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滴速控制在减轻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刘仕娟

关键词: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 不良反应, 输液滴速, 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输液滴速对应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110例,滴速40~50 滴/min;观察组110例,滴速15~25 滴/min.观察两组输液所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严格控制输液滴速能明显减少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在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3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49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 治疗后心率、射血分数、QT间期离散度、心律失常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洁净手术部感染与控制

    层流洁净手术部是采用层流空气净化方式的手术部,即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呈流线状流入室内,以等速流过房间后流出.室内产生的尘粒或微生物不会向四周扩散,随气流方向被排出房间.层流手术室是一种能控制手术室内的细菌浓度,减少感染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的现代化高科技手术室.我国于2002年11月颁布了<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作者:王淑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医疗器械维修检查及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技术不断在医疗设备上得到运用,医疗设备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就给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作者:张旭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手术室感染控制对策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担负着医院多个科室手术和急危重病患者的抢救任务,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

    作者:吴翠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

    2007年6月-2010年10月,我科应用锁定接骨板(LC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2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35~78岁,均为单侧新鲜骨折,其中外展型13例,内收型9例,无其他合并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6d.

    作者:吴伟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滴速控制在减轻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输液滴速对应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110例,滴速40~50 滴/min;观察组110例,滴速15~25 滴/min.观察两组输液所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严格控制输液滴速能明显减少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刘仕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丹参粉针溶液脉冲冲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粉针溶液膝关节内脉冲冲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行膝关节腔内丹参粉针溶液脉冲冲洗及单纯0.9%氯化钠溶液冲洗,测得各组患者冲洗前、冲洗后1周、冲洗后1个月的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冲洗前、冲洗后1周、冲洗后1个月的平均JOA评分分别为(58.83±12.50)、(82.17±12.57)、(81.17±12.08)分,对照组冲洗前、冲洗后1周、冲洗后1个月的平均JOA评分分别为(60.17±11.26)、(75.50±12.06)、(75.50±11.96)分.结论 丹参粉针溶液膝关节内脉冲冲洗与单纯0.9%氯化钠溶液膝关节内冲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均有效.

    作者:郭浩山;刘刚;安龙;徐金华;杨广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腋窝清扫术的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目的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一个多世纪以来,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一直是各种乳腺癌手术腋窝处理的标准模式.即无论是改良根治还是保留乳房治疗,都要常规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控制肿瘤腋窝复发、估计预后,获取临床资料对肿瘤进行分期,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然而ALND会发生上肢淋巴水肿乃至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既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又增加治疗费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10多年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D)应运而生,现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大量研究表明,SLND能够准确的预测腋窝淋巴结的状态,可用来指导是否行ALND,对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NO患者可取代腋窝清扫术,即避免了ALND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在达到根治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技术的临床应用,改变了乳腺癌外科治疗中常规行ALND,使乳腺癌术式从保胸肌、保乳房直至保腋窝成为可能.本文就乳癌前哨淋巴结的部位、手术指征、标记、检测方法及病理学检查方法等做一综述,评价其临床意义及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NO患者取代腋窝清扫术的可行性.

    作者:李宏杰;胡新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评价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LMD)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收集HBsAg(+)、HBeAg(+)、Anti-HBc(+)、HBV-DNA(+)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组(Ⅰ组)26例以及单用拉米夫定组(Ⅱ组)2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HBV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与Ⅱ组相比,Ⅰ组ALT、AST复常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和HBV-DNA转阴率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能够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作者:马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心内科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随着人类疾病的变化和诊疗技术的发展,心内科住院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心脏病病种及其诊疗方法也在发生变化,需要护理管理者培养适应心血管专科发展的护士,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为心内科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作者:郭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复方皂矾丸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皂矾丸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对骨髓造血功能的保护.方法 160例Ⅱ~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皂矾丸+同步放化疗)80例,对照组(同步放化疗)80例,两组均在根治性放疗的同时给予顺铂100mg/m2,D1、D22、D43化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复方皂矾丸口服,对照组不给予特殊处理.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近期疗效、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同步放化疗导致的白细胞下降、贫血、血小板下降方面,治疗组的发生率和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皂矾丸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应用,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同步放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保证同步放化疗的顺利进行,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熊锐华;田秀荣;任庆;唐新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完善良好的状态.中学生正处于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作者:康云英;韩玲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治疗前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疗效观察指导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治疗前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表现为淋巴结增大,有效抗炎治疗后一周复查彩超,肿大的淋巴结明显缩小,肠间积液消失,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腹痛的常见原因,超声仪器性能的提高及技术的发展,为疾病的诊断、鉴别及治疗效果提供了可靠依据,极大地减少了漏、误诊.

    作者:冯志敏;吕桂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利多卡因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流术局部注射痛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时对局部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孕6~10周拟行无痛人流术孕妇,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身高、体质量及孕周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静注异丙酚2mg/kg+芬太尼1μg/kg;B组静注异丙酚2mg/kg+芬太尼1μg/kg+2%利多卡因40mg,并观察麻醉效果、注射部位是否疼痛、采用疼痛分轻、中、重度.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注射部位疼痛者35例(58.3%),B组注射部位疼痛者5例(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人流术中,以40mg利多卡因加入异丙酚-芬太尼合剂中,能有效的缓解局部注射痛.

    作者:杨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消栓颗粒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观察消栓颗粒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服用消栓颗粒治疗中风后遗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 消栓颗粒对中风后遗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流变学亦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其FIB和全血还原粘度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消栓颗粒具有改善脑血流、对中风后遗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作者:邹春颖;黄作义;张晓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学校体罚儿童研究现状及应对措施调查分析

    体罚在世界各国都历史悠久.学校体罚常见形式为用手脚殴打、用器物打、罚站、顶砖、罚跪、饿饭、罚劳动或身体运动、掌掴或令儿童自掴.造成明显身心伤害的体罚,被视为虐待儿童的犯罪.但世界各国对后果不大的体罚看法则有不同.有些欧洲国家禁止一切形式的体罚,其他国家则允许轻微体罚.

    作者:周桂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控制分析

    目的 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临床控制措施.方法 对我院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0年1-12月呈报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导致150例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通过静脉给药125例,口服给药25例.在6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加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次多.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以变态反应和神经系统异常反应多见,临床主要为轻度不良反应.经过合理的治疗后,治愈145例,死亡5例,治疗有效率为96.7%.结论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表现多样,不同品种之间所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存在差异,提示临床上对个体患者应恰当选择适宜的品种.

    作者:江煜旻;韩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应用护理干预对骨科外伤患者术前心理反应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患者术前存在的心理反应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减少患者不良心理的方法.方法 对316例外伤患者术前存在的心理反应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外伤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结论 对骨科外伤术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保证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卢爱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筑工地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目的 通过对上海浦东建筑工地的民工进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了解其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浦东区22个大中型建筑工地,选择2 287名民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建筑工地民工艾滋病病毒自愿咨询检测(VCT)知晓率为17.7%.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月收入及打工城市数量的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部分人对艾滋病患者及携带病毒者都有歧视和偏见.发生婚前性行为的130名未婚民工均为男性,16.2%为商业性行为,46.9%的人从不用安全套.结论 艾滋病相关知识和VCT知晓率在民工中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开展建筑工地的民工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干淳;蔡泳;徐刚;施榕;朱永寿;周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护患关系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

    通过对我院的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护患关系的现状,其中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护理技术等是影响护患关系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患者的需求,转变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根本对策.

    作者:孙艳;周凤鸾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