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凤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动脉硬化问题日趋严重,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他汀类药物的调脂疗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的防治益处已被公认,他汀类药物具有迅速降低异常高的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的作用,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作者:吕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药物流产终止早孕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补救成功率约为90%,它具有安全、有效、方便、痛苦小、感染少、避免手术创伤等优点,缺点是少数人服药后出血量多、感染、月经失调及发生不孕等[1,2].因此医护人员对药物流产过程的观察与护理,对药物流产的顺利实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院对72例停经≤49d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高发年龄浸润癌为50~55岁[1],国内外大量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早婚、早育、多产、宫颈慢性炎症、有性乱史、与高危男子有性接触者发病率明显增高,近年来还发现通过性交而传播的某些病毒,如人乳头瘤病毒(HPV)等也与宫颈癌发病有关[2].<20岁未婚女性宫颈恶性肿瘤临床上较罕见.近年来我科收治19岁宫颈恶性肿瘤患者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马俊英;康会霞;冯宝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周围型肺癌是目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在段和段以下支气管或肺小叶,以腺癌多见,鳞癌次之,其他可见腺鳞癌、未分化癌、肺泡细胞癌等,发病率逐年升高.早期诊断、治疗是提高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键,胸部CT检查是目前发现肺癌重要的检查方法,因此,充分认识和把握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点对临床诊疗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经病理证实的3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天宝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处方是医师施行药物治疗的重要文书,是药剂人员实行药学服务的重要文件,处方审核是完成药学服务的重要步骤.处方点评是<处方管理办法>中完善处方审核的有效补充,体现药师专业技术能力[1].怎样进行处方点评,不同医院有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卫生部在<处方管理办法>附件中提供了一个范本,在此基础上各个医院可发展适合自己的处方点评方法.
作者:余松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及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临床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护患纠纷不断升级,甚至在工作场合患者对医护人员实施暴力的现象明显高于其他领域.因此,探讨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寻求防范措施,对减少护患纠纷十分重要.
作者:张林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108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情况.同时检测2组血脂、FIB、UA及CRP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CAS斑块检出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1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FIB、UA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有斑块亚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P<0.05).结论 CAS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TC、LDL、FIB、UA及CRP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及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董茂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患者,男,73岁,经CT、MRI、血液化验确诊为原发性骨癌.确诊后行放化疗,患者因无法接受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但下床活动十分困难,并出现双侧髂骨翼,肋下剧烈的、间歇性发作的疼痛.每天疼痛突然发作约10次,持续3~5min.每天肌内注射哌替啶5次,每次50mg,外加间断口服吗啡40mg.镇痛效果不满意,用药间隔期常出现中度以上疼痛,突发性疼痛发作时上述镇痛药物无效,且发作次数无减少,患者极度痛苦要求疼痛治疗.
作者:张金武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冠心宁、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4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7~10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每天1次;冠心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7~10d.2组通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测定来评价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冠心宁、血塞通治疗脑梗死具更好的疗效.
作者:黄宇;李波;李冬华;陈景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我国的患病率为0.3%~0.4%,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目前抗RA化学药物可分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和糖皮质激素等.而中药在治疗RA的研究也初见成效,同时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作者:赵剑锋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对于重度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对于术后患者需修补颅骨,颅骨修补材料无统一标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2月对75例颅骨缺损患者行自体颅骨修补术,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残胃癌是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5年后残胃发生的原发性癌称为残胃癌[1].近年来将胃切除术后不论首次手术胃疾病性质、切除范围,残胃内又发生的癌均称为残胃癌[2].残胃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状态,胃切除术后残胃癌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5倍.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诊断率低,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提高残胃癌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我院对24例残胃癌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将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车全拴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辅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8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4d,共用2个疗程.所有患者在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奥扎格雷辅治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和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及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少、不易引起出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铁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中药辅治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给予中西药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相同西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用药后出现便秘、干呕1例.结论 中药辅治消化性溃疡具有治愈率高、疗程短、不易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宫颈糜烂患者120例应用消糜栓治疗.治疗后比较宫颈糜烂面积及宫颈糜烂程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轻度糜烂者痊愈率为34.6%显著高于中度者的9.5%和重度者的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型糜烂者痊愈率为20.0%显著高于颗粒型的9.5%和乳突型的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彩霞;贾桂蕾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考察注射用更昔洛韦与卡络磺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注射用更昔洛韦和卡络磺钠配伍前后溶液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结果 在室温(25℃)条件下,注射用更昔洛韦和卡洛磺钠配伍后0~6h内溶液的含量、pH值、外观等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更昔洛韦和卡洛磺钠可配伍使用,建议在6h内用完,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王群;谢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方式行肌瘤剔除术.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复发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切口小、创伤范围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美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患者,男,61岁.因蛋白尿10年、规律腹膜透析4年、间断血性腹水1周收住院.10年前因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发现蛋白尿(++),但一直未诊治.4年前,发现血肌酐658μmol/L,双肾萎缩,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可能性大、肝硬化失代偿期,开始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1.5%腹透液2L每天留腹4h(3次),2.5%腹透液2L每天留腹10h.期间腹膜透析治疗效果好,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腹膜炎发生,并定期(每6个月1次)查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甲胎蛋白(AFP),连续2年随访未发现有肝脏肿瘤发生.
作者:李龙凯;王可平;杨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病症,轻者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严重者可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笔者于2009年1月-2010年12应用自拟心平汤治疗室性早搏4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成波;吴江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比较常见的疾病,多以中老年患者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也在向高脂肪、高糖、高盐方向发展,而且生活节奏过快,脑力劳动者逐渐增多,心血管疾病的年轻化及发生率都在逐年增加.因此对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探讨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采取有效的全面护理措施,可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率,提高康复效果,相应地减少病死率.笔者现将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要点报道如下.
作者:廖明凤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