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苯巴比妥联合乙酰水杨酸片辅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张晓萌;李汝琴

关键词:带状疱疹, 神经痛, 苯巴比妥, 乙酰水杨酸
摘要:目的:观察苯巴比妥联合乙酸水杨酸片辅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联合乙酰水杨酸片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是轻度上腹不适、恶心和嗜睡,但均能耐受,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无播散性带状疱疹发生轻微.结论:苯巴比妥联合乙酰水杨酸片辅治PHN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侧脑室引流器引流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侧脑室引流器引流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用侧脑室引流器引流治疗的老年CSDH患者30例的临床效果.结果:30例患者治愈28例(93.3%),好转2例(6.7%).术后随访1-2年,未见复发.结论:侧脑室引流器引流治疗老年CSDH,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作者:阮庆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宫颈部位容易受到分娩、宫腔操作的损伤,宫颈管呈柱状上皮,抗感染能力差;并且由于宫颈黏膜皱襞多,一旦发生感染很难彻底清除,病情久治不愈.

    作者:贾会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药煎煮常见问题分析

    中药汤剂作为一种传统剂型,几千年来,一直被我国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并愈来愈受到青睐.通过辨证论治以及药味的加减,可全面灵活地应用于各种病症.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患者对中药的煎煮不甚了解,缺乏理论的指导,现针对中药煎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住院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与抑郁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0例住院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患者于人院后放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检测.干预后比较2组SAS和SD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SAS及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于预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与抑郁障碍.

    作者:王道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呋喃西林散中呋喃西林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呋喃西林散中呋喃西林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条件: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冰醋酸(30:70:0.15:0.3);流速1.Oml/min;检测波长375nm.结果:呋喃西林的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溶液在12h内稳定,平均回收率为98.9%,RSD=0.48%(n=9).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样品重现性好、专属性强、精确度高的特点.

    作者:申颖;申和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维生素E和维生素C防治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维生素E和维生素C防治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放置吉妮IUD的育龄妇女4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于放器后及前6个月的月经期间连续口服维生素E和维生素C,对照组不服用任何止血药.放置IVD后1、3、6、12个月随访观察2组子宫异常出血情况.结果:放置IVD 1、3、6、12个月后,观察组子宫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E和维生素C联合应用防治置器后子宫异常出血效果良好,长期服用无任何不良反应,而且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胜联;张联芬;刘会英;翟亚勃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阑尾炎术中探寻阑尾的经验体会

    目前,基层医院治疗阑尾疾病还以切除阑尾为主要治疗手段.阑尾炎病情复杂,病理类型繁多,位置多变[1],术中可能遇到各种困难,例如术中找不到阑尾.现将阑尾炎术中找不到阑尾时的处理对策简述如下.

    作者:罗时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药学干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方法.方法:通过药师组织的建章立制、分工协作、教育优先、分级管理、检查反馈等措施来干预临床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的现象.结果:干预后门诊处方抗菌药使用比例由28.21%下降至17.39%,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比例由62.78%下降至55.51%,无指征用药由7.31%下降至3.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该药学干预方法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侠;徐欣昌;陈永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不同疗程灯盏细辛对大鼠脑缺血恢复期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对大鼠脑缺血恢复期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Zealonga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再灌注梗死(MCAO)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MCAO模型组、假手术组、短期给药组(灯盏细辛2.7ml/kg,共7d)、长期给药组(灯盏细辛2.7ml/kg,共28d),各15只.4周末处死作BDNF、TrkB免疫组化.结果:2给药组BDNF和TrkB的IOD值均高于MCAO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长期给药组BDNF和TrkB IOD值高于短期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细辛可诱导脑梗死后BDNF及其高亲和性受体TrkB表达上调,这可能是灯盏细辛对脑梗死恢复期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周弋人;何柳;张仲;高励;罗祖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0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于术前30min给予二联抗生素单次预防性静脉滴注,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于手术后对产妇给予二联抗生素静脉滴注3-7d.分析比较2组术后治愈率、高体温、退热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及腹部切口感染情况.结果:2组术后治愈率均为100%.试验组术后退热时间为(39±8)h快于对照组的(63±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术后住院天数为(4.31±1.56)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32±3.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少于对照组的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安全、有效的较好方法.

    作者:邱芝青;叶蔚;谢丽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蓖麻油炒鸡蛋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蓖麻油炒鸡蛋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作用.方法:将400例未临产的孕妇分为蓖麻油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蓖麻油组给予蓖麻油炒鸡蛋口服,未引起规律宫缩者,24h后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2.5mU/min,根据宫缩调整滴速,一般每隔30min调整1次,直至出现有效宫缩.对照组入院当日即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方法同蓖麻油组.结果:蓖麻油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蓖麻油炒鸡蛋加缩宫素引产成功率高、引产时间短、产后出血少、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呼双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充电致慢性铅中毒1例

    患者,女,45岁.2006年2月-2009年3月从事维修电动自行车工作,工作中常接触含铅蓄电池.自2008年12月开始出现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后出现腹胀.2009年3月突感腹痛,于17日在当地医院接受对症治疗,症状缓解.

    作者:张云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急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探讨

    急诊科护理工作忙、急、杂、乱,80%以上的护士在从事急诊工作早期遇到紧急突发事件(如重型外伤、猝死等各类突发事件)高度紧张,无独立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需要护士具有对问题进行评判性分析、评估、判断、决策能力即评判性思维,以达到缓解紧急状况与护理人员现状之间的矛盾.

    作者:周丽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对2009年11月6-12日使用抗菌药物的51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排名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匹胺;药物应用的次数基本符合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药物应用剂量偏大者占18.36%;还有相当部分的患者给予长程单一抗菌药物治疗,长的连续应用长达20d.结论: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应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培训和教育.

    作者:孙金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高危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30例患者同期处理临床分析

    我院2006年1月-2009年7月联合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及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痛患者30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玉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及分析

    2008年5月-2010年7月我科对395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取得满意效果,但一部分患者发生静脉炎,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共395例,其中穿刺上肢静脉205例,下肢静脉190例.

    作者:王殿玲;彭春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我院2003-2009年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评价治疗药物监测(TDM)对临床抗癫痫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检测该院2003-2009年治疗605例疼痛患者服用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结果:除2009年外,该院抗癫痫药监测例数逐年上升,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50-100ug/ml内的监测例/次多占54.43%,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在4-12ug/ml内的监测例/次多占75.63%,苯妥英钠血药浓度

    作者:曾雪花;郁相云;钟建华;温小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宫底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1例

    患者,女,35岁.主因停经80d,突然下腹部剧烈疼痛4h伴少量阴道出血,于2009年1月9日急诊人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8年10月19日,停经约40d出现恶心、偏食、乏力等早孕反应.于2009年1月4日在我院行妇科B型超声检查提示:双侧附件无异常,宫内孕可疑,嘱患者1周后复查.

    作者:王志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对该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且资料完整的2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道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春冬季高发于夏秋季.诱因主要是劳累与情绪、药物.结论:通过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胡正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输液反应的发生和预防措施探讨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而输液反应也是临床输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加强了对输液反应的观察,现将输液反应的发生和预防报道如下.1发热反应的发生和预防1.1因素分析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因输人致热物质所致.

    作者:赵小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