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9-2010年我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文海岸;司法启;徐萌;孙惠霞;路安惠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 围术期, 分析, 抗生素
摘要:目的 调查该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促进甲状腺手术合理用药,节约医疗费用.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5月-2010年9月甲状腺手术患者230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各类手术易引起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病原菌及预防用药选择、围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等,分析其预防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甲状腺手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7.60d,平均住院总费用为14 674.07元,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2430.78元,平均术后用药天数6.63d.结论 该院甲状腺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象较突出,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异位妊娠86例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产常见的急腹症,是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异位妊娠指受精卵子于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又称宫外孕.

    作者:贾会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肺平喘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清肺平喘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Lichrosorb ODS C18柱(250mm×4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48∶52∶0.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8nm;柱温:室温.结果 黄芩苷对照液进样量在0.02~0.26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23%,RSD=1.31%(n=6).结论 该法灵敏、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清肺平喘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金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早期干预预防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预防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7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应用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39例早期不采取干预措施,2组其余治疗方法 基本相同.比较2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为10.4%低于对照组的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早期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感染,而且可减少减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并发症.

    作者:尹凤鸣;冯经华;周友乾;杨水清;邹喜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清甲胎蛋白的临床应用

    甲胎蛋白(AFP)是胚胎发育早期的一种糖蛋白,随着医学的进步及其他肿瘤标志物相继问世,临床对AFP有了全新的认识,AFP可以出现于许多临床情况,因此其临床应用广泛.病理状态下,AFP与原发性肝癌、胃肿瘤、肺癌、睾丸肿瘤等相关.本文将血清甲胎蛋白的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作者:田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护理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一个医院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要看护理水平[1],如果护理质量不高,即使医院硬件再好,服务质量也难以提高,因为24h接触患者的是护士,特别是精神科对护士的要求更严,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意外,甚至患者生命的丧失.为此,自1998年起,我院在精神科病房管理中推行了护理质量控制,通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尝试,促进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邢改书;李亚静;张跃兰;尹丽苹;孙风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观察和护理

    临床上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所有肺癌的80%~85%,约2/3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因此化疗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1].

    作者:何冰;陈丽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其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1].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可逐步提高其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患者的顺利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对我科2009年6月-2010年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逐步培养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健康教育方案报道如下.

    作者:胡宪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对前列腺癌去雄激素治疗后不良事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前列腺癌去雄激素治疗后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去雄激素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对2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循证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可减轻前列腺癌去雄激素治疗后的不良事件,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淑芹;梁天云;高凤蕊;李月莉;弓艳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呼吸机湿化器湿化吸氧对气管切开术后吸痰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用呼吸机湿化器湿化给氧对吸痰的影响.方法 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持续用普通湿化瓶湿化给氧,试验组持续用呼吸机湿化器湿化给氧.比较2组患者痰液的性状和吸痰效果.结果 试验组痰液性状及吸痰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未发现痰痂形成,对照组4例痰痂形成.结论 呼吸机湿化器湿化给氧较普通湿化瓶湿化给氧痰液黏稠度明显降低,更容易吸出痰液,不易造成痰痂形成.

    作者:白利洁;王梓凌;冯秋菊;许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缬沙坦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5例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卡托普利2~3mg· kg-1·d-1,分3次口服.治疗组33例给予缬沙坦≤7岁40mg、>7岁80mg口服,每天1次,2组均持续3~6个月.比较2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8%高于对照组的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低于对照组的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远明;杜惠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肿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40~50岁,男女比例约为2∶1.其发病率和年病死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为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和有效措施,而围术期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6月-2009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诗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医改新形势下临床药师的职责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当今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不断完善、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医院已由过去纯福利型事业单位被推上了市场,市场经济规律在医院的管理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者:戴文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外周血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AL病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37例不同类型以及同一类型不同阶段AL患者[初治患者16例(初治亚组)、完全缓解患者12例(完全缓解亚组)、复发患者9例(复发亚组)]LIF的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初治亚组LIF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和完全缓解亚组(P<0.05);复发亚组LIF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低于完全缓解组(P<0.05);复发亚组与初治亚组比较及完全缓解亚组与对照组比较,LIF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F基因表达率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IF基因表达水平与AL患者病情变化密切相关.检测AL患者LIF基因表达情况,为AL患者检测病情、疗效评价、指导临床用药和预后判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倩;邸大琳;王占聚;陈蕾;刘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措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各项常规专科护理,干预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治疗2周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治疗4周后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结果 治疗2周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评分及SA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加行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孟锡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在产科中的应用

    盆底是由肌肉、韧带、神经和结缔组织组成的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其中结缔组织易遭受损伤.妊娠和分娩会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一系列盆底损伤与缺陷[1,2].产后长期坚持盆底肌肉锻炼是目前公认的防治产后尿失禁的简单易行、无痛、有效的方法[3~5],同时能有效提高盆底肌肉张力、改善阴道前壁脱垂.但目前仍有部分产褥期妇女产后未能坚持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我院近年来创建了准妈妈俱乐部,由专业人员对产前检查的准妈妈讲解孕期保健及注意事项;开展了盆底肌康复训练,现将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方法及采取的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刘秋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46例2型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和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游离T3(F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合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高,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可帮助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于军霞;逄力男;孙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薄芝糖肽联合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薄芝糖肽联合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迁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迁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病因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微生态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薄芝糖肽及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薄芝糖肽联合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迁慢性腹泻,能缩短腹泻病程并减轻腹泻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凌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特比萘芬联合10%浓碘酊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特比萘芬联合10%浓碘酊外用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2例甲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特比萘芬片250mg口服,每天1次,连服7d后,改为隔日服用1次,指甲真菌感染患者连用7周,趾甲真菌感染患者连用9周;同时加用10%浓碘酊外涂,每天2次,指(趾)甲真菌感染患者连用时间分别为8周和10周.对照组52例给予特比萘芬片250mg口服,每天1次,指甲真菌感染患者连服8周,趾甲真菌感染患者连服10周.结果 治疗组停药时、停药后6个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相当的情况下,治疗组所需药品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特比萘芬联合10%浓碘酊外用治疗甲真菌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节省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文文;王亚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乡镇卫生院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了解乡镇卫生院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现状及合理性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5家乡镇卫生院163例剖宫产手术病历,对其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100.0%,且全部为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应用率较高的前4位分别是甲硝唑(96.3%)、氨苄西林(40.5%)、头孢曲松钠(26.4%)、头孢噻肟钠(20.9%),联合用药中二联用药占90.8%.95.1%的患者持续使用抗菌药物>72h.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未暂停哺乳.结论 乡镇卫生院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尚存在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联合用药不当、用药时间过长和对产妇用药期间暂停哺乳重视不够等情况,应加强临床用药指导、监管,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荀绍银;王志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药透皮制剂研究现状与展望

    透皮制剂称经皮给药系统,指药物经由皮肤给药途径转运至局部组织或全身血液循环而发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透皮给药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有其独特优点: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维持较长的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等[1].现从透皮给药剂型、基质与辅料、制备工艺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蒋喜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