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陈小菊;吴玉华;许梅莲;吴见安;罗育冰

关键词:新生儿, 产后访视, 护理干预, 新生儿常见病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 通过产后访视护理干预,统计、分析1100例新生儿产后住院期间及产后访视期间常见病发病情况及不良习俗发生情况.结果 1100例新生儿在产后访视期间的常见病发病率及不良习俗发生率均高于住院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可及早发现新生儿病情,保障新生儿健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监护室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结合临床实际,采用DDD(限定日剂量)、DUI(药物的利用指数)及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的住院天数,综合分析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耐药情况,并对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大部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较合理,但其中约30%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超出了DUI≤1的要求.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中,菌株的耐药性发展十分迅速,其中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达到了55.7%,而排名第2位的庆大霉素达到了51.1%,其他抗菌药物如头孢曲松等的耐药性也都达到了42.0%.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主要由于医师在针对患者选用抗菌药物的剂量时主要以常规剂量为主,而并非选用适应证剂量,同时对患者年龄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考虑也不够细致.另一方面,药物经济学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缺乏也是导致ICU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潘癸彬;范科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72例

    急性肠梗阻是外科较常见的急腹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管,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2007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急性肠梗阻患者72例,均经手术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72例,均经手术证实为肠梗阻.其中男46例,女26例;年龄60~87岁,中位年龄69.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h~3周,发病24h内就诊者34例(47.2%),24~72h就诊者15例(20.8%),>72h就诊者23例(31.9%).

    作者:杜茂生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康惠尔透明贴预防难免性压疮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康惠尔透明贴预防难免性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住院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康惠尔透明贴组40例和常规组42例.常规组选用10cm厚的海绵垫床,行常规皮肤护理,每2~4小时翻身1次,尿便后温水擦洗会阴部.康惠尔透明贴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康惠尔透明贴.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 康惠尔透明贴组局部破损、局部红斑及局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惠尔透明贴可明显预防难免性压疮的发生,安全性强,节约了医疗成本及人力资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华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芪地固肾丸改善糖尿病早期肾病尿蛋白漏出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芪地固肾丸改善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尿蛋白漏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地固肾丸9g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金水宝胶囊4粒口服,每天3次.均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VER)、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FBG、2h PG、UVER、TC及TG水平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虽降低,但仅FBG与2h P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地固肾丸能较好地改善糖尿病早期肾病症状,减少尿蛋白漏出,对糖尿病早期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会玉;高怀林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川芎嗪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凝血指标[血小板(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PLT、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显著.

    作者:李芳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胸腹外伤合并膈疝1例

    患者,男,45岁.撞伤胸腹部2h入院.查体:T 36.4℃,心率(HR)80次/min,呼吸(P)19次/min,BP 100/80mm Hg(1mm Hg=0.133kPa),表情痛苦,神志清楚,呼吸困难,平车推入病房,查体欠合作.气管向右侧偏移,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左侧减弱,左侧胸壁压痛,局部塌陷,反常呼吸,可及肋骨骨擦感,触觉语颤左侧减弱,左肺呼吸音减弱,叩诊心浊音界右侧偏移,未闻及胸腔异常声音.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无包块.肝脏、脾脏未触及,肝区叩击痛,右肾区叩击痛,腹部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减弱.胸部X线表现:中下肺大片致密影,膈面消失;纵隔向右侧移位;腹部胃泡影消失.影像诊断:(1)左侧创伤性湿肺;(2)左侧多发肋骨骨折;(3)膈疝.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WBC 17.30×109/L,N 0.853,RBC 4.0×1012/L,Hb 115g/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71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68U/L,总胆红素(TBIL) 18.0μmol/L,碱性磷酸酶(AKP) 40μ/L,总蛋白(TP)

    作者:曹国斋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现状及对策

    抗菌药物系指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无疑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武器,但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临床上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很多不良反应,造成资源的浪费,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势在必行.1 合理用药标准

    作者:唐志强;苏百龄;陈华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我院口腔科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口腔科消毒效果.方法 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消毒技术规范>口腔科室内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口腔医疗器械、紫外线消毒灯及蒸汽压力灭菌锅进行现场采样检测评价.结果 室内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紫外线消毒灯、口腔器械和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合格率依次为58.3%、94.0%、97.5%、100.0%、90.0%、98.0%和94.7%.结论 环境空气现状、紫外线消毒灯及医护人员手合格率相对较低,消毒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青萌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因素及对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们法律知识的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普遍增强,对医疗保健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纠纷已成为舆论媒体和百姓的热门话题.由于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不到位、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及责任心不强和医患沟通不够等原因,临床工作中常出现护理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护理安全和医院的医疗质量及信誉.因此,在新形势下,医院应强化安全管理,提高风险意识,严防护理缺陷和纠纷的发生[1].1 影响因素

    作者:谢玲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DVT的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其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分析我院经临床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不同时期DVT的超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下肢DVT患者79例,其中男40例,女39例;年龄25~72岁;行MR检查58例,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21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患肢肿痛、增粗、皮肤发绀,部分患者出现胫后肌肉疼痛.

    作者:杨红玲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静脉采血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常遇到一些影响穿刺成功的问题.护士如何快捷有效地做出相应的处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并发症,既保证采血质量,又能提高工作效率.现体会如下.1 患者对护士的疑虑通常患者在采血时常存在一些紧张情绪和顾虑,特别是婴幼儿血管细小,家长疼爱孩子,不容孩子有一点委屈,面对这样的患者,采血护士应从容应对,耐心解释.

    作者:李丽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分析

    全胃切除术是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性手术常用的术式之一,因肿瘤影响全身代谢及消化功能,大多数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因失去胃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且重建的消化道难以恢复胃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术后营养障碍成为临床医师所面临的一道难题[1].我科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胃腺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29例,其中男20例,女9例.所有患者均无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均无明显恶病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均采用食管空肠Roux en Y吻合.

    作者:汪军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人工流产护理体会

    近年来,人工流产手术率越来越高,行人工流产患者大多情绪抑郁、心情紧张,有较多的心理负担[1].现就我院46例未婚妇女人工流产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和宣教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46例,年龄19~28岁.1.2 手术及预后均采用丙泊酚静脉注射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2].术中个别患者出现心率减慢、恶心呕吐等症状,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术后1周内阴道流血过多2例,经注意休息、口服促子宫收缩药物后,流血逐渐减少至恢复正常.

    作者:张鑫鑫;周爱玲;赵金荣;王海波;李金凤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及治疗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常见于老年人,它有着不同的生理与病理生理特点,常有更高的收缩压(SBP)与脉压,而舒张压(DBP)较低.大量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证实,SBP和脉压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肯定关系,尤其老年人中ISH比DBP高血压更能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因而有必要深入探讨这一人群的治疗效益.1 老年ISH的诊断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1999年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将老年ISH定义为: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测量SBP≥140mm Hg,DBP<90mm Hg的高血压[1].

    作者:张秀玲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临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探讨

    护理安全是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护理安全防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形成过程,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善于发现问题,分析查找原因,主动帮助患者解决问题;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为患者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

    作者:赵丽君;高德华;张惠清;张平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粉碎性胫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粉碎性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7例严重粉碎性胫腓骨骨折患者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骨折全部愈合,优良率为88.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粉碎性胫骨远端折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宏翔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无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无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9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无气腹腹腔镜组52例和气腹腹腔镜组46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血压、血气分析和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无气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于气腹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气腹腹腔镜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及剩余碱水平均优于气腹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气腹腹腔镜组出现术后上腹部胀感及肩部酸胀不适19例(36.5%)少于气腹腹腔镜组的43例(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未出现发热病例,均无腹腔脏器损伤及出血等情况,且术后均未应用镇静剂.结论 无气腹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可行,对于直径≤6cm的子宫肌瘤更具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晓黎;张文先;杨雪梅;甘萍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三级护理查房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级护理查房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外科病房护理人员15名,及三级护理查房实施前后患者各60例.由护理部成立三级护理查房小组,组织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人员行高级护理查房,每季度1次;护士长查房,每月1次;病区责任护士查房,每天1次.观察实施前后外科病房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病情知晓率、护理人员掌握专科知识率、患者满意度和投诉率情况.结果 实施三级护理查房后外科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病情知晓率、护理人员掌握专科知识率,患者满意度均高地实施前,投诉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三级护理查房可提高外科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利于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交流和沟通,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丽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医院药患关系探讨

    药患关系是医院医患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药房是医疗活动过程中后环节,也是易发生药患纠纷的场所,如处理不好药师与患者的关系,患者有可能将在医院诊治过程中的不如意均发泄在药师的身上,而产生药患纠纷,所以解决好药患关系,对提升医院的形象、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具有重大的意义[1].现将药患关系产生的原因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银;王月兵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极重度铅中毒患儿1例护理体会

    铅是具有极强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数千年来由于人类的开采和利用,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由于对铅神经发育毒性认识的不断深入,铅对儿童发育的危害已受到全世界的广泛重视.研究表明,当儿童血铅水平在100μg/L左右时就可产生发育毒性,损害儿童的智能和行为,因此,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于1991年将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修订为当儿童血铅水平≥100μg/L,不管是否具有临床症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均诊断为铅中毒.根据这一诊断标准,儿童血铅水平≥700μg/L为极重度铅中毒,血铅水平在450~699μg/L为重度铅中毒,而血铅水平在200~449μg/L为中度铅中毒,当儿童血铅水平在100~199μg/L诊断为轻度铅中毒.

    作者:王超 刊期: 2012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