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幼儿园手足口病调查分析

马丽平;张勇;杨金秀;吴栋;赵宁

关键词:手足口病, 暴发,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传染病疫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园共计146名幼儿,10例发病,患病率为6.85%.首发病例3月10日发病,后1例病例于3月12日发病,发病年龄约为3岁,其中男6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1.5∶1.结论 加强学校晨检工作,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病暴发的重要手段.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和重要的一类药物,随着新品种的不断上市及细菌耐药菌株的增加和耐药性的增强,医院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抗菌药物有了很大发展,但新型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也随之发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显得重要且日益复杂.随机抽查我院2006年各科室住院病历400份、处方5000张,检查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魏令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动脉硬化问题日趋严重,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他汀类药物的调脂疗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的防治益处已被公认,他汀类药物具有迅速降低异常高的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的作用,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作者:吕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医院门诊抗酸药及消化性溃疡药利用分析

    目的 评价该院抗酸药及消化性溃疡药的利用情况与趋势.方法 对医院门诊2009年抗酸药及消化性溃疡药的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酸药及消化性溃疡药销售金额排序与用药频度排序基本同步,胃酸分泌抑制剂应用广.结论 医院抗酸药及消化性溃疡药应用基本合理,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吴昭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氨溴索诱导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炎症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氨溴索诱导痰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和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氨溴索诱导痰中细胞组分和可溶性介质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氨溴索组和高渗盐水组,每组20例.高渗盐水组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4ml,氨溴索组给予3%高渗盐水2ml+氨溴索2ml诱导排痰.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痰成功率、痰液中细胞组分及炎性递质含量.测定氨溴索组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结果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痰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溴索组患者急性加重期诱导痰液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TNF-α浓度与稳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溴索组患者痰液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TNF-α浓度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r值分别为-0.728、-0.793、-0.816、-0.794、-0.605及-0.635、-0.746、-0.721、-0.658、-0.654).结论 氨溴索诱导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阐明老年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及病情检测中有指导意义.

    作者:邹外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医院档案管理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医院的档案管理逐步向规范化深入,不仅包含了医疗文书,而且医院所有的信息也纳入档案管理的范畴,从以前的纸质档案,到现在的电子档案,医院档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者:孟庆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多发生在发热开始后12h内,体温骤升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或局部肌群阵挛或强直性收缩,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不及时抢救,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复发可使脑缺氧、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1].因此,做好惊厥的抢救与护理对临床诊断治疗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对高热惊厥患儿27例进行急救及护理,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小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诊断、监测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妊娠糖尿病(GDM)的诊断、控制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GDM患者56例设为GDM组和正常妊娠者58例设为正常对照组,2组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浓度,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bA1c,对比分析HbA1c与FPG浓度的关系及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FPG及HbA1c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HbA1c水平升高GDM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P<0.01).结论 检测血液中HbAlc水平对GDM患者诊断、血糖控制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是评价GDM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作者:丘春东;孔晓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硝普钠25~50mg持续静脉泵入和多巴胺50~100mg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长军;冯红兵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如何减轻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理及心理负担,提高其舒适度,成为护理界同仁共同探讨的课题.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人性化的、创造性的护理模式,是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能缩短或降低不愉快的过程[1].将舒适护理运用于肿瘤患者的整个化疗周期,提高其对化疗不适的耐受性,为顺利完成全程化疗提供了必要条件.本文对150例化疗患者进行了全方位舒适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丽莉;宋占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自拟心平汤治疗室性早搏45例疗效观察

    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病症,轻者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严重者可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笔者于2009年1月-2010年12应用自拟心平汤治疗室性早搏4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成波;吴江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癌症患者终末期护理体会

    死亡是自然规律,但患者一般都不愿看到这一时刻,尤其是癌症患者更是如此.为使癌症患者能坦然、幸福地走完人生后时刻,加强其终末期护理就尤为重要.

    作者:薛素波;黄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4例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在整个灌肠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术后康复,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陈淑合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肝性脑病27例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HE)又称肝昏迷,是由于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1].HE是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往往预后较差,如不及时正确地抢救和护理,将会导致生命危险.在临床护理中,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常春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奥扎格雷辅治急性脑梗死3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辅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8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4d,共用2个疗程.所有患者在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奥扎格雷辅治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和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及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少、不易引起出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铁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智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9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方式行肌瘤剔除术.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复发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切口小、创伤范围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美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胶艾汤治疗崩漏的临床体会

    崩漏,为妇科常见病症之一,其病因错综复杂,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胶艾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由四物汤加阿胶、艾叶、生甘草等共7味药组成.全方寒温并用,具有养血活血、暖宫散寒、调经止血、缓痛安胎之功效.本方作用和缓,具有止血而不伤血的特点.笔者近年采用胶艾汤加减治疗崩漏43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秀青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住院孕产妇825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 对住院孕产妇8256例HBV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孕产妇HBV检测率的年龄分布:<30岁组84.98%,30~39岁组85.96%,40~49岁组9.78%.HBV总检测率为83.55%.住院孕产妇HBV感染率的年龄分布:<30岁组12.54%,30~39岁组10.99%,40~49岁组5.56%.HBV总感染率为12.12%.结论 孕产妇应常规检测抗-HBs,降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几率.

    作者:李庆梅;张宁;黄秀群;杜薇;梁婷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中药辅治消化性溃疡5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辅治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给予中西药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相同西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用药后出现便秘、干呕1例.结论 中药辅治消化性溃疡具有治愈率高、疗程短、不易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184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术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女性患者184例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术后效果.结果 所有纤维瘤均完整切除,手术时间18~60min,平均32min.所有切口基本甲级愈合,2例出现切口血肿、感染,2例出现乳头、乳晕坏死.术后随访5个月~2年,未见纤维瘤复发,手术效果满意度为97.8%.结论 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安全可行,切口瘢痕隐蔽,不影响乳房外形,符合治疗及美学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文福;田富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