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3例腮腺浅叶切除术后并发涎瘘的分析

吕正君;高运来;李励君

关键词:腮腺, 切除术后, 口腔颌面外科, 现报告如下, 治疗方法, 原因预防, 切除手术, 临床价值, 发生率, 并发症, 文献
摘要:腮腺切除手术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而术后所发生的并发症中术后瘘发生率高,所以对瘘产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的讨论,有一定临床价值.本文对83例腮腺浅叶切除术后所发生的8例瘘进行了分析,结合文献报道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曲马多缓释片用于口腔局麻手术患者镇痛疗效的观察

    局部麻醉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但也存在着术中镇痛不完全的缺点,特别是现在已普遍使用电刀作为常规的手术工具,所以在目前尚不能进行基础麻醉(如笑气吸入)+局部麻醉的情况下,采用术前镇痛药物,以达到术中和术后减轻疼痛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在术前应用曲马多缓释片(Tramcontin,下称曲马多),与未用药组对照,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 ,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乐乐;李幼华;吴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头颈部肿块诊断的应用(附429例报告)

    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nation cytology, FNA)检查是一种操作简便易行、创伤小、安全且诊断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因其可以术前了解肿块性质,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或诊断诊据,渐为临床所接受的一种快速诊断方法.1987年在郑州召开的“细针吸取细胞学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为主题的全国会议,将FNA正式定名为细针吸取细胞学,强调FNA为病理学的一个分支[1],对FNA的应用和推广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总结18年来对4 29例住院患者头颈部肿块FNA检查的经验,并就有关问题作一讨论.

    作者:薛明;黄爱玉;严文洪;姬美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第25届日本唇腭裂学术大会简介

    第25届日本唇腭裂学术大会于2001年5月27日~29日在日本长野县轻所泽王子饭店举行。

    作者:王国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声学技术分析腭裂手术时机对语音功能的影响

    目的利用声学技术分析腭裂手术时机对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 HTSS〗将156名腭裂术后患者按手术年龄是否大于3周岁分为大小年龄两组,利用声学分析技术评价并比较其语音功能状况,研究手术时机对语音功能的影响.结果腭裂小年龄组较大年龄组有相对更好的语音功能状况.结论 3周岁以下行腭裂手术相对语音发育相对有利.

    作者:朱云山;吴卫华;严晟;何葆华;叶坡;胡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下颌牙槽嵴增高术的研究进展

    下颌部分缺牙或全部无牙患者,可以通过传统的活动义齿或新兴的种植支持式义齿修复,恢复美观及咀嚼功能.如果因缺牙后失去功能性刺激时间过长,以及其他因素致使牙槽嵴严重萎缩,就难以进行常规义齿修复.通过外科手术来增高下颌牙槽嵴,是义齿修复前外科(pre prosthetic surgery)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方法主要分下颌牙槽嵴相对增高及绝对增高两种 ,前者指唇颊沟加深或牙槽嵴延伸术(ridge extension),后者指牙槽嵴增高术(ridge augm entation procedure).近几年又出现了利用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技术增高下颌牙槽嵴的方法.1 牙槽嵴增高术

    作者:谢?;胡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深冻辐射灭菌同种异体大块下颌骨移植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深低温冷冻放射辐照同种异体大块下颌骨移植的临床方法和价值.方法采用深冻同种异体下颌骨置换10例大块病变下颌骨,术中尽可能保留植骨床骨膜,植骨块去除一侧部分皮质,并在保留皮质上打孔,浸泡抗生素液,骨松质区放置自体髂嵴松质骨和骨髓,严密缝合口腔粘膜,口外放置引流.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2~30月,X线平片见宿主骨与移植骨生长愈合良好,未出现明显的高度降低,ECT显示植入骨有骨盐代谢.结论深冻辐照同种异体大块下颌骨可用于下颌骨缺损的修复.

    作者:彭国光;吴俊伟;陈巨峰;李嘉朋;李捷;莫础嘉;王维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上唇动脉逆行鼻唇沟岛状皮瓣修复鼻端缺损4例报道

    我科近来采用上唇动脉逆行鼻唇沟岛状皮瓣修复外伤性鼻端缺损,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作者:杨松;费剑峰;李光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舌腹巨大神经鞘瘤1例报道

    患者,男,28岁,因舌腹无痛性缓增生性包块、10年伴舌体麻木、呼吸困难1年入院.临床检查发现:端坐呼吸,不能平卧;语音含糊,进食困难,面下1/3伸长.张口度2cm,口型“ ↓”.舌活动受限,舌体增大、抬高,轻度后坠,口咽腔缩小.舌体触诊包块呈囊实性感, 无压痛,边界不清楚,不活动,包块约6cm×6cm×5cm大小,穿刺抽出咖啡色液体.

    作者:徐稳;张骏诚;李丽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自制舌系带矫正牵引钩的临床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因舌系带过短致发音不清患儿,需行舌系带矫正术.由于患儿幼小难于配合手术,传统缝线或纱布卷舌法牵引舌体,一方面增加患儿痛苦,另一方面影响手术操作.结合临床用1.2mm牙用不锈钢丝自制舌系带矫正牵引钩,从1998年起,共治疗56例患儿.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取长约36~38cm,直径1.2mm牙用不锈钢丝一段,取其中点用技工平嘴钳弯制成长约1.5cm,

    作者:陈学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SD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 例SD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在SDC中的表达,并与腺样囊性癌对照.结果 1例术后2年死于全身广泛转移,2例带瘤生存2~5年,2例失访.5例 SDC镜下呈典型导管癌表现,侵犯神经、血管壁和周围的软组织.2例曾误诊为腺样囊性癌. 免疫组化CK阳性,SMA阴性,示肿瘤细胞为导管上皮.结论涎腺导管癌是一种高侵袭性的涎腺癌,易发生转移,预后差.彻底手术联合放疗和(或)化疗的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生存期.

    作者:卓夏阳;陈林林;张永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唇腭裂新生儿颅面骨三维重建的研究

    目的为建立唇腭裂新生儿颅面骨的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并探讨其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对6例正常胎儿及5例唇裂新生儿标本颅面形态结构作立体的定量的分析比较.结果所得重建体图像真实,可任意剖面,多视角变换,以显示颅面骨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定量测量分析.结论建立的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为唇腭裂固有畸形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并建立了一种新的形态数据资料的储存方式.

    作者:乔鞠;田卫东;段玉贵;陈伟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4例报道

    侵袭性纤维瘤病是来源于结缔组织的一种肿瘤,目前认为来源于肌健膜,又称韧带瘤,该肿瘤切除后易于复发,但无转移.现将我院4例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作者:吴湘卿;吴汉江;陈秀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骨缺损修复的BMP基因治疗

    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修复重建外科的一项重要课题.传统治疗以自体骨移植为优,但是自体骨来源有限,并且会对供体造成新的缺损.异体骨有免疫原性,而且有潜在传染病原体的危险.金属类、合成塑料类、陶瓷类以及硅橡胶等人工材料缺乏骨诱导性.骨的修复与生长受多种生长因子调控,有多种细胞因子可以促进骨的修复,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它已被公认为是目前强的骨诱导因子[1].

    作者:蒋欣泉;张志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局部激素注射治疗间接性颞颌关节损伤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强的松龙治疗间接性颞颌关节损伤的效果.方法用自制撞击装置间接性造成10只山羊双侧颞颌关节损伤,分别于伤后2h、7天向右侧关节腔内注射强的松龙液12.5mg,同时向左侧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伤后3月取材 .印度墨汁染色后,通过体视显微镜和组织学方法进行观察.结果实验侧关节的组织损害较对照侧明显减轻.结论强的松龙颞颌关节腔内注射可减轻间接性羊颞颌关节损伤后的组织损害.

    作者:胡开进;周树夏;程晓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640例智齿拔除原因分析

    由于下颌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退化现象,故而智齿在18岁以后萌出,且常发生阻生及形态变异,引起一系列相关的口腔病变.1 临床资料

    作者:陈小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羟基磷灰石在颅颌面骨缺损的修复

    我们自1992年开始应用四川大学物理系和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研制的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HA)用于颅颌面骨缺损、凹陷畸形的整复取得一些经验,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陈涌;段瑞平;肖文芝;张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化疗药物对头颈癌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在化疗前进行肿瘤药敏试验,以提高疗效.方法用MTT法对32例头颈癌患者术后的肿瘤标本进行体外细胞培养,用8 种抗癌药进行敏感性试验,选用2~3种敏感药物应用于同一患者进行化疗.结果 32例患者治疗有效,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均存活3年以上.结论在化疗前进行药敏试验,选择高效药物用于同一患者,对于提高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增加生存率,减少毒副作用的产生具有较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刘流;赵德萍;谢春;陆信;李坚;漆雪梅;陈锡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颌骨粘液瘤

    颌骨粘液瘤比较罕见,仅占颌骨囊肿和肿瘤的1%.颌骨粘液瘤的来源多倾向为牙源性,临床 上无特异性.

    作者:宋庆高;石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眶距增宽症治疗总结(64例分析)

    目的矫正眶距增宽症所致的颅面部畸形.方法用颅内外联合径路眶周截骨术、眼眶中下部U形截骨、眶内侧壁内移手术治疗64例眶距增宽症.结果手术后颜面外形良好,除早期1例死亡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缩减至5~6h,术中估计失血减少至20%~30%,随访的二次手术率33%.结论手术矫正眶距增宽症可获得满意的颜面外形效果.

    作者:穆雄铮;冯胜之;张涤生;丁美修;毛青;韦敏;王毅敏;张如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生肌调节因子在肌肉发生和发育中的作用

    1 MyoD及其家族成员1.1 MyoD的发现和克隆早期实验发现,未定向中胚层干细胞C3H10T1/2经5-杂氮胞苷(去甲基剂)作用后可转变为成肌细胞;非肌细胞与成肌细胞融合后,前者静止的肌肉基因被激活;将成肌细胞基因组DNA 转染于C3H10T1/2细胞株可使其转变为成肌细胞.以上研究表明一些交互作用因子参与肌肉分化过程.Davis首选通过基因相差法分离出了MyoD cDNA,将其在C3H10T1/2细胞株表达, 产生了有生肌能力的细胞克隆[1].

    作者:秦瑞峰;顾晓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