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石症16例临床分析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罗琴

关键词:胃石症, 溃疡, 幽门螺杆菌
摘要:目的 分析胃石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胃石形成的原因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 对16例胃石症患者进行胃黏膜取样,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采用高频电切技术,并经抑制胃酸及常规保护胃黏膜的治疗,2周后胃镜复查溃疡情况.结果 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溃疡面愈合15例(93.8%),16例患者胃石均消失.16例患者中,Hp阳性患者9例(56.2%),合并溃疡患者中Hp阳性7例(58.3%),无溃疡并发症患者中Hp阳性2例(50.0%).结论 Hp可能与胃石症患者的胃石形成和溃疡形成有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泵注联合吸入异氟烷应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辅以异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18例,麻醉诱导后,以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辅以异氟烷吸入行麻醉维持,于完成脊柱矫形内固定术时行唤醒试验,唤醒成功后以丙泊酚、芬太尼加深麻醉后维持.记录患者手术用时、唤醒时间及苏醒时间,并观察患者唤醒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 手术用时(316±47)min,唤醒时间(524±85)s,唤醒质量均满意,苏醒时间(397±83)s.唤醒后MAP、HR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辅以异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可控性好,生命体征平稳,唤醒质量高,术后苏醒及时,无术中知晓,是1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宁平;赵丽囡;潘志强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心理干预对轻生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轻生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有轻生企图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院后2组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另给予心理干预.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应对因子评分.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在解决问题、求助因子评分明显提高,自责、退避因子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自责、退避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轻生患者应对方式有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云秀;宋文英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101例作为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9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2组的血清TNF-α水平,采用改良的Gensini评分系数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分析血清TNF-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TNF-α水平为(31.26±8.95)μg/L高于对照组的(14.33±2.5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积分为5和11的患者TNF-α水平均高于积分为2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健康者,并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作者:孙金莲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67例下肢DVT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MSCTV)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MSCTV共发现59例患者存在下肢DVT,阳性率为88%,栓子共计69处,占71%(69/97).彩色多普勒共发现58例患者存在下肢DVT,阳性率87%,栓子共计71处,占73%(71/97).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下肢DVT的首选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苹;何彦玲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ASAⅠ~Ⅱ级的择期产妇500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500例产妇分为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215例,硬膜外麻醉组(B组)135例,重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150例.观察并记录各组麻醉满意度、肌松程度、麻醉镇痛效果、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平面消退时间、运动及神经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C组肌松程度及麻醉镇痛优良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于B组,A、B组感觉平面消退时间、运动及神经恢复时间短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术,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春利;聂洪杰;陈奇宏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小剂量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封管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对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长期留置导管维持透析的尿毒症患者5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每次透析结束后以肝素钠溶液封管,试验组以尿激酶肝素混合液替代每周中间1次肝素钠(其他2次使用肝素钠)封管,2组均连续使用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透析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和观察期内导管阻塞率、溶栓后再通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透析血流量、KT/V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导管阻塞率为1.38%低于对照组的1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肝素混合液用于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封管较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平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90作为脑梗死组,其中轻型28例(轻型亚组)、中型42例(中型亚组)、重型20例(重型亚组);另将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CRP、Fib及D-D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CRP、Fib及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型亚组CRP、Fib及D-D均明显高于轻型亚组(P<0.05).结论 联合检测CRP、Fib及D-D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彩霞;万涛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穿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穿琥宁与利巴韦林(病毒唑)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试验组给予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琥宁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效果优于病毒唑,是一种良好的抗病毒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申海云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子痫1例

    患者,女,30岁.主因宫内孕足月第二胎,阴道流液0.5h,无宫缩,未见红,于2012年5月1日22∶ 00入院.平素月经规律,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孕4+个月始自觉胎动,孕7+个月始双下肢水肿,休息后不消退.孕期未行正规产前检查,分别于孕4+个月、7+个月各做B型超声检查1次,均未检出异常.孕中晚期无头痛、头晕、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等.既往体健.孕2产1,末次月经2011年7月28日,预产期2012年5月5日.入院查体:脉搏104次/min,血压140/110mm Hg.

    作者:路静;张静茹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2011年玉林市住院分娩及新法接生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玉林市7县(市、区)住院分娩及新法接生状况.方法 对2011年玉林市7县(市、区)住院分娩及新法接生监测资料按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玉林市活产儿124 035例,住院分娩活产儿123 943例,住院分娩率为99.926%;新法接生活产儿124 031例,新法接生率为99.997%,其中陆川县、玉州区、福绵区新法接生率为100.000%.结论 2011年玉林市住院分娩率及新法接生率较高,为终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李群珍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高危妊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5月收治的孕产妇370例进行高危妊娠流行病学调查.将高危评分≥10分的孕妇85例作为观察组,<10分的孕妇285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新生儿发病率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妊娠可影响妊娠结局,临床应及时诊治.

    作者:邓亚君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构成及耐药谱型分析

    目的 调查该院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构成分布及耐药谱型.方法 采集420例感染患者发热期或有感染症状时血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鉴定.结果 420例患者送检560份血液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80份,总阳性率为14.29%,其中革兰阳性菌41份(51.25%)、革兰阴性菌27份(33.75%)、真菌12份(15.00%).革兰阳性球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份(58.54%),位居第一;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苯唑西林和青霉素耐药性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钠耐药性较高,除非发酵菌外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结论 该地区血培养分离菌菌种分布广泛,且耐药菌株检出率高,细菌室应当加强对该地区、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定期发布监测报告,为临床医师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作者:臧志梅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NB-UVB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仅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UV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羽宇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

    冠心病是一种缺血性心肌病,分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隐匿型冠心病5型,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伴随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或缺氧引起的相应病变[1].目前认为本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所致[2].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翟江霞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我院门诊老年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门诊老年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12月门诊>60岁的老年患者处方3000张,对其中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300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288张(9.60%),其中超常规剂量用药(25.00%)和药物相互作用(20.14%)是导致不合理用药的两大主要原因.结论 医务工作者应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确保老年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梁松;潘力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洛阳地区女性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洛阳地区女性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对519例女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519例女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者中,支原体阳性者231例(44.5%),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者168例(32.4%)、人型支原体(Mh)阳性者12例(2.3%),Uu合并Mh感染阳性者46例(8.9%).药敏结果显示,抗菌活性较好的抗生素是米诺霉素、多西环,其次是交沙霉素.而耐药率较高的是大观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其次是螺旋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司帕沙星.结论 泌尿生殖道感染以Uu为主.支原体感染的治疗首选抗生素为米诺霉素、多西环素,同时高度重视其耐药性变化趋势和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焦江琴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跌倒是指患者的身体失去正常位置不自主跌倒到地面、墙上或某些硬物上,发生率可随着病情变化或年龄递增而增加,是医院常发生的事件.由跌倒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如何预防患者的意外跌倒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旨在分析患者跌倒的原因,探讨其临床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艳红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玉林市幼儿园109600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幼儿园儿童乳牙龋病患龋状况,为防治儿童龋病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对玉林市7县幼儿园儿童乳牙龋病情况按区域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查幼儿园儿童109 600名,患龋20 219名,总患龋率为18.15%.其中,容县患龋率高达45.19%,福绵区低为6.71%.结论 玉林市幼儿园儿童患龋率较低,仍需加强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进一步降低儿童患龋率.

    作者:张春丽;张宁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前列腺增生是困扰老年男性患者的常见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约占老年男性的40%[1].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是近年来新增的手术方法,也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较为先进的手术方法,与原有的开放手术相比具有疗效显著、不开刀、损伤小、出血小、安全、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重视术前、术后护理是促使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徐静茹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双硫仑样反应1例

    患者,男,50岁.因支气管炎就诊,即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2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第2天静脉滴注结束后饮酒约150g,40min后出现胸闷、气急,活动时心慌头晕、呼吸困难,并逐渐加重,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烦躁不安.入院查体:T 35.5℃,P 52次/min,R 30次/min,BP 60/36mm Hg(1mm Hg=0.133kPa).呼吸急促、头面部及躯干皮肤潮红,立即给予地塞米松、多巴胺、生脉注射液、纳洛酮等静脉滴注,5min后心慌、胸闷、气急症状好转,查BP 96/60mm Hg,症状明显减轻.

    作者:张罡;卞元捷;倪纯 刊期: 2012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