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山;刘刚;安龙;徐金华;杨广环
目的 探讨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患者75例(80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40眼)采用干扰素球结膜下注射,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对照组38例(40眼),联用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具有治愈率高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会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占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它反应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
作者:王之艾;吴素慧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动脉粥样硬化在我国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名列前茅的主要病种之一.CRP在预示未来发生冠脉综合征的应用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李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而近年来研究表明,除了降脂作用以外,他汀类药物还有很多降脂外的作用,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肾脏保护等方面介绍其降脂以外的作用,为临床上对他汀类药物的全面认识提供参考.
作者:龚建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2月住院治疗的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被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均常规应用沙丁胺醇雾化溶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2ml/次,2次/d,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液雾化,0.5mg/次,2次/d.结果 实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2%和98%,对照组分别为50%和66%,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有效缓解喘憋、哮鸣、咳嗽等临床表现,疗效优于单用沙丁胺醇组.
作者:姚光;文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一个多世纪以来,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一直是各种乳腺癌手术腋窝处理的标准模式.即无论是改良根治还是保留乳房治疗,都要常规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控制肿瘤腋窝复发、估计预后,获取临床资料对肿瘤进行分期,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然而ALND会发生上肢淋巴水肿乃至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既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又增加治疗费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10多年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D)应运而生,现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大量研究表明,SLND能够准确的预测腋窝淋巴结的状态,可用来指导是否行ALND,对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NO患者可取代腋窝清扫术,即避免了ALND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在达到根治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技术的临床应用,改变了乳腺癌外科治疗中常规行ALND,使乳腺癌术式从保胸肌、保乳房直至保腋窝成为可能.本文就乳癌前哨淋巴结的部位、手术指征、标记、检测方法及病理学检查方法等做一综述,评价其临床意义及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NO患者取代腋窝清扫术的可行性.
作者:李宏杰;胡新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输液滴速对应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110例,滴速40~50 滴/min;观察组110例,滴速15~25 滴/min.观察两组输液所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严格控制输液滴速能明显减少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刘仕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阿仑膦酸钠肠溶片治疗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妇女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予钙尔奇D 600mg,1次/d.治疗组加用阿仑膦酸钠肠溶片70mg/周,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及肝肾功能,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新骨折发生,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阿仑膦酸钠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作者:隆元昌;王学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误诊原因,以吸取经验教训.方法 收集32例误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资料,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3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确诊后,经泼尼松和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的原因多为认识不足,问诊不详,查体不细和辅助检查结果分析欠准确等原因造成.
作者:曾智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临床不同标本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结合双纸片确证法对我院2005-2006年微生物室从各类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523株进行检测.结果 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发生率为26.1%,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的发生率为23.1%,中段尿、痰、伤口分泌物3种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产ESBLs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菌在ICU病房所占比例大,其次为呼吸科病房,儿科病房所占比例小;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非产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多重耐药.目前我院产ESBLs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 产ESBLs菌在我院各个病房、不同标本均有发生,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除亚胺培南外,产ESBLs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作者:杨月琳;黄家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疗效,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了初步分析.方法 20例CML-CP患者口服伊马替尼300~800mg/d,监测血常规指标、染色体核型及bcr/abl P210转录本表达,用药期间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3~36个月),累积获得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90.0%(18/20例),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80.0%(16/20例),分子生物学缓解(CMoR)率为42.9%(6/14例).不良事件:(1)非血液学毒性,如体表水肿(体液潴留)9/20例,肌肉骨骼疼痛7/20例,关节痛6/20例,头痛3/20例;3个月以后均未发现以上不良反应.(2)血液学不良事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3/20例(3个月)、7/18例(6个月)、3/10例(12个月),血小板减少症9/20例(3个月)、5/18例(6个月)、3/10例(12个月),贫血2/20例(3个月)、2/18例(6个月)、0/10例(12个月),SGOT/SGPT升高0/20例,胆红素升高0/20例.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可以使CML-CP患者获得极高的血液学缓解率和较高的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其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早期,与其清除恶性克隆有关.随正常造血的恢复,其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
作者:陈旭艳;冯亮华;肖萍萍;董志高;李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共选择4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口服及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单用西药对症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及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3个月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维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青青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丹参冻干粉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74例2型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严格控制血糖基础上,治疗组38例,采用丹参冻干粉针联合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1组20例,采用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2组16例,采用甲钴胺肌肉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60.0%,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31.2%,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1组和对照2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冻干粉针联合穴位注射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作者:徐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体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7年3月重症监护病房内确诊VAP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体构成及耐药性.结果 共培养出病原体11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3株,革兰阳性球菌26株,真菌7株.常见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显示VAP常见病原体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好的敏感性,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提高.结论 VAP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菌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治疗时应特别注意对下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华东;刘燕子;彭荣华;胡人匡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深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对策;比较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2种置管术的优缺点.方法 共368例患者,采用Arrow公司的中心静脉导管,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置管.结果置管成功率为97.86%,并发症发生率为16.97%;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静脉置管术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尤其适合在老年危重患者中开展;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各有优缺点,而后者更加安全.
作者:朱宇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冻干)治疗冠心病心绞的痛临床效果.方法 12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冻干)静脉滴注.结果 注射用丹参(冻干)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电图缺血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注射用丹参(冻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可靠,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岳喜进;田凤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3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49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 治疗后心率、射血分数、QT间期离散度、心律失常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称为异位妊娠,俗称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常见.输卵管妊娠破裂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可引起腹腔内严重的出血,如不及时手术治疗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我院2010年救治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40例,抢救成功率100%,现报道如下 .
作者:马秀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分疗程使用丹参注射液降脂的疗效.方法 高脂血症患者共96例,给予丹参注射液的分疗程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检测血浆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该治疗能明显降低TC、TG、LDL-C、增高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P<0.05).结论 长期的分疗程使用丹参注射液,对高脂血症的血脂降低有明显的作用,可长期使用.
作者:潘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临床控制措施.方法 对我院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0年1-12月呈报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导致150例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通过静脉给药125例,口服给药25例.在6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加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次多.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以变态反应和神经系统异常反应多见,临床主要为轻度不良反应.经过合理的治疗后,治愈145例,死亡5例,治疗有效率为96.7%.结论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表现多样,不同品种之间所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存在差异,提示临床上对个体患者应恰当选择适宜的品种.
作者:江煜旻;韩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