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令敏
痹病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以治愈.长期以来常规治疗多以内服中西药物、外用针灸热敷等方法治疗,但因疗程长、痛苦多,患者接受困难.我科于2009年引进中药汽雾透皮疗法新技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治疗痹病413例,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光周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和重要的一类药物,随着新品种的不断上市及细菌耐药菌株的增加和耐药性的增强,医院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抗菌药物有了很大发展,但新型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也随之发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显得重要且日益复杂.随机抽查我院2006年各科室住院病历400份、处方5000张,检查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魏令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及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临床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护患纠纷不断升级,甚至在工作场合患者对医护人员实施暴力的现象明显高于其他领域.因此,探讨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寻求防范措施,对减少护患纠纷十分重要.
作者:张林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支气管哮喘是致敏因素或非致敏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可逆性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等病理变化,临床以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咳嗽、呼气为主的双肺喘鸣音为主要特征.临床治疗时给予患者整体护理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就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邢小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传染病疫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园共计146名幼儿,10例发病,患病率为6.85%.首发病例3月10日发病,后1例病例于3月12日发病,发病年龄约为3岁,其中男6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1.5∶1.结论 加强学校晨检工作,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病暴发的重要手段.
作者:马丽平;张勇;杨金秀;吴栋;赵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4例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在整个灌肠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术后康复,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陈淑合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胃无力症是指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延迟,又称胃瘫、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等,是腹部手术后相对较少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术后对胃无力症的准确诊治对避免盲目再次手术治疗、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有重大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印春;尹同利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该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以进一步规范麻醉药品的管理和应用.方法 以该院2006-2009年临床使用的麻醉药品的用量和金额为依据,用Excel 2000电子表格进行分类、排序、统计处理,按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该院麻醉药品共8个品种12种规格,其用量呈上升趋势.用量较大的品种有哌替啶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注射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注射液、吗啡缓释片;用量相对较少的为吗啡注射液、可待因片、芬太尼透皮贴剂,二氢埃托啡片已基本不用.结论 加强麻醉药品的管理,规范、安全、合理用药,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伦新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智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考察注射用更昔洛韦与卡络磺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注射用更昔洛韦和卡络磺钠配伍前后溶液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结果 在室温(25℃)条件下,注射用更昔洛韦和卡洛磺钠配伍后0~6h内溶液的含量、pH值、外观等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更昔洛韦和卡洛磺钠可配伍使用,建议在6h内用完,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王群;谢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护理路径是依据每天标准护理计划,为同一类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图示,可减少护士进行文书记录的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护理工作的程序化和标准化,使护理项目不会遗漏,护士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目的、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损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消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功能.我科近年来对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100例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清敏;高慧彩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宫颈糜烂患者120例应用消糜栓治疗.治疗后比较宫颈糜烂面积及宫颈糜烂程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轻度糜烂者痊愈率为34.6%显著高于中度者的9.5%和重度者的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型糜烂者痊愈率为20.0%显著高于颗粒型的9.5%和乳突型的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彩霞;贾桂蕾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主导致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内分泌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自身健康意识的加强,临床上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检出率逐渐增多,同时也加强了对糖尿病妊娠期的监测,使人们对妊娠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认识.本文就妊娠与糖尿病的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陆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护士对患者的支持情况,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09年100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百分率统计结果,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护士对患者的沟通和信息的平均支持率为74.33%,尊重的平均支持率为53.25%,情感的平均支持率为53.50%.结论 护理人员应提高对整体护理的认识,增强服务意识.
作者:付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氨溴索诱导痰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和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氨溴索诱导痰中细胞组分和可溶性介质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氨溴索组和高渗盐水组,每组20例.高渗盐水组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4ml,氨溴索组给予3%高渗盐水2ml+氨溴索2ml诱导排痰.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痰成功率、痰液中细胞组分及炎性递质含量.测定氨溴索组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结果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痰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溴索组患者急性加重期诱导痰液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TNF-α浓度与稳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溴索组患者痰液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TNF-α浓度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r值分别为-0.728、-0.793、-0.816、-0.794、-0.605及-0.635、-0.746、-0.721、-0.658、-0.654).结论 氨溴索诱导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阐明老年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及病情检测中有指导意义.
作者:邹外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崩漏,为妇科常见病症之一,其病因错综复杂,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胶艾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由四物汤加阿胶、艾叶、生甘草等共7味药组成.全方寒温并用,具有养血活血、暖宫散寒、调经止血、缓痛安胎之功效.本方作用和缓,具有止血而不伤血的特点.笔者近年采用胶艾汤加减治疗崩漏43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秀青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周围型肺癌是目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在段和段以下支气管或肺小叶,以腺癌多见,鳞癌次之,其他可见腺鳞癌、未分化癌、肺泡细胞癌等,发病率逐年升高.早期诊断、治疗是提高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键,胸部CT检查是目前发现肺癌重要的检查方法,因此,充分认识和把握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点对临床诊疗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经病理证实的3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天宝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20~15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静脉滴注,30min滴完,停药后治疗同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脉溶栓治疗后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内颅内出血2例(6.7%),皮肤黏膜出血6例(20.0%).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操作简便、快速,价格相对低廉,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盆腔炎症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是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在内的任意组合[1].PID对妇女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尽早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是必要的.理想情况下,盆腔炎的抗菌药物治疗应该在明确感染病原体及药敏结果后开始;实际上,在对感染类型、感染部位、组织渗透性和耐药性了解的情况下及早开始经验性治疗是必须的,然而PID经验性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可造成抗菌效果不佳、耐药率增加等各种不容忽视的后果.
作者:黄新艳;王俐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处方是医师施行药物治疗的重要文书,是药剂人员实行药学服务的重要文件,处方审核是完成药学服务的重要步骤.处方点评是<处方管理办法>中完善处方审核的有效补充,体现药师专业技术能力[1].怎样进行处方点评,不同医院有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卫生部在<处方管理办法>附件中提供了一个范本,在此基础上各个医院可发展适合自己的处方点评方法.
作者:余松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