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及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临床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护患纠纷不断升级,甚至在工作场合患者对医护人员实施暴力的现象明显高于其他领域.因此,探讨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寻求防范措施,对减少护患纠纷十分重要.
作者:张林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死亡是自然规律,但患者一般都不愿看到这一时刻,尤其是癌症患者更是如此.为使癌症患者能坦然、幸福地走完人生后时刻,加强其终末期护理就尤为重要.
作者:薛素波;黄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处方是医师施行药物治疗的重要文书,是药剂人员实行药学服务的重要文件,处方审核是完成药学服务的重要步骤.处方点评是<处方管理办法>中完善处方审核的有效补充,体现药师专业技术能力[1].怎样进行处方点评,不同医院有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卫生部在<处方管理办法>附件中提供了一个范本,在此基础上各个医院可发展适合自己的处方点评方法.
作者:余松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红霉素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8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卡介菌多糖核酸组43例和红霉组39例.卡介菌多糖核酸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入胸膜腔进行胸膜硬化治疗;红霉素组采用红霉素注入胸膜腔进行胸膜硬化治疗,每周1次.4周后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卡介菌多糖核酸组总有效率为72.1%,红霉素组总有效率为74.4%,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介菌多糖核酸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0%低于红霉素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与红霉素相近,但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庆云;高娟梅;周健;李延玲;段丽铭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溴己新注射液辅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67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溴己新注射液治疗,2组均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入院后咳嗽、喘憋症状的缓解或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溴己新注射液辅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红梅;杜丽君;李华斌;高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如何减轻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理及心理负担,提高其舒适度,成为护理界同仁共同探讨的课题.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人性化的、创造性的护理模式,是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能缩短或降低不愉快的过程[1].将舒适护理运用于肿瘤患者的整个化疗周期,提高其对化疗不适的耐受性,为顺利完成全程化疗提供了必要条件.本文对150例化疗患者进行了全方位舒适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丽莉;宋占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辅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润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解痉平喘、通畅气道、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进行NIPPV.治疗后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H值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氧分压(PaO2)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观察指标虽有所改善,但仅PaCO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NIPPV辅治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秋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1]将交感风暴(又称室性心动过速风暴)定义为24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多由于心肌梗死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诱发,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2010年2月3日我科收治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交感风暴的冠心病患者1例,经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后,患者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子新;黎玉荣;齐秀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高发年龄浸润癌为50~55岁[1],国内外大量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早婚、早育、多产、宫颈慢性炎症、有性乱史、与高危男子有性接触者发病率明显增高,近年来还发现通过性交而传播的某些病毒,如人乳头瘤病毒(HPV)等也与宫颈癌发病有关[2].<20岁未婚女性宫颈恶性肿瘤临床上较罕见.近年来我科收治19岁宫颈恶性肿瘤患者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马俊英;康会霞;冯宝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护理士官是在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编制名称,其工作岗位确定在部队基层卫生机构.作为士官队伍的组成部分,是我军卫勤保障工作能力的基本力量,是圆满完成基层部队卫勤保障工作的主力军,因此应重视其培训质量,注重对护理士官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琳;滑树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在许多医院普及,腹腔镜手术具有不开腹,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小,愈合疤痕小,美观,患者容易接受等优越性,从而被广泛应用[1].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妇产科的异位妊娠及继发不孕的探查术、卵巢囊肿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腹股沟斜疝的疝囊结扎术、肾切除术等.腹腔镜手术通过荧光屏观察视野广、清晰,其器械精密度高且价钱昂贵.掌握正确的清洗、灭菌及保养的方法不仅能确保术中器械性能良好、有效的工作状态,而且能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保证灭菌效果,减少手术感染的发生.
作者:石国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进入21世纪,随着高科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能只单纯的致力于临床护理,而应从狭小的病房中走出来,为人们提供高品位的人本服务.这种高品位的人本服务,除了优质的常规护理以外,还包括广泛传播医学知识、维护生理与心理卫生、倡导健康生活等,这一切组成了护理文化的内涵[1].本文就如何发展护理文化报道如下.
作者:郭增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术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女性患者184例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术后效果.结果 所有纤维瘤均完整切除,手术时间18~60min,平均32min.所有切口基本甲级愈合,2例出现切口血肿、感染,2例出现乳头、乳晕坏死.术后随访5个月~2年,未见纤维瘤复发,手术效果满意度为97.8%.结论 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安全可行,切口瘢痕隐蔽,不影响乳房外形,符合治疗及美学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文福;田富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超声检查在产科临床已普遍应用,产科超声技术的飞跃发展,促进了人们对胎儿医学,包括胎儿生理学、胎儿畸形学[1]和胎儿疾病学等领域的全新认识,使产科医师及孕妇能更好地了解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状况,提供更准确的胎儿信息,判断胎儿宫内安危,明显提高了围产监护质量.
作者:张国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该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以进一步规范麻醉药品的管理和应用.方法 以该院2006-2009年临床使用的麻醉药品的用量和金额为依据,用Excel 2000电子表格进行分类、排序、统计处理,按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该院麻醉药品共8个品种12种规格,其用量呈上升趋势.用量较大的品种有哌替啶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注射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注射液、吗啡缓释片;用量相对较少的为吗啡注射液、可待因片、芬太尼透皮贴剂,二氢埃托啡片已基本不用.结论 加强麻醉药品的管理,规范、安全、合理用药,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伦新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前由于手术及创伤的刺激、预防性止血药物的滥用及术前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广泛应用等因素,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异常复杂.如何科学地评估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并及时、正确地进行干预治疗困扰着广大麻醉科医师.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围术期凝血功能监测与评估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以便及时发现患者异常凝血功能,并及时做出正确处理.
作者:薛晓英;曹殿青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患者,男,61岁.因蛋白尿10年、规律腹膜透析4年、间断血性腹水1周收住院.10年前因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发现蛋白尿(++),但一直未诊治.4年前,发现血肌酐658μmol/L,双肾萎缩,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可能性大、肝硬化失代偿期,开始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1.5%腹透液2L每天留腹4h(3次),2.5%腹透液2L每天留腹10h.期间腹膜透析治疗效果好,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腹膜炎发生,并定期(每6个月1次)查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甲胎蛋白(AFP),连续2年随访未发现有肝脏肿瘤发生.
作者:李龙凯;王可平;杨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护理风险是指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损失和(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和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因素[1].护士在面对繁重急救任务的同时,还需顾及急诊患者的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及承担患者家属的不理解等方面压力.本文现将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杨艳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药物流产终止早孕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补救成功率约为90%,它具有安全、有效、方便、痛苦小、感染少、避免手术创伤等优点,缺点是少数人服药后出血量多、感染、月经失调及发生不孕等[1,2].因此医护人员对药物流产过程的观察与护理,对药物流产的顺利实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院对72例停经≤49d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