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徐德毅;胡亚荣;易军

关键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文拉法辛, 抑郁症, 老年, 疗效,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比较抗抑郁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予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B组予以文拉法辛治疗,疗程均为8周.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临床疗效和HAMD评分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少,但A组较B组更少.结论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更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1例

    在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与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相关的严重病例报告在喹诺酮品种中较为突出.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以过敏反应、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为主[1].

    作者:严寓均;董乃青;刘秀坤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早期儿童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儿童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患儿病情早期应该注意休息,限制活动,进行高蛋白、低盐饮食.儿童肾病多见的是原发性肾病,大多数以肾小球的病变为主,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低蛋白血症、大量的蛋白尿、肾功能异常、全身明显的水肿等症状.儿童肾病大危害是继发性感染,如原发性腹膜炎、败血症、皮肤丹毒、肠道感染、肺炎等.因此,对儿童肾病患者应该做好相应的护理.

    作者:尚海芳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医院药库管理与临床用药对应关系的探讨

    我院是市三级甲等医院,所用药品目录逾1700种,月销售金额为1.91~2.26千万元,中位数值为2.084千万元.为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实施)落实,须建立一种医院药库药品信息管理与临床用药之间的对应机制,保证医院稳定的药品供需平衡.笔者根据药库工作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作者:牟修红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医院门诊护士营养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医院门诊是患者就诊的第一站,门诊患者就诊人数多、流动量大.我院每天门诊量1000余人次,住院人数100余人,住院患者由门诊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入住相关科室,健康宣教由本科室责任护士负责,患者能得到自己需要的健康知识,然而大部分门诊患者得不到有关的健康知识宣传.门诊患者就诊量大,医师工作相对增加,时间有限,患者得到的信息就少,门诊护士具有全面丰富的知识,对这部分未住院患者健康宣教具有有力条件.门诊患者大部分都处于亚健康、慢性病多的状态,工作宣教内容以一级预防为主,方法以报刊类、咨询形式,随时随地宣传,内容以平衡膳食与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预防疾病为主,具体如下.

    作者:魏玉娟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护理健康教育对住院患者疾病康复作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理健康教育对住院患者疾病的康复是否起到促进作用.方法 对2011年1~9月份住院的患者在其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共发放5735张,回收5735张.其中认为护理健康教育对疾病康复有促进作用的为5049张(88.04%),认为不愿听该教育且认为该教育对疾病康复无促进作用的为280张(4.88%),认为听不懂该护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为321张(5.60%),认为有其他原因的为85张(1.48%).结论 通过对住院患者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够对疾病的康复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作者:余凤英;朱安珍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4例CT表现

    例1:女,59岁,主因腹部饱胀感伴乏力、消瘦3个月,背部疼痛6d,于2010年3月7日入院.查体:腹部饱满,于腹中部偏右侧可触及圆形包块,边界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化验检查正常,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代谢局部增高.超声示:右上腹囊实性占位,考虑来源于胰腺.行CT进一步检查示:胰头位置见分叶状囊实性密度影,实性与囊性分布不规整,呈浮云样改变,边界尚清,胆囊、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均受压向外侧移位,胰管扩张,动脉期无强化,静脉及延迟期轻度强化.拟诊断: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胰腺囊腺瘤;胰头癌.手术中见:灰白、灰红色包块,大小为7.5cm×6cm×5cm,切面灰褐色,实性,质脆,灶性出血、坏死,包膜厚而完整;病理回报:(胰头部)囊实性假乳头状上皮肿瘤伴慢性炎症.术后常规抗感染及全身支持用药,半年、1年各复查1次,无复发及转移迹象.

    作者:齐淑玲;刘忠虎;刘朝红;郭金升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左氧氟沙星对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自从20世纪60年代喹诺酮类药物问世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从第1代发展到现在的第4代,其中以第3代临床应用为普遍.第3代中又以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临床应用为突出,究其原因系喹诺酮类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口服注射吸收好、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迅速、耐药性少,而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抗菌活性比氧氟沙星强2倍,临床用量为氧氟沙星的1/2,其水溶性是氧氟沙星的8倍,更易制成注射剂.

    作者:杨文政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消化内科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许多消化系疾病可以通过内镜进行诊断及治疗,消化内科学由此变成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临床实习是培养合格医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由学生到医师角色转变的桥梁.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消化内科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现代社会随着医患关系紧张,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 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的机会越来越少,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临床医师,值得每一位从事消化内科临床教学的工作者深思.

    作者:唐井钢;陈冰雪;王国安;李彩云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痰和血浆IFN-γ含量检测对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痰和血浆γ-干扰素(IFN-γ)含量检测对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分别检测并比较33例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恶性血液病肺结核组)、34例无恶性血液病的肺结核患者(非血液病肺结核组)、36例恶性血液病无肺结核患者(恶性血液病对照组)、36例健康工作人员(健康对照组)痰和血浆中IFN-γ的含量.结果 非血液病肺结核组痰IFN-γ含量高于血浆中含量,且痰IFN-γ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浆IFN-γ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恶性血液病肺结核组痰IFN-γ含量低于恶性血液病对照组,血浆IFN-γ含量高于恶性血液病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肺结核组和非血液病肺结核组痰、血浆IFN-γ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痰和血浆IFN-γ含量可以作为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诊断(尤其是菌阴肺结核)的重要辅助指标.

    作者:孙忠亮;葛善义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2009-2011年我院医学论文被引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论文被引状况.方法 对2009-2011年该院发表的医学论文被引状况统计分析.结果 近3年该院医学论文发表527篇,被引篇数185篇,被引率35.10%;被引频次344次,均篇被引频次0.65次.其中,2009年论文发表186篇,被引篇数80篇,被引率43.01%;被引频次161次,均篇被引频次0.86次.2010年论文发表161篇,被引篇数66篇,被引率40.99%;被引频次94次,均篇被引频次0.58次.2011年论文发表180篇,被引篇数39篇,被引率21.67%;被引频次89次,均篇被引频次0.49次.结论 该院医学论文被引率及平均每篇被引频次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李庆梅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胃癌患者28例手术治疗分析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每年约有17万人被胃癌夺去生命,约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1].根据癌组织浸润深度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6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约为2∶ 1,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侧.对胃癌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及时采取合理术式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科学有效的胃癌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现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7月胃癌患者28例手术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雷德生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其含量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性增强和凝血酶生成增加,多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D-二聚体在肝炎病情、术后评估、围产期的水平变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D-二聚体在临床上作为常规检测已越来越重要.

    作者:赵衍会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公众对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错误认识及危害

    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之一.一般情况下机体是不会缺乏的,仅在饮食不当导致摄入维生素不足或机体吸收维生素的能力发生障碍时才会出现.一些公众对维生素缺乏应有的认识,误把维生素C和维生素E当成补药、美容药,滥用现象比较普遍.现对滥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错误认识及危害浅析如下.1 多服维生素C有利于健康

    作者:郑永波;苏秀霞;张旭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改良皮内注射方法在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的皮内注射带教方法.方法 将80例患者和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由刚进入临床的实习生各5人采用改良和传统的皮内注射法,对注射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 改良组注射后成功率为90.0%,对照组为 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改良的皮内注射法带教能提高注射成功率.

    作者:陈洁;徐芳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声诺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声诺维(Sono Vue)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不孕症患者行声诺维子宫输卵管造影,在超声下观察造影剂通过宫腔及输卵管时的流动情况及进入盆腔后的分布情况,从而判断输卵管是否通畅及有无粘连,并与腹腔镜下通染液实验相对照.结果 观察30例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与腹腔镜下通染液对比,敏感性为96.1%,特异性为93.3%,准确率为94.6%.结论 声诺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是一种简单、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我院2011年门诊退药处方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门诊处方退药的原因,尽量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方法 对2011年全年处方退药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年内共调配门诊处方764512张,其中退药处方1449张(0.19%).退药的原因包括不良反应、患者要求、收费原因、药物禁忌、重复开药、患者住院.结论 医院应加强合理用药指导,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服务质量,降低门诊处方药物退药率.

    作者:宋飞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门诊护士的现状和自我修养

    门诊是医院的第一道窗口,门诊护士的工作能力可反映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门诊护士的言行举止给患者感受是第一位的.因此门诊护士必须用耐心、爱心、细心诠释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这不仅让患者及其家属消除了初来医院的茫然,还使其感到亲切、温暖,无形中增加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增强了抵抗力.

    作者:杜雪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护理体会

    心源性猝死(SC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的原因,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7%.虽然随着心电监护技术的发展,已使院内的猝死率大为降低,但院外心脏猝死常因不能及时复苏而死亡.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SCD的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1].现将我科成功进行ICD植入术的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庭梅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莫西沙星口服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47例临床分析

    为了观察莫西沙星片剂在治疗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选取我院门诊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7例口服莫西沙星,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异锋;连增志;龚雁兰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体会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日趋增高,但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仍然不够.通过对 50例高血压患者心理、饮食、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和保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志琴 刊期: 2012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