12%,微晶纤维素21%,阿司帕坦2%.按该处方压片,崩解时间<3 min,溶出迅速且完全.结论:所优选处方合理,工艺可行.
作者:朱立俏;盛华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复方当归汤含药肠吸收液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方法:取大鼠小肠制成翻转囊,置于复方当归汤粗提液中温孵2h,取肠囊内K-R液即得复方当归汤含药肠吸收液.采用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灌流模型,观察累积浓度含药肠吸收液对基础状态、苯肾上腺素(PE)预收缩、氧化钾预收缩血管环的作用,并与硝苯地平比较.结果:复方当归汤含药肠吸收液对基础状态或氯化钾预收缩的血管环无明显影响;当含药肠吸收液中指标成分阿魏酸浓度累积达2.48 × 10-3,4.96×10-3,9.92×10-3g·L-1时,可剂量依赖性抑制PE预收缩的血管环收缩(P<0.05).硝苯地平对基础状态预收缩的血管环无明显影响;当浓度累积达8.66×10-4,17.32 × 10-4,34.65 × 10 -4mmol·L-1时,可剂量依赖性抑制PE或氯化钾预收缩的血管(P<0.05,或P<0.01).结论:复方当归汤含药肠吸收液对完整内皮的PE预处理的血管有舒张作用,含药肠吸收液可用于中药复方离体药效学研究.
作者:李文宏;潘琳娜;徐国良;余日跃;黄丽萍;刘波;彭彩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玉米须(stigma maydis or com si]k)醇提取物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四氯化碳( 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皮下注射为8周,腹腔注射为4周),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秋水仙碱组(C,0.2 mg·kg -1·d-1)、玉米须醇提取物组(D,5.4g·kg-1·d-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用四氯化碳(sc,每次3 mL·kg-1,2次/周)诱发肝纤维化.各组于造模第8周末处死动物,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层黏连蛋白(LN),m型前胶原( PCⅢ),透明质酸(HA)及Ⅳ型胶原(CⅣ);RT-PCR检测肝组织Smad3 mRNA的表达;作HE染色和胶原纤维特殊染色行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及电镜观察治疗前后大鼠肝脏的超微结构.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鼠血清中LN(207.6±27.4)μg·L-1,PCⅢ(280.1±3.2) μg· L-1,HA(357.0±14.1) μg·L-1,CⅣ(180.0±7.0) μg·L-1,大鼠肝组织内Smad,mRNA(0.865±0.084)水平明显升高(P<0.01),经玉米须醇提取物治疗8周,大鼠血清中LN(162.4±2.2) μg·L-1,PCⅢ(193.2±1.8)μg·L-1,HA(219.4±3.7) μg· L-1,CⅣ( 138.0±2.5)μg·L-1水平明显降低(P<0.01);大鼠肝组织内Smad3 mRNA(0.410±0.026)表达明显下降(P<0.01);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检测改善显著.结论:玉米须能有效地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肝组织内Smad,mRNA表达,降低ECM的分泌而达到的.
作者:陈艳军;高旭珍;关大勇;耿丹;张敬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优选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土贝母总皂苷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吸附量和解吸率为考察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比较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土贝母总皂苷的分离纯化性能,选出佳树脂并对其纯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HPD-750型树脂对土贝母总皂苷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性能,佳工艺条件为树脂径高比为1∶5,上样液质量浓度1.6 g·mL-1,大上样量为13 mL,1 BV水洗除杂,8 BV 95%乙醇洗脱,吸附和洗脱流速均为1 mL· min-1,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至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总皂苷质量分数为63.53%.结论:该优选工艺简单易行,能较好地分离纯化土贝母总皂苷.
作者:王常灵;朱翔;傅延龄;胡凯文;安超;倪胜楼;韩立炜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