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哮喘患者14例护理体会

张卫华

关键词:哮喘, 重症, 护理
摘要: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是由各种细胞成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气道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而重症哮喘是指哮喘急性发作持续24h或以上,经常规治疗症状无法缓解或哮喘呈爆发性发作,发作开始后短时间进入危重状态.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我院自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重症哮喘患者1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解磷注射液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预防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解磷注射液与解磷定联合阿托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中间综合征(IMS)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ASOPP患者223例随机分为A组86和B组117例.A组予以解磷注射液治疗,B组予以解磷定联合阿托品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IMS发生率.结果 A组治疗后IMS发生率为6.98%,低于B组的1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OPP急性期及早、足量、重复应用解磷注射液可有效降低IMS的发生.

    作者:袁阳;谢顺成;王俊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临床使用钙制剂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门诊处方及临床使用钙制剂的情况,从而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10050张门诊以及临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出涉及钙制剂的处方数量,以及使用情况.结果 钙制剂的处方约占总处方数的2.89%;处方中内科处方和儿科处方所占比例大,分别为27.93%和20.00%;临床常用的钙制剂为复合氨基酸螯合钙胶囊为37.59%、碳酸钙D3片为23.10%.结论 钙制剂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给药,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月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无环鸟苷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无环鸟苷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仅予以无环鸟苷、维生素B1、甲钴胺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2组水疱停止发生、疱疹干燥结痂、疼痛变化时间,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止疱、结痂、止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3.08%,低于对照组的1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3/65),对照组为3.64%(2/5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环鸟苷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林于超;吴实;邓列华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补中益气汤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西沙必利用药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治疗的78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西沙必利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法联合西沙必利进行治疗,疗程均为3周.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补中益气汤联合西沙必利对老年功能性便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效果优于单纯的西沙必利,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邓丰华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肱骨髁上骨折专病循证护理路径绩效评价

    目的 探讨实施肱骨髁上骨折专病循证护理路径(SDEBNP)的绩效.方法 应用随机排列表法将200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护理常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运用循证方法制定肱骨髁上骨折SDEBNP,并按照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比较2组护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及护士能力成长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护理投诉率为7.00%,低于对照组的12.00%,且各评价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髁上骨折SDEBNP的制定是多种先进护理理念和模式的体现和有机结合,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的绩效.

    作者:张如红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压疮的护理体会

    长期卧床患者因局部组织受压、血流循环障碍、皮肤抵抗力降低会发生压疮,一旦发生压疮,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如继发感染可引起骨髓炎、败血症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压疮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压疮的好发部位在肌肉薄弱骨骼突出的部位,如尾骨部、肩胛部、肘部、足踝部、枕部等.

    作者:宁素花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微波治疗足部筋膜炎61例

    笔者自2007年11月-2012年7月,采用微波治疗足部筋膜炎6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1月-2012年7月来我学校门诊就诊的足部筋膜炎患者61例,年龄14~76岁;男36例,女25例.其中年龄14~30岁43例,31~76岁18例.训练扭伤44例,其他扭伤19例,发病均为1~3d.

    作者:李雅玲;许温;王燕午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我院2011年门诊退药处方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门诊处方退药的原因,尽量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方法 对2011年全年处方退药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年内共调配门诊处方764512张,其中退药处方1449张(0.19%).退药的原因包括不良反应、患者要求、收费原因、药物禁忌、重复开药、患者住院.结论 医院应加强合理用药指导,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服务质量,降低门诊处方药物退药率.

    作者:宋飞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化疗药物引起颅内静脉窦血栓1例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年发病率2~4/100万,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病死率5%~15%[1].其病因未明,多与外伤、感染、雌激素水平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抗肿瘤化疗药物目前已被认为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和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但其引起CVST却十分少见,国内外文献亦报道甚少[2].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12月收治1例因睾丸精原细胞瘤化疗后形成CVST的患者,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程明礼;李晓玲;陈艳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加巴喷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2组患者均在血液透析后开始接受4周的治疗,治疗组予以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予以盐酸赛庚啶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量并比较2组皮肤瘙痒分数,同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22%、94.44%,高于对照组的0、22.22%,且治疗后第2、4周皮肤瘙痒分数低于对照组,减少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巴喷丁是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杨明辉;吴实;邓列华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我院门诊处方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分析

    目的 探索促进该院合理用药的工作模式.方法 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处方和3d门诊就医患者进行调研,并统计、分析.结果 处方指标中,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63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4.17%,注射剂使用率为22.48%,基本药物使用率为56.95%,药物通用名使用率为85.85%.患者关怀指标中,平均就诊时间为10.86min,平均调配时间为2.98min,实际药物调配率为89.90%,药物标示完整率为93.60%,患者了解正确用药方法率为93.00%,平均就诊药物费用为156.69元.结论 该院大多数指标控制较好,但基本药物使用率、实际药物调配率、平均就诊药物费用等方面有待于改善和进行干预.

    作者:唐瑾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体会

    肾脏是许多药物及其代谢物排泄的主要器官,当肾脏功能不全时,肾脏排泄药物的能力大为减弱,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消除减慢,影响药物的疗效并增加毒性,此时必须酌减用药剂量及用药次数,特别给予肾毒性的药物时更需慎重.

    作者:李守龙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4例CT表现

    例1:女,59岁,主因腹部饱胀感伴乏力、消瘦3个月,背部疼痛6d,于2010年3月7日入院.查体:腹部饱满,于腹中部偏右侧可触及圆形包块,边界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化验检查正常,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代谢局部增高.超声示:右上腹囊实性占位,考虑来源于胰腺.行CT进一步检查示:胰头位置见分叶状囊实性密度影,实性与囊性分布不规整,呈浮云样改变,边界尚清,胆囊、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均受压向外侧移位,胰管扩张,动脉期无强化,静脉及延迟期轻度强化.拟诊断: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胰腺囊腺瘤;胰头癌.手术中见:灰白、灰红色包块,大小为7.5cm×6cm×5cm,切面灰褐色,实性,质脆,灶性出血、坏死,包膜厚而完整;病理回报:(胰头部)囊实性假乳头状上皮肿瘤伴慢性炎症.术后常规抗感染及全身支持用药,半年、1年各复查1次,无复发及转移迹象.

    作者:齐淑玲;刘忠虎;刘朝红;郭金升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丁苯肽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丁苯肽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DA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肽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清醒时间.结果 治疗组平均清醒时间为(12.5±0.3)d,短于对照组的(19.5±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肽有利于促进DAI患者意识的清醒.

    作者:郑巧瑛;林王椿;顾翔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糖尿病42例的临床护理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致使机体血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2型糖尿病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的医学界还未有根治的方法,但通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能够将病情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减少并发症产生和延缓病情进展.因此,科学有效的护理对保证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石荣艳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痰和血浆IFN-γ含量检测对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痰和血浆γ-干扰素(IFN-γ)含量检测对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分别检测并比较33例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恶性血液病肺结核组)、34例无恶性血液病的肺结核患者(非血液病肺结核组)、36例恶性血液病无肺结核患者(恶性血液病对照组)、36例健康工作人员(健康对照组)痰和血浆中IFN-γ的含量.结果 非血液病肺结核组痰IFN-γ含量高于血浆中含量,且痰IFN-γ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浆IFN-γ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恶性血液病肺结核组痰IFN-γ含量低于恶性血液病对照组,血浆IFN-γ含量高于恶性血液病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肺结核组和非血液病肺结核组痰、血浆IFN-γ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痰和血浆IFN-γ含量可以作为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诊断(尤其是菌阴肺结核)的重要辅助指标.

    作者:孙忠亮;葛善义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医疗服务监督长效机制建设

    打击非法行医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通过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非法行医违法犯罪活动,整顿了医疗市场秩序,加强了医疗机构管理,规范了执业行为,使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得到了明显好转.但是在其长效机制建设上还要下功夫研究.

    作者:崔志红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给予强心、常规利尿、扩血管、β受体阻滞剂和(或)ACEI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状况好转率、心率、尿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率改善、尿量改善及心功能改善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梁小卫;罗兴才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注意事项及用药指导

    环孢素(CsA))是一种从丝状真菌培养液中分离出的含有11 个氨基酸的中性环状多肽,为钙调磷酸酶家族抑制剂,能有效地特异性抑制淋巴细胞反应和增生.在抗器官移植排斥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也用于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为常用免疫抑制剂.目前上市的主要有注射剂、口服液和软胶囊,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肾毒性和肝毒性.CsA 的治疗窗窄,血药浓度易受各种因素如药物应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制剂因素等的影响产生波动,不利于患者的治疗[1].此外,监测条件的改变也是血药浓度波动的重要因素.而临床上,应用CsA的患者由于不了解上述知识往往导致CsA血药浓度的波动而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王艳;姬怀雪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自动排气分隔型)在临床中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是临床护理的重要手段,其质量对疾病的转归有直接的影响.静脉输注的药物多种多样,如抗生素、中成药、脱水药等,尤其是中成药,其中存在大量的不溶性微粒,大量微粒侵入患者血管,极易发生输液反应;在患者数量多、病情相对较重,需进行大量补液,护患比例失调的情况下,极易出现换液不及时,造成液体滴空现象.为防止此类事情发生,自2011年7月份开始使用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自动排气分隔型),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周莹莹;王婷婷;刘会;盛婧 刊期: 2012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