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炮制的临床意义

石磊;窦莉萍

关键词:中草药, 炮制, 临床意义
摘要:中药炮制是中国独有的制药技术,是我国医药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辨证实施治疗的重要手段,与临床疗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提高药品的临床治疗效果,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就中药的炮制进行分析,探讨中药炮制的临床意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抗组胺类药物是皮肤科治疗中经常使用的药物,其疗效与不良反应都有一定的研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抗组胺类药物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相关内容.本研究着重阐述了抗组胺药物的主要类型、新药研究现状以及此类药物在皮肤科疾病中应用的各种情况、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等内容.

    作者:陈文杰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整体护理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运用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为常见的并发症,且来势凶猛,出血量大,不易止血,易引发出血性休克和肝性脑病,病死率高.但如果及时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患者出血及再出血的机会,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奚琴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双止血带留置针改良进针法的效果观察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有创性护理操作技术,留置针具有韧性好且对血管刺激小等优点,如何稳、准、快、高质量建立静脉通路,提高穿刺成功率就成为留置针应用中的重要操作内容.静脉穿刺成功的前提是保持良好的静脉血管充盈度.我科采取双根止血带结扎,留置针改良进针法,这样明显提高了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彩霞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呼吸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2月-2011年3月呼吸科住院使用抗生素患者共160例,其中发生AAD的80例作为试验组,无AAD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AAD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 引起AAD的抗生素主要为三代头孢(30%),其次为青霉素类(27.5%);影响AAD发生的因素有年龄大、抗生素使用种类多、抗生素使用时间长、住院时间长、禁食及采用干预措施;两组患者的静脉给药途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联合用药,慎用广谱抗生素,避免预防抗生素,从而减少AAD的发生.

    作者:范伟彩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2007-2011年福州市饮食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氏菌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福州市饮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沙门氏菌携带情况,为防止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分离.结果 71250名从业人员中检出沙门氏菌329株,检出率0.46%,其中B群为首位,占49.3%,其次为E1群,占24.32%,E2群少,占0.6%,每年的第三季度(7~9月)沙门氏菌的检出率高.结论 加强饮食及公共场所服务行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及其携带沙门氏菌的监测.

    作者:林勤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国产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国产伏立康唑治疗40例发生于血液病的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0例患者中,有效32例(其中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12例),无效8例(其中稳定4例,进展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80%.40例患者不良反应轻,无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而停药的病例.结论 国产伏立康唑是治疗血液病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李海亮;刘礼平;赖文鸿;罗绿艳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卡介苗接种潜在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

    针对卡介苗接种潜在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做到安全防范,防患于未然.通过疫苗的储运,实施接种过程中、接种前、接种后等各个环节的分析,发现进行卡介苗接种的潜在危险因素,就此提出如何加强疫苗储运管理,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程,不断技术创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降低风险,提高接种工作的质量,真正做到安全接种.

    作者:邓洁梅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泰魄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泰魄颗粒中阿魏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对泰魄颗粒中的阿魏酸含量定量分析.结果 阿魏酸的峰面积Y对进样量X(μg)的回归曲线为:Y=2513X+26.482,相关系数r:0.9997,线性范围为2.2~12.4 μg/ml.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妇月康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澍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腹腔穿刺术在外科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损伤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穿刺术对于外科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患者200例,其中外科急腹症100例,闭合性腹部损伤100例.采用腹腔穿刺术对200例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患者进行帮助诊断,再根据腹腔穿刺术在外科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损伤中的诊断做出临床分析.结果 外科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患者200例总共采用了271次腹腔穿刺,阳性共188例,阴性12例,阳性率高达94%.结论 腹穿是一种很简单、容易实行,而且安全可靠,能更加快速提供出诊断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可免除没有必要的一些辅助检查,尤其是夜间的急诊情况下,这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也可以更快速的对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更加适合于基层的医院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秦开崇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抗菌药物在妇产科围术期中的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在妇产科围术期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9月妇产科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在手术进行麻醉、诱导期内给予头孢呋辛1g,静脉注射,于手术之后的6 h内,重复给药1次;对于进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外加甲硝唑;对照组患者在麻醉的诱导期间给予头孢呋辛1g,静脉滴注,并常规用药头孢呋辛,每天药量为3g,静脉滴注4d后,改用口服抗菌药物,直至拆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高体温、平均退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药物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平均高体温37.3~39.0℃,平均退热时间51h;观察组患者平均高体温37.0~38.2℃,平均退热时间42.5~49.0h.对照组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平均剂量12.0g,5例患者出现恶心或者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平均住院时间11d,平均药物费用3000元;观察组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平均剂量3.5g,无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出现,平均住院时间8d,平均药物费用1300元.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感染率为9.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感染率为3.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菌药物在妇产科围术期的应用将起到预防伤口感染的作用,降低病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程度,降低了患者术后的感染率及病发率;使其缩短了住院的时间,减少了药物的使用量,病患身体恢复的情况也比较理想.

    作者:石慧娟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晚期妊娠缩宫素引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缩宫素点滴引产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11月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年龄在21~30岁,无明显头盆不称,内诊宫颈评分≤6分者共184例为观察组,同等条件184例为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不同,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2d内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浓度、低输注率、低剂量引产,是晚期妊娠引产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作者:赵美琴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空巢老人失眠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提高空巢老人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 收集本科有关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人员通过细心观察,采取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论 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较传统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作者:杨润栓;武文涛;闫玲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肛周脓肿一次性切开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肛周脓肿一次性切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9月肛周脓肿患者90例,行一次性切开术.结果 一次性切开术治疗肛周脓肿,方法有效,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 通过对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有助于减少其发病率,使病患更好地恢复健康,进一步提高临床的治疗水平.

    作者:唐鹏;黄明江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多发性骨折致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目的 了解骨科创伤性休克的特点,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采取边诊断边救治,再诊断再救治,优先处理致命伤的原则.结果 抢救及时迅速,13例休克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 对于创伤骨科而言,要求护理人员有更高的创伤骨科技术,复苏过程中,如何正确掌握补液速度,防止补液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星星;蒋秋萍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ICU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 加强ICU质量管理,减少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分析ICU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结果 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下降.结论 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管理,能有效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陈佳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影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影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00例,分为观察组(药物治疗后)和对照组(未药物治疗),均使用活检病理切片及14C尿素呼气试验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结果 观察组中细菌培养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为78.62%(625/795);对照组为18.67%(38/2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可能出现误差,临床确诊应注意结合症状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

    作者:刘盛会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克拉霉素口服加外用治疗支原体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克拉霉素口服加外用治疗支原体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支原体阴道炎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口服加外用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32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2%.结论 克拉霉素口服加外用治疗支原体阴道炎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亚红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乳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6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及13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COX-2水平.结果 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2.31%(94/130),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15.00%(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无关,而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COX-2高表达,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粟连秀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异位的正位处理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异位的情况,探讨正位处理方法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乳腺癌患者PICC发生异位的情况进行分析,再进行正位处理.结果 本组42例乳腺癌患者PICC发生异位的患者,经过分析和处理,40例正位成功,其中2例血管畸形正位不成功,总有效率95.24%.结论 乳腺癌患者PICC发生异位的正位处理与是否撤导丝关系不大,主要在于选择合适的血管,以及根据胸片将导管撤出合适的长度.

    作者:张婷;尚立华;张广英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全程护理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0年7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行根治性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乳腺癌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全程护理的措施.结果 本组78例行根治性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经过全程护理及指导后,显效47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高达89.74%.结论 对患者采取全程护理措施,不仅能够使患者调整好精神状态、积极地面对手术的治疗,还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康复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宏羽;齐佳;孟微微 刊期: 2012年第3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