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观察

邓建利

关键词:咪达唑仑, 芬太尼, 丙泊酚, 人工流产
摘要: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 400例自愿无痛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麻醉,比较2组生命体征、苏醒时间、丙泊酚诱导量及总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为(1.50±0.37)min,对照组为(1.50±0.21)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诱导量及总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HR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是一种麻醉效果佳且安全的麻醉方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78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2组均予健脾止泻汤口服治疗.观察组另用健脾止泻汤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西药灌肠液保留灌肠,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结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收到显著效果.

    作者:滕明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护理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外科常见疾病,是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以青壮年为主,发病率为90%,男性较女性多.主要是劳动强度大、外伤、腰背肌腱松弛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产生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腰骶部活动度大,处于活动的脊柱和骨盆交界处承受的压力大,椎间盘容易发生蜕变及损伤,故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发病率高.

    作者:彭金桂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分析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妇科疾病,据报道,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症状是痛经、月经量增多,生育年龄女性较多,对妇女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月收治子宫腺肌病患者128例,笔者对临床表现和采取的诊断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克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X线胸片表现为肺炎的不典型肺结核16例诊治分析

    肺结核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也曾普遍流行,解放后由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肺结核的发病率在我国显著下降.但近年来,由于流动人口增多、人们预防意识淡薄等因素使得肺结核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典型肺结核易于诊断,但不典型肺结核易被其他症状所掩盖,造成误诊而影响治疗.我院2002年8月-2010年6月收治X线胸片表现为肺炎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1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文宏;程兵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红外激光治疗血管瘤167例疗效分析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多数出生后即可发现,到青春期逐渐增大引起症状,影响面容美观及躯体功能,女性多于男性[1].笔者采用红外CO2激光治疗血管瘤患者167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家明;陈广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拍背辅助中药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320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拍背辅助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COPD患者6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0例,2组患者均未使用抗生素,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传统雾化吸入前给予拍背护理.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98.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75%和8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拍背护理辅助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显著.

    作者:王明春;马光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治疗体会

    小儿高热惊厥,属儿科常见急症,发病率为2%~8%,复发率为30%~50%.临床多见于0.5~3岁小儿,6岁后罕见,先有发热,随后惊厥,惊厥多发生在体温骤升时,呈全身性、短暂性抽搐伴有意识丧失,应及时进行抢救[1].本科2004年1月-2009年6月收治高热惊厥患儿35例,现将其急救与治疗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高京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中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是当今涉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尤其是溶栓治疗的发展,其病死率也逐步下降,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易被患者接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溶栓的成功与否及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密切相关,特别是舒适护理的应用.2009年1月-2010年1月笔者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例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

    中药对预防和治疗疾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中药材价格的不断提高,很多中药材生产商受到利益的驱动,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不仅严重损害中医药的信誉,而且对中药的研究、生产、临床治疗都有很大的影响.中药材市场上伪品有3个来源:常见伪品(即用其他品种冒充)、严重掺伪品及伪制品.笔者现将近1年来在验收中药饮片过程中发现的常见伪品情况及外观识别要点简述如下.

    作者:赵五申;井建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我院第2类精神药品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第2类精神药品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使用的含第2类精神药品的处方1296张.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所用药品、用药剂量和用药总天数等.结果 本组患者女893例(68.9%);男403例(31.1%).药品应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艾司哇仑、地西泮、氯硝西泮、唑哇吡坦、苯巴比妥、硝西泮.门诊常用6种精神药物的DUI均<1.0.结论 我院第2类精神药品临床用药较为合理,但仍存在少数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作者:王静;安彩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是以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为原料,在其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加接不同的侧链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头孢菌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其中又以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在内的第3代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报到为普遍.

    作者:图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203例护理体会

    目前由于心脏介入性治疗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患者易接受等特点,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1].但可出现一些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将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治疗失败,所以整个过程都需要护理人员的严密观察和密切配合.我科2008年6月-2009年12月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203例,均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咏梅;杜秀丽;古旭芳;何艳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的急性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因此正确、及时诊断、治疗和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科2006年2月~2009年3月对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领骨骨折19例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部位置暴露,交通事故伤、工伤、生活异等常导致领面部损伤,常伴颌骨骨折.颌骨骨折的治疗不仅要恢复功能,也要注重面部形态的恢复.我科2007年8月-2009年8月采用小型钦质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1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景霞;马敬斋;郝杰兵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体会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将脉冲发生器埋置入体内进行永久心脏起搏的技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我科于2003-2010年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10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雪彦;王淑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PICC导管渗血渗液换药护理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长期输液或外周浅静脉不能耐受的药液输注患者中广泛应用,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末端进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等较大静脉的导管,使用方便,但也可引起渗血、渗液等多种并发症.我院对45例PICC置管患者渗血、渗液原因进行分析处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欣;孟丽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急诊科男护生的临床带教体会

    急诊科实习是培养护生应急、观察、动手、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掌握急救技能是急诊科临床带教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现将男护生的带教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何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50例护理体会

    目前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已成为胆系和胰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手段之一[1].在临床上怀疑有胆、胰系统疾病而超声、实验室或CT扫描等检查未能确诊时,可行ERCP检查,其诊断准确率为92.1%[2],如证实有胆、胰疾病且有内镜治疗适应证者,可同时进行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扩张、放置引流等相应的内镜治疗.我院2008年5月-2009年12月对50例患者行ERCP,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味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我国抗菌药物滥用现象较普遍,据报道我国医院临床用药中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9%,是发达国家的2倍[1];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在美国占24%~66%,在我国为25%~56%[2];青霉素、氨苄西林等对各种病原菌的总耐药率>90%[3].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颁布实施以来,我院围绕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制定了一系列监督管理制度,通过行政干预的手段,对降低药品费用,控制院内感染,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确保医疗安全具有一定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梅;易美红;罗燕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医院中药房的管理

    医院药房管理应严格把关、科学安排、实效管理,注重软、硬件建设,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使用.中药房管理在一般医院药房管理规范的基础之上,还需要针对中医药学自身的特点,加人一些符合实际的要求和规范,才能将医院中药房切实地管理好,真正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孙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