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正压通气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彭秋玲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 肺疾病, 慢性, 阻塞性, 呼吸衰竭, Ⅱ型
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解痉平喘、通畅气道、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进行NIPPV.治疗后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H值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氧分压(PaO2)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观察指标虽有所改善,但仅PaCO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NIPPV辅治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幼儿园手足口病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传染病疫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园共计146名幼儿,10例发病,患病率为6.85%.首发病例3月10日发病,后1例病例于3月12日发病,发病年龄约为3岁,其中男6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1.5∶1.结论 加强学校晨检工作,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病暴发的重要手段.

    作者:马丽平;张勇;杨金秀;吴栋;赵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妊娠与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主导致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内分泌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自身健康意识的加强,临床上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检出率逐渐增多,同时也加强了对糖尿病妊娠期的监测,使人们对妊娠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认识.本文就妊娠与糖尿病的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陆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无创正压通气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解痉平喘、通畅气道、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进行NIPPV.治疗后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H值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氧分压(PaO2)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观察指标虽有所改善,但仅PaCO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NIPPV辅治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秋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双嘧达莫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双嘧达莫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补液和纠正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退热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双嘧达莫3~4mg*kg-1*d-1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2%和95.6%均高于对照组的48.9%和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双嘧达莫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无砷失活剂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比较Antipulp梅卡牙髓失活剂与含砷失活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需行牙髓失活治疗的急性牙髓炎患者101例(103颗患牙)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Antipulp无砷失活剂(Antipulp失活剂组,53颗)和砷失活剂(砷剂组,50颗)进行失活,观察并比较2组失活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失活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ntipulp失活剂组封药后疼痛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砷失活剂组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tipulp失活剂对牙髓的失活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珊;王伟;梁兰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0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院采用中国长春吉林兴达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DXZ-I微电脑熏蒸中频治疗机及张家港日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YHZ-I型微电脑腰椎治疗牵引床,加之手法拍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凯文;宗士刚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肠溶阿司匹林致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

    患者,男,39岁.主因车祸致头面部、胸腹部外伤1h余入院.入院诊断:失血性休克,创伤性脾破裂,多发性肋骨骨折,颅骨骨折,脑挫伤等.入院后在抗休克的同时立即在全麻下剖腹探查,行脾切除、空肠部分切除、升结肠破裂修补术.术后4d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精神症状,给予降颅压和人工冬眠治疗3d,精神症状消失,但患者胃肠减压量逐日增加,24h高达2500ml,腹胀、腹痛、肠鸣音弱.

    作者:姜振国;王红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护理路径在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术期中的应用

    护理路径是依据每天标准护理计划,为同一类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图示,可减少护士进行文书记录的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护理工作的程序化和标准化,使护理项目不会遗漏,护士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目的、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损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消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功能.我科近年来对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100例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清敏;高慧彩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予米索前列醇400μg置入直肠内,取出胎儿后,于脐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10U,后静脉滴注缩宫素10U.观察2组术中、术后24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后24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黄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2010年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该院儿科住院病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该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7.10%,治疗用药占79.63%,预防用药占20.37%.病原学检查率为37.04%;一线用药占20.37%,二线用药占50.00%,一线+二线用药占29.63%,综合二线用药占79.63%.一联用药占25.93%,二联用药占74.07.结论 该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起点高,病原学检查率低,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督导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和重要的一类药物,随着新品种的不断上市及细菌耐药菌株的增加和耐药性的增强,医院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抗菌药物有了很大发展,但新型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也随之发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显得重要且日益复杂.随机抽查我院2006年各科室住院病历400份、处方5000张,检查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魏令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腹膜透析合并肝癌致血性腹水1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61岁.因蛋白尿10年、规律腹膜透析4年、间断血性腹水1周收住院.10年前因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发现蛋白尿(++),但一直未诊治.4年前,发现血肌酐658μmol/L,双肾萎缩,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可能性大、肝硬化失代偿期,开始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1.5%腹透液2L每天留腹4h(3次),2.5%腹透液2L每天留腹10h.期间腹膜透析治疗效果好,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腹膜炎发生,并定期(每6个月1次)查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甲胎蛋白(AFP),连续2年随访未发现有肝脏肿瘤发生.

    作者:李龙凯;王可平;杨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片口服,每天早晨、中午各1次;尼麦角林10mg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5mg口服,早晚各1次.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偏头痛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洁;韩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多发生在发热开始后12h内,体温骤升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或局部肌群阵挛或强直性收缩,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不及时抢救,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复发可使脑缺氧、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1].因此,做好惊厥的抢救与护理对临床诊断治疗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对高热惊厥患儿27例进行急救及护理,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小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护士对患者支持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士对患者的支持情况,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09年100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百分率统计结果,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护士对患者的沟通和信息的平均支持率为74.33%,尊重的平均支持率为53.25%,情感的平均支持率为53.50%.结论 护理人员应提高对整体护理的认识,增强服务意识.

    作者:付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拟行剖宫产术的健康产妇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和硬膜外(CEA)组,各50例.CEA组单纯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CSEA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2.5ml.观察2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和肌松效果、新生儿评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CSEA组麻醉起效快,镇痛和肌松效果好,与C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评分及术中低血压、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起效迅速,具有良好的镇痛和肌松作用,用于剖宫产术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宁平;潘志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及其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1]是指肿瘤细胞对1种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对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其他多种抗肿瘤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是一种独特的广谱耐药现象[2].MDR由多种途径诱导,可分为经典和非经典MDR两大机制.MDR是肿瘤化疗的一个主要的障碍.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细胞积累的下降,可被几种膜蛋白质调节,这些膜蛋白质属于ATP结合的盒式(ATP binding cassette,ABC)运输蛋白家族成员,P-糖蛋白(P-gp)属于这个蛋白家族.P-gp是一种ATP依赖性的跨膜外流泵,它可通过细胞膜转运多种抗肿瘤药,从而限制这些抗肿瘤药进入细胞而导致肿瘤细胞耐药.据此,研究学者着力于寻找抑制P-gp的分子,以逆转肿瘤化疗药的耐药性.近年来由于中药资源丰富,作用靶点多,可针对MDR机制复杂的特点,有学者开始开发逆转肿瘤MDR的中药.

    作者:胡玉琴;蒋学华;于志瀛;陶勇;黄美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宫腔镜腹腔镜技术在不孕症中的应用进展

    不孕症是指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过,未避孕又2年以上未再受孕者.不孕因素中女性不孕占60%,不孕原因很多,其中宫腔形态异常、慢性盆腔炎及其引起的输卵管阻塞为主,其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子宫肌瘤,盆腔结核等[1].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宫腔形态、输卵管开口及宫颈管情况,而腹腔镜检查通过直视盆腔,可明确病因,在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2],具有快速、准确及损伤小的特点.现将宫、腹腔镜技术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张桂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培养护理士官学员实践能力的做法

    护理士官是在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编制名称,其工作岗位确定在部队基层卫生机构.作为士官队伍的组成部分,是我军卫勤保障工作能力的基本力量,是圆满完成基层部队卫勤保障工作的主力军,因此应重视其培训质量,注重对护理士官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琳;滑树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184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术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女性患者184例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术后效果.结果 所有纤维瘤均完整切除,手术时间18~60min,平均32min.所有切口基本甲级愈合,2例出现切口血肿、感染,2例出现乳头、乳晕坏死.术后随访5个月~2年,未见纤维瘤复发,手术效果满意度为97.8%.结论 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安全可行,切口瘢痕隐蔽,不影响乳房外形,符合治疗及美学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文福;田富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