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的护理

韩诗卉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肝叶切除, 围术期护理
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肿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40~50岁,男女比例约为2∶1.其发病率和年病死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为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和有效措施,而围术期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6月-2009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其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1].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可逐步提高其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患者的顺利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对我科2009年6月-2010年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逐步培养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健康教育方案报道如下.

    作者:胡宪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门诊药房退药问题分析与对策

    目的 调查该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为减少门诊退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门诊药房的463张退药单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患者退药的主要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等.退药品种以抗菌药物多,其中喹诺酮药物居首位.结论 提高医师诊疗水平,加强医患沟通,建立退药制度,减少退药,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廖建新;丘文戈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骶管注射配合松腰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78例疗效观察

    骶管注射是传统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常用方法,我院在骶管注射下配合松腰术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78例患者,男56例,女22例;年龄18~65岁;病程2个月~10年.临床症状与体征:单侧下肢放射痛62例,麻木感34例,双下肢疼痛6例,马鞍区痛2例,仅有腰痛10例;直腿抬高试验10°~80°,平均40°.所有患者均行CT或MRI检查,提示腰椎间盘突出.

    作者:李军领;翟卷平;陈伟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临产妇心理状态剖析与护理干预

    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对临产妇不仅可产生巨大的心理刺激,也能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许多临产妇处于一种怕疼痛、怕出血、怕难产的紧张情绪中,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紧张和恐惧[1].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对产程进展、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情况有重要影响[2].笔者对我院35名临产妇进行心理调查,探讨其心理状态并给予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朝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药药浴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药浴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给予中药药浴治疗配合运动疗法,B组20例给予普通运动疗法,2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表(GMFM)对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评.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均升高(P<0.05),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中药药浴康复治疗对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童粗大动力功能的康复疗效具有影响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刘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丁咯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50mg口服,每天1次;同时培他司汀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每隔12h注射1次,连用7d;2组患者均治疗14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咯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显著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作次数,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学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术前访视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手术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恐惧,对患者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导致患者产生紧张和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过于强烈的应激反应,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配合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增加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可使患者以佳的状态迎接手术,可见术前访视在围术期护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院手术室在对患者实行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行术前访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卫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CT诊断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

    超急性期脑梗死是指发病6h内的早期脑梗死[1].早期的明确诊断,及时的溶栓治疗,对降低脑部损伤,减少后遗症至关重要.CT检查是诊断脑梗死的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广大基层医院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8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前庭大腺囊肿硬化治疗68例临床分析

    前庭大腺囊肿是妇女常见疾病之一,因其解剖位置的特点,腺体导管口易因炎症被纤维组织堵塞,分泌物滞留、积聚形成囊肿,若继发感染则形成脓肿,反复发作[1].以往主要采用囊肿剥除术或行造口术治疗,但因创伤大,易复发,术后局部容易形成炎性瘢痕,甚至引起邻近组织器官的损伤.我科2006年1月-2010年5月应用无水乙醇行前庭大腺囊肿腔内注射治疗前庭大腺囊肿6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潘雪珍;刘超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009-2010年我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该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促进甲状腺手术合理用药,节约医疗费用.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5月-2010年9月甲状腺手术患者230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各类手术易引起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病原菌及预防用药选择、围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等,分析其预防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甲状腺手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7.60d,平均住院总费用为14 674.07元,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2430.78元,平均术后用药天数6.63d.结论 该院甲状腺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象较突出,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文海岸;司法启;徐萌;孙惠霞;路安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人文素养培育在护生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学所关注的不再仅仅是患者的疾病,还包括心理、环境、社会等因素对患者健康的影响[1],同时伴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这些都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不仅要有高水平的护理技术的能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态、法律观念.

    作者:袁冬梅;程蕾;王小清;王澜;张丽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莫沙必利辅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莫沙必利辅治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FD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在奥美拉唑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高于对照组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沙必利辅治FD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海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肿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40~50岁,男女比例约为2∶1.其发病率和年病死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为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和有效措施,而围术期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6月-2009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诗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护理体会

    肺癌是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率在多数国家都有明显增长的趋势,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新增100万左右肺癌患者.肺癌是目前在我国增长率的快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许多大城市,肺癌跃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1].

    作者:郑振茹;吕品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子宫造影联合宫腔镜在诊断子宫内膜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子宫不规则出血是妇女常见症状多见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残留、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常规超声不能对以上疾病满意显示,容易误诊、漏诊.笔者将子宫造影联合宫腔镜用于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提高子宫腔疾病诊断率,报道如下.

    作者:肖琰;赵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烟雾病的护理体会

    烟雾病又称Moyamoya病、脑底血管网症,是一种以颅底Willis动脉环进行性狭窄为特征的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因其在脑血管造影时形如吸烟时喷出的烟雾,故称为烟雾病[1].病因尚不明确,好发于儿童与青年,女性多见,在儿童中多表现为缺血性症状,而在成年人则主要为出血症状,多见发作性肢体无力或偏瘫,左右交替,反复发作.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以脑室出血为首发表现的烟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叶春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鼻中隔偏曲行矫正术患者在鼻内镜直视下行鼻中隔矫正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42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完成手术,术后随访中对患者进行临床效果评定,其中治愈40例,好转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具有手术野清晰、操作准确、不受手术深度限制、患者术后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程国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009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探讨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2009年该院15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发生ADR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以及受累器官等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中≥60岁较多占31.71%,涉及药物以抗微生物药多占40.91%,其次是营养药占13.64%;抗微生物药中以头孢类和喹诺酮类居多,分别占33.33%和23.81%.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多占88.96%;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占44.32%,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1.62%.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对ADR的监测,大限度地减少ADR的发生率,保证临床的安全用药.

    作者:李雄;蔡伟明;李朝晖;钟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药透皮制剂研究现状与展望

    透皮制剂称经皮给药系统,指药物经由皮肤给药途径转运至局部组织或全身血液循环而发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透皮给药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有其独特优点: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维持较长的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等[1].现从透皮给药剂型、基质与辅料、制备工艺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蒋喜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卫生士官属于专业技术士官,工作在基层部队平战时卫勤保障的第一线,是基层部队卫生机构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卫生防疫、健康教育、战救训练等工作的中坚力量[1].

    作者:燕颖军;刘天鹏;贾庆军;高秋菊;郭魁亮;冯长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