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介菌多糖核酸、红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宋庆云;高娟梅;周健;李延玲;段丽铭

关键词:卡介菌多糖核酸, 红霉素, 胸腔积液, 恶性, 胸膜硬化
摘要: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红霉素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8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卡介菌多糖核酸组43例和红霉组39例.卡介菌多糖核酸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入胸膜腔进行胸膜硬化治疗;红霉素组采用红霉素注入胸膜腔进行胸膜硬化治疗,每周1次.4周后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卡介菌多糖核酸组总有效率为72.1%,红霉素组总有效率为74.4%,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介菌多糖核酸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0%低于红霉素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与红霉素相近,但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癌症患者终末期护理体会

    死亡是自然规律,但患者一般都不愿看到这一时刻,尤其是癌症患者更是如此.为使癌症患者能坦然、幸福地走完人生后时刻,加强其终末期护理就尤为重要.

    作者:薛素波;黄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护理文化发展前瞻

    进入21世纪,随着高科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能只单纯的致力于临床护理,而应从狭小的病房中走出来,为人们提供高品位的人本服务.这种高品位的人本服务,除了优质的常规护理以外,还包括广泛传播医学知识、维护生理与心理卫生、倡导健康生活等,这一切组成了护理文化的内涵[1].本文就如何发展护理文化报道如下.

    作者:郭增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要点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比较常见的疾病,多以中老年患者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也在向高脂肪、高糖、高盐方向发展,而且生活节奏过快,脑力劳动者逐渐增多,心血管疾病的年轻化及发生率都在逐年增加.因此对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探讨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采取有效的全面护理措施,可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率,提高康复效果,相应地减少病死率.笔者现将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要点报道如下.

    作者:廖明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性粒细胞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评价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变化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成功施行PCI术的患者202例,术前4h内和术后12h内检测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根据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A组61例(中性粒细胞<4.71×109/L﹚,B组99例[中性粒细胞:(4.71~7.70)×109/L],C组42例(中性粒细胞>7.70×109/L﹚.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记录在随访期间近期(30d)和远期(24个月)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CV).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在近期及远期CV发生的关系,同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PCI术后不同的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患者在近期和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1)C组术前后中性粒细胞多于A组,中性粒细胞变化率、30d及24个月CV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术后中性粒细胞多于A组,中性粒细胞变化率及24个月CV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外,C组其余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升高,患者CV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A组与B组回归分析OR值(远期心血管发生情况)为1.9125,而A组与C组回归分析OR值为3.4680,提示风险上升.(3)A组远期生存率高于B、C组(P<0.05或P<0.01),且B组远期生存率亦高于C组(P<0.05).提示:随着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上升,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 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PCI术后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黄国虹;游卫华;陈艳;张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奥扎格雷辅治急性脑梗死3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辅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8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4d,共用2个疗程.所有患者在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奥扎格雷辅治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和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及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少、不易引起出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铁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肠溶阿司匹林致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

    患者,男,39岁.主因车祸致头面部、胸腹部外伤1h余入院.入院诊断:失血性休克,创伤性脾破裂,多发性肋骨骨折,颅骨骨折,脑挫伤等.入院后在抗休克的同时立即在全麻下剖腹探查,行脾切除、空肠部分切除、升结肠破裂修补术.术后4d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精神症状,给予降颅压和人工冬眠治疗3d,精神症状消失,但患者胃肠减压量逐日增加,24h高达2500ml,腹胀、腹痛、肠鸣音弱.

    作者:姜振国;王红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妊娠与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主导致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内分泌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自身健康意识的加强,临床上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检出率逐渐增多,同时也加强了对糖尿病妊娠期的监测,使人们对妊娠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认识.本文就妊娠与糖尿病的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陆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腹腔镜在盆腔炎中的诊治价值

    盆腔炎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盆腔炎并发症较多,其中慢性盆腔痛占20%,不孕占20%,异位妊娠占10%[1].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广谱抗生素(抗厌氧菌药物联合)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形成脓肿可考虑手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近年治疗盆腔炎的手术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腹腔镜诊治急性盆腔炎优于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方式[2,3].本文对我院住院治疗的45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通过腹腔镜治疗,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肝性脑病27例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HE)又称肝昏迷,是由于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1].HE是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往往预后较差,如不及时正确地抢救和护理,将会导致生命危险.在临床护理中,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常春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我院麻醉药品应用与管理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以进一步规范麻醉药品的管理和应用.方法 以该院2006-2009年临床使用的麻醉药品的用量和金额为依据,用Excel 2000电子表格进行分类、排序、统计处理,按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该院麻醉药品共8个品种12种规格,其用量呈上升趋势.用量较大的品种有哌替啶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注射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注射液、吗啡缓释片;用量相对较少的为吗啡注射液、可待因片、芬太尼透皮贴剂,二氢埃托啡片已基本不用.结论 加强麻醉药品的管理,规范、安全、合理用药,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伦新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予米索前列醇400μg置入直肠内,取出胎儿后,于脐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10U,后静脉滴注缩宫素10U.观察2组术中、术后24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后24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黄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煤矿粉尘对矿工血红蛋白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粉尘对煤矿工人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210名煤矿井下采煤工人和 192名煤矿井上(机关)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测定其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井下采煤工人抽烟与不抽烟者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井下采煤工人的血红蛋白浓度为(161±14.87)g/L高于井上工作人员的(148±9.98)g/L(P<0.01).工龄>5年的井下采煤工血红蛋白浓度均高于井上工作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煤矿粉尘是使矿工血红蛋白水平增高的主要因素.

    作者:徐烨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双嘧达莫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双嘧达莫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补液和纠正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退热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双嘧达莫3~4mg*kg-1*d-1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2%和95.6%均高于对照组的48.9%和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双嘧达莫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及其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1]是指肿瘤细胞对1种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对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其他多种抗肿瘤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是一种独特的广谱耐药现象[2].MDR由多种途径诱导,可分为经典和非经典MDR两大机制.MDR是肿瘤化疗的一个主要的障碍.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细胞积累的下降,可被几种膜蛋白质调节,这些膜蛋白质属于ATP结合的盒式(ATP binding cassette,ABC)运输蛋白家族成员,P-糖蛋白(P-gp)属于这个蛋白家族.P-gp是一种ATP依赖性的跨膜外流泵,它可通过细胞膜转运多种抗肿瘤药,从而限制这些抗肿瘤药进入细胞而导致肿瘤细胞耐药.据此,研究学者着力于寻找抑制P-gp的分子,以逆转肿瘤化疗药的耐药性.近年来由于中药资源丰富,作用靶点多,可针对MDR机制复杂的特点,有学者开始开发逆转肿瘤MDR的中药.

    作者:胡玉琴;蒋学华;于志瀛;陶勇;黄美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及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临床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护患纠纷不断升级,甚至在工作场合患者对医护人员实施暴力的现象明显高于其他领域.因此,探讨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寻求防范措施,对减少护患纠纷十分重要.

    作者:张林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腹部手术后胃无力症5例临床分析

    胃无力症是指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延迟,又称胃瘫、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等,是腹部手术后相对较少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术后对胃无力症的准确诊治对避免盲目再次手术治疗、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有重大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印春;尹同利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给予常规利尿、扩血管、强心和镇静等治疗的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采用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前后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并监测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及临床症状.结果 20例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血压、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通气1~2h后除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于原发性心室颤动外,其余紫绀消失,心悸、气促、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在基础药物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同时使用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可较快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肌氧耗,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谷梁;付斌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动脉硬化问题日趋严重,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他汀类药物的调脂疗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的防治益处已被公认,他汀类药物具有迅速降低异常高的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的作用,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作者:吕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和保养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在许多医院普及,腹腔镜手术具有不开腹,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小,愈合疤痕小,美观,患者容易接受等优越性,从而被广泛应用[1].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妇产科的异位妊娠及继发不孕的探查术、卵巢囊肿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腹股沟斜疝的疝囊结扎术、肾切除术等.腹腔镜手术通过荧光屏观察视野广、清晰,其器械精密度高且价钱昂贵.掌握正确的清洗、灭菌及保养的方法不仅能确保术中器械性能良好、有效的工作状态,而且能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保证灭菌效果,减少手术感染的发生.

    作者:石国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左侧卵巢妊娠破裂误诊1例

    患者,女,30岁.主因阴道不规则出血20d,伴下腹疼痛10d,加重3d.于2010年7月3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为2010年5月23日,20d前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少于月经量,未做特殊治疗;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疼痛,腹疼时轻时重.于院外行B型超声检查,提示:盆腔积液,诊断为盆腔炎,给予输液治疗7d(用药不详).近3d来,腹疼加重,自测尿早早孕(+).来我站就诊,B型超声提示:左侧附件区74mm×75mm混合性占位.

    作者:张联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