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光
目的:探讨颌面骨骨折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类型、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82例颌面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20例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感染6例,错(牙合)5例,神经损伤4例,钛板外露2例,骨坏死1例,牙损伤2例.结论:掌握小型钛板应用手术适应证;术前、术后适时铺以颌间结扎固定;重视操作技术是防治并发症重要措施.
作者:桂平;张兵;黄宇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对A系小鼠胚腭突间充质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DEX(10ng/ml)加入培养的A系小鼠胚腭突间充质细胞,并在培养第1、3、5天时收集细胞,提取RNA,应用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腭突间充质细胞EGF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EX可显著促进腭突间充质细胞EGFmRNA的表达,并在加入DEX培养第3天时,这种促进EGFmRNA表达的作用强.结论:DEX显著促进腭突间充质细胞EGF基因的表达,可能干扰腭突间充质细胞EGF基因的表达而影响了腭发育.
作者:孙晋虎;石冰;王大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口腔颌面外伤分为软组织损伤及硬组织损伤(牙及牙槽骨损伤、颌骨骨折),我科近年来收治颌面外伤150例,经及时抢救,未发生感染、死亡病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薛国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进行表皮生长因子(epithelium growth factor,EGF)、胰岛素(insulin)对体外培养SD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方法:切取新生SD大鼠四肢骨骼肌,经酶消化、纯化后进行体外培养,分别绘制不同条件下成肌细胞的生长曲线,评价其体外增殖能力.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EGF及胰岛素有明显的促进成肌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EGF、胰岛素能促进成肌细胞的体外增殖,可为组织工程化人工面肌构建的研究提供足够、增殖力强的种子细胞.
作者:黄桂林;李龙江;李学英;李华林;赵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994年,Chalfie [1]等在研究维多利亚水母(Aequoreg victoria)发光机制时,发现水母发光蛋白(Aequorea)与Ca2+结合后,激发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m,GFP),使其发出绿色荧光.其后,他们成功地分离出GFP基因,早用野生型GFP作报告基因,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得到表达.此后,人们对GFP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现在,GFP已成为一个在完整细胞膜内或组织内监测基因表达和蛋白定位的理想标记,广泛应用于多种生物体[2].目前,GFP在研究牙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探讨牙周疾病病理机制、组织工程进行牙周重建等方面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者:赵丙姣;华咏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对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998~2002年行切开引流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住院患者65例,分析多间隙感染的来源、起始部位、易联合感染的间隙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本组56例痊愈,9例出现并发症,经抢救和治疗8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早期积极治疗,发生多间隙感染后,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选用敏感抗生素、切开引流、冲洗换药等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孟海峰;李鹏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而种子细胞的研究作为骨组织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种子细胞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胚胎干细胞等,骨髓基质干细胞因其具有取材方便,对机体损伤小,体外培养增殖力强,易于向成骨细胞分化,且成骨性能稳定等特点而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者:王宗生;潘可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百安(活血化瘀抗肿瘤药)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形态观察法、MTT法及活细胞计数法观察百安对Tca8113细胞的作用,同时以常用化疗药物顺铂为对照.结果:1:50稀释的百安对Tca8113细胞的抑制率1d为50%,且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百安联合顺铂对Tca8113细胞的协同作用不明显.结论:中药提取物百安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有直接杀伤作用,且有时间依赖性,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方面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秀丽;周晓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创伤并发呼吸道梗阻的急救.方法:对1988~2002年收治的5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并发呼吸道梗阻的患者,抢救治疗总结分析.结果:50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结论:口腔颌面部创伤并发呼吸道梗阻应分为吸入性梗阻、肿胀性梗阻、组织移位性梗阻,根据不同梗阻分别处理、及时救治,必要时应紧急气管切开或预防性气管切开,才能提高呼吸道梗阻急救成功率.
作者:鲁伟;毛永惠;汤文山;黄金莲;白园;李双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面部开放性软组织创伤的临床效果,探讨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对1999~2002年共收治颌面创伤患者70例,采用MEBO法治疗40例,按常规外科疗法治疗30例.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MEBO治疗法无明显疤痕增生,平均愈合期5.8d;常规外科疗法有7例产生疤痕,平均愈合期7.5d.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面部开放性软组织创伤优于常规外科疗法.
作者:王新俊;王宝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颗突骨折应用可吸收小夹板内固定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12侧髁突骨折的患者行手术切开解剖式复位,应用可吸收小夹板进行内固定,术后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张口度及(牙合)关系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X线检查髁突复位良好,无断端移位、骨不愈或缓迟愈合表现,术后(牙合)关系恢复良好,下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可吸收小夹板治疗髁突骨折,手术可达解剖式复位,固位效果可靠,能自体降解固定材料,无骨折不愈和缓迟愈合表现,其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是髁突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作者:邹弘驹;刘泉;段瑞;陈丽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腮腺区损伤、腮瘘、导管瘘、面神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腮腺区32例腮腺损伤的临床治疗,包括急性损伤和陈旧性损伤.结果:急性损伤中,腮腺瘘和导管瘘全部治愈而面神经吻合的9例患者中有6例在术后9~12个月恢复正常,但仍有3例患者1 a后仅有少许恢复.陈旧性损伤中,面神经吻合及神经移植5例,1a后成功者只有3例,2例无效.腮腺腺体瘘和导管瘘的患者均全部治愈.结论:所有腮腺瘘和导管瘘在正确的临床治疗后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面神经损伤在急性期和陈旧性损伤有较大差异.
作者:王笃权;姚斌;刘丽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重建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以64例下颌骨缺损重建患者为研究对象,修复方法包括游离植骨,血管化游离植骨和重建钛板修复,分析其并发症种类和原因.结果:手术成功率90.6%,25位患者发生并发症(39.1%),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良性肿瘤、囊肿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恶性肿瘤.结论:多数并发症是可以治愈的,防止感染、消除死腔、妥善固定是提高下颌骨缺损重建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许亦权;胡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外科手术建立与临床牙槽裂相似的动物模型,为牙槽裂的治疗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8周龄杂种犬6只.制备牙槽裂模型:设计唇腭侧2个矩形粘骨膜瓣,切除自第一乳侧切牙远中至乳尖牙近中约7mm的牙槽骨段,两个粘骨膜包裹覆盖切骨创面.通过临床观察、连续X线、头颅干骨测量和组织学检查评价实验结果.结果:所有动物形成规则的牙槽裂,观察期间无自发骨性愈合.各标本裂隙宽度与手术切除宽度基本一致,缺隙两侧的牙齿萌出正常.骨缺损缘表面光滑,有皮质骨形成.X线摄片发现,裂隙边缘密度逐渐增高,类似骨皮质影像,未见新骨向裂隙区生长迹象.组织学发现,牙槽裂缘组织由外向内依次为粘膜鳞状上皮、粘膜下纤维组织、薄层纤维骨膜和骨组织.结论:本实验形成牙槽裂模型与临床情况接近,方法可靠,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作者:梁立民;柳春明;宋儒耀;侯敏;马骁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