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疗药物引起颅内静脉窦血栓1例

程明礼;李晓玲;陈艳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 睾丸, 精原细胞瘤, 化疗
摘要: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年发病率2~4/100万,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病死率5%~15%[1].其病因未明,多与外伤、感染、雌激素水平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抗肿瘤化疗药物目前已被认为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和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但其引起CVST却十分少见,国内外文献亦报道甚少[2].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12月收治1例因睾丸精原细胞瘤化疗后形成CVST的患者,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护理体会

    心源性猝死(SC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的原因,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7%.虽然随着心电监护技术的发展,已使院内的猝死率大为降低,但院外心脏猝死常因不能及时复苏而死亡.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SCD的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1].现将我科成功进行ICD植入术的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庭梅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在剖宫产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胎儿娩出后立即予以缩宫素20U宫体注射,并口服米索前列醇0.6μg;对照组仅予以缩宫素20U宫体注射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0.0%;且用药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在剖宫产术中以及术后2h后能较好地减少出血,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且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肖洪燕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莫西沙星口服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47例临床分析

    为了观察莫西沙星片剂在治疗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选取我院门诊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7例口服莫西沙星,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异锋;连增志;龚雁兰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吴茱萸的临床应用配伍意义

    吴茱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苦,性大热、有小毒,归肝、脾、肾经,本品辛散苦降、大热燥烈,长于疏肝气、降厥阴寒气上逆,温中而和肝胃,散寒燥湿而助脾肾之阳,故用治厥阴头痛、胃痛,可以散厥阴之寒邪而止疼痛;用治胸腹胀满,呕吐吞酸,可以温中而消胀满,疏肝和胃而止呕制酸;用治寒湿而泻痢,吐泻转筋,寒疝脚气,少腹冷痛,可以助脾肾之阳,散寒燥湿而降逆气.吴茱萸为厥阴肝经之主药,性虽大热,但可以少量与寒药同用,以治肝火上逆,呕吐吞酸,以及湿热泻痢,可起到反佐,从治与引经的作用[1].现将吴茱萸在临床中的配伍意义阐述如下.

    作者:刘素兰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2009-2011年我院医学论文被引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论文被引状况.方法 对2009-2011年该院发表的医学论文被引状况统计分析.结果 近3年该院医学论文发表527篇,被引篇数185篇,被引率35.10%;被引频次344次,均篇被引频次0.65次.其中,2009年论文发表186篇,被引篇数80篇,被引率43.01%;被引频次161次,均篇被引频次0.86次.2010年论文发表161篇,被引篇数66篇,被引率40.99%;被引频次94次,均篇被引频次0.58次.2011年论文发表180篇,被引篇数39篇,被引率21.67%;被引频次89次,均篇被引频次0.49次.结论 该院医学论文被引率及平均每篇被引频次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李庆梅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65例分析

    目的 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 对2010-2011年上报的26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5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人多[74例(27.92%)],涉及药品113种,抗感染药居首[174例(44.73%)],临床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185例(67.77%)],ADR主要由静脉给药引起[245例(92.45%)].结论 医院要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及时做好预防和分析,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黄晓丹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膀胱镜检查前后及护理

    膀胱镜检查是将膀胱镜经尿道插入膀胱以直接观察膀胱和尿道内病变的检查方法,也可向输尿管口插入输尿管导管分别收集双侧肾盂尿和进行逆行性泌尿系统造影,使肾盂和输尿管的影像更为清晰.经过膀胱镜还可进行肿瘤切除、碎石和前列腺增生切除术.

    作者:陆晓君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痰和血浆IFN-γ含量检测对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痰和血浆γ-干扰素(IFN-γ)含量检测对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分别检测并比较33例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恶性血液病肺结核组)、34例无恶性血液病的肺结核患者(非血液病肺结核组)、36例恶性血液病无肺结核患者(恶性血液病对照组)、36例健康工作人员(健康对照组)痰和血浆中IFN-γ的含量.结果 非血液病肺结核组痰IFN-γ含量高于血浆中含量,且痰IFN-γ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浆IFN-γ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恶性血液病肺结核组痰IFN-γ含量低于恶性血液病对照组,血浆IFN-γ含量高于恶性血液病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肺结核组和非血液病肺结核组痰、血浆IFN-γ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痰和血浆IFN-γ含量可以作为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诊断(尤其是菌阴肺结核)的重要辅助指标.

    作者:孙忠亮;葛善义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脑血管意外并发偏瘫的护理

    脑血管意外又称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一类疾病.有资料表明全国年发病约200万,其中80%造成残疾;恢复期脑血管病患者约85%以上[1]都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残疾.通过经积极治疗与康复护理,使患者尽可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理状态,促进脑血管病患者的恢复是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致残的主要表现是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对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我科2008-2011年对36例脑血管意外造成的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护理,收到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燕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临床护理体会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应用十二指肠镜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开口部,插管至胆管或胰管,行胰胆管造影,是一种微创或无创的进行肝胆胰系疾病的诊治技术.其作用:一是诊断作用,了解胆胰管有无异常.二是治疗作用:(1)胆总管结石、胆道系统炎症;(2)胆总管末端或乳头良性狭窄;(3)恶性胆道梗阻;(4)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狭窄等胰腺疾病.治疗性ERCP,包括EST(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R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PBD(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等.优点:创伤小、复发率低、可重复进行、死亡率低.但其本身是一种侵袭性操作,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因此需加强与完善术后护理,及早发现、处理,减轻疾痛.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郝立荣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胃癌伴肝转移的治疗

    胃癌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肝脏是胃癌常见、易发生的转移器官[1],胃癌肝转移的发生率高达44.5%,在我国缺少肿瘤等疾病的日常防范意识,多数患者就诊时常发现伴有肝转移等其他脏器或淋巴结的转移,从而失去佳手术时机,临床上只有5%左右的患者适合行胃癌根治+肝切除术,而肝切除术5年生存率只有10%~20%[2],大多数则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是晚期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对30例胃癌伴肝转移患者的综合治疗措施及远期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明;王吉荣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门诊患儿输液中的风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对策

    随着人民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值也在不断增高,这就为我们护士带来了严峻的考验[1].护士是医患沟通的桥梁,融洽护患关系可有效地降低医疗纠纷,尤其患儿是一群特殊年龄、特殊疾病的特点,作为门诊儿科输液护士,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家长及患儿的心理护理,对输液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关护理对策,可有效的降低医疗隐患,提升护理质量[2].

    作者:周莉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不同方法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心肺复苏的疗效观察

    目的 提高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方法 将108例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后立即快速静脉注射20ml生理盐水,对照组单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通过临床实践,进行疗效的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48.1%,存活率为24.1%,高于对照组的25.9%和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后立即快速静脉注射20ml生理盐水缩短了药物到达中心循环的时间,提高了心肺复苏早期的成功率.

    作者:伏彩荣;白银花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公众对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错误认识及危害

    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之一.一般情况下机体是不会缺乏的,仅在饮食不当导致摄入维生素不足或机体吸收维生素的能力发生障碍时才会出现.一些公众对维生素缺乏应有的认识,误把维生素C和维生素E当成补药、美容药,滥用现象比较普遍.现对滥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错误认识及危害浅析如下.1 多服维生素C有利于健康

    作者:郑永波;苏秀霞;张旭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雄激素在勃起功能障碍治疗的应用

    勃起功能障碍(ED)是一种病因复杂的常见男科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全球估计有1.5亿人受累,至2005年已增加1倍[1],国外Brock等调查研究表明40~70岁男性中有52%的存在不同程度的ED[2],国内冷静等[3]对上海市1582例中老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调查结果显示ED患病率为73.1%.本病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但会给患者带来心身痛苦,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及生活质量,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家庭稳定.雄激素能促进阴茎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激发男性的第二性征,并对男性的阴茎勃起功能有较强影响,雄激素缺乏或不足将会导致勃起功能障碍.男性的雄激素主要为睾酮,95%是由睾丸leydig细胞产生的,5%是由肾上腺分泌.本文从临床调查资料和雄激素的补充或替代治疗等角度探讨雄激素在勃起功能障碍治疗的应用.

    作者:曹军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2011-2012年某院围手术期Ⅰ类切口预防用药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果.方法 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2011年1~3月、2012年1~3月某院手术科室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各100份.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使用时间、排前10位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00%下降到86%,使用持续时间>48h的比例明显下降.结论 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明显改善,但仍没有达到相关的规定指标.

    作者:汤美云;王月;黄富宏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脑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指小动脉、毛细血管破裂等原因引起的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好发于55岁以上的中年人.经过治疗,多数患者能够保住生命,但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1].因此,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对患者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本病患者的护理观察,对脑出血患者心理护理方面的体会如下.

    作者:任红彬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自拟化痰降脂汤加减治疗高脂血症5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自拟化痰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稳定性.方法 55例高脂血症患者均给予化痰降脂汤治疗6周.检测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5例高脂血症患者有效率为94.5%(53/55);所有患者治疗后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潘春霞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体会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日趋增高,但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仍然不够.通过对 50例高血压患者心理、饮食、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和保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志琴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片段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

    美国著名正畸学家Charle.Burstone在对方丝弓矫治器力与力距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设计出片段弓矫治技术,运用于临床后,被公认为一种独特的流派.本文在分析了片段弓矫治技术生物力学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片段弓矫治的优缺点,提出了临床应用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高振英;郁峰霞;孙桂梅 刊期: 2012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