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艳;冯亮华;肖萍萍;董志高;李华
我校近十年职工健康查体工作中,平均每年体检为人数为3500人,其中血脂异常者787人,占总查体人数的22.5%,其中45岁以上占46%.为了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高脂血症,减少冠心病临床事件和降低冠心病死亡率,现将血脂异常诊治进展近况,简要分述如下.
作者:何志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奥卡西平为新一代抗癫痫药物,中毒的报道不多,该文报道1例11岁儿童企图自杀,口服奥卡西平9000mg的诊治经过.该患儿经洗胃、补液、补充电解质等治疗48h痊愈.该病例提示,奥卡西平中毒应及早补充钠盐、心电监护,以防出现心脏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和呼吸困难.
作者:张海河;袁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应用左甲状腺素在预防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126例,随机分为服药组(口服左甲状腺素片)83例和未服药组43例,经2年随访,使用B超、CT等检查,分析口服左甲状腺素片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全部随访,随访时间2年,术后未服药组的复发率为8.3%,术后服药组的复发率为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服左甲状腺素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近年来随着中药所致药源性疾病呈上升趋势[1],中药安全性问题主要是由于随着中药各种新剂型的增加、用药范围拓展,用药不规范,以及违背辨证论治等的不合理用药有关.因此,探讨提高中药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有重要意义.
作者:栗平;张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患儿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 我病区对159例幼儿心胸手术患者加强了手术前后的预防性护理,规范了操作流程.加强学习,使护士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并对清醒患儿做好心理护理.结果 通过加强对心脏手术患儿深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从而减少了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加强深静脉置管患儿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导管的留置时间至关重要.
作者:魏玉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口服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门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轻-中度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方法分为两组,共入选慢性支气管炎轻-中度急性发作门诊就诊者65例,阿奇霉素组32例(实际完成治疗30例),口服阿奇霉素500 mg,1次/d,连续5d;左氧氟沙星组33例(实际完成治疗32例),口服左氧氟沙星500 mg,1次/d,连续7 d.结果 治疗后第10天、第24天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所需时间、平均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细菌清除率、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阿奇霉素5 d与口服左氧氟沙星7 d门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轻-中度急性加重均有效且安全.
作者:艾华;张文梅;万煜;沈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体罚在世界各国都历史悠久.学校体罚常见形式为用手脚殴打、用器物打、罚站、顶砖、罚跪、饿饭、罚劳动或身体运动、掌掴或令儿童自掴.造成明显身心伤害的体罚,被视为虐待儿童的犯罪.但世界各国对后果不大的体罚看法则有不同.有些欧洲国家禁止一切形式的体罚,其他国家则允许轻微体罚.
作者:周桂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CGMS)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30例T2DM患者佩戴CGMS连续3d,并于监测的第2天给予CSII治疗,根据实时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和高血糖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平均血糖及三餐前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高血糖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MS能够实时显示患者的血糖情况,反映血糖变化趋势,以此指导CSII中胰岛素的应用,可平稳有效控制血糖,预防血糖大幅度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刘畅;陶晓峰;高政南;刘忠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冻干)治疗冠心病心绞的痛临床效果.方法 12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冻干)静脉滴注.结果 注射用丹参(冻干)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电图缺血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注射用丹参(冻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可靠,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岳喜进;田凤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经口茎突截短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茎突综合征患者7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麻醉方法同全麻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组采用经口咽径路,对照组采用经颈外径路.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3.8%,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茎突截短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锦明;李卡凡;黄东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3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49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 治疗后心率、射血分数、QT间期离散度、心律失常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疗效,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了初步分析.方法 20例CML-CP患者口服伊马替尼300~800mg/d,监测血常规指标、染色体核型及bcr/abl P210转录本表达,用药期间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3~36个月),累积获得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90.0%(18/20例),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80.0%(16/20例),分子生物学缓解(CMoR)率为42.9%(6/14例).不良事件:(1)非血液学毒性,如体表水肿(体液潴留)9/20例,肌肉骨骼疼痛7/20例,关节痛6/20例,头痛3/20例;3个月以后均未发现以上不良反应.(2)血液学不良事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3/20例(3个月)、7/18例(6个月)、3/10例(12个月),血小板减少症9/20例(3个月)、5/18例(6个月)、3/10例(12个月),贫血2/20例(3个月)、2/18例(6个月)、0/10例(12个月),SGOT/SGPT升高0/20例,胆红素升高0/20例.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可以使CML-CP患者获得极高的血液学缓解率和较高的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其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早期,与其清除恶性克隆有关.随正常造血的恢复,其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
作者:陈旭艳;冯亮华;肖萍萍;董志高;李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矫正严重关节损害,重建关节功能的重要治疗方法,术后股骨头脱位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的患者、不同阶段的康复训练做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常规护理、体位护理、功能训练、并发症的预防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晓明;刘亚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抗肿瘤药物培美曲塞在临床应用上的配伍禁忌.方法 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培美曲塞化疗,同时15例患者行同步放疗和紫杉醇加顺铂化疗(A组),15例化疗患者分别用吉西他滨加顺铂、多西他赛加奈达铂或卡铂化疗(B组),10例化疗患者分别用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化疗(C组).结果 经过治疗后,40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0例疾病稳定,疾病控制率62.5%.同时三组间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耐受性良好,无因药物相关毒性反应而停止培美曲塞维持化疗.但是B与C组出现血小板减少各3例、白细胞减少各2例,C组出现贫血2例,B组与C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在临床应用上的应用应结合多种药物共同使用,但是应禁忌与二线乃至三线化疗药物配合使用.
作者:邓燕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医学科研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主动力.医院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医学科研管理则是对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大限度地实现研究任务,为医院的科研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现就笔者个人观点,探讨医院科研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韩耀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人类疾病的变化和诊疗技术的发展,心内科住院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心脏病病种及其诊疗方法也在发生变化,需要护理管理者培养适应心血管专科发展的护士,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为心内科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作者:郭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外伤性前房积血是眼科常见的眼外伤疾病,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视力恢复理想,但也有部分病例因并发症如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或合并有其他眼外伤疾病如玻璃体积血、脉络膜裂伤、视网膜震荡、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脱离、视神经挫伤等,影响视功能.现将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体会及预后回报如下.
作者:王卓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一个多世纪以来,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一直是各种乳腺癌手术腋窝处理的标准模式.即无论是改良根治还是保留乳房治疗,都要常规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控制肿瘤腋窝复发、估计预后,获取临床资料对肿瘤进行分期,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然而ALND会发生上肢淋巴水肿乃至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既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又增加治疗费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10多年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D)应运而生,现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大量研究表明,SLND能够准确的预测腋窝淋巴结的状态,可用来指导是否行ALND,对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NO患者可取代腋窝清扫术,即避免了ALND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在达到根治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技术的临床应用,改变了乳腺癌外科治疗中常规行ALND,使乳腺癌术式从保胸肌、保乳房直至保腋窝成为可能.本文就乳癌前哨淋巴结的部位、手术指征、标记、检测方法及病理学检查方法等做一综述,评价其临床意义及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NO患者取代腋窝清扫术的可行性.
作者:李宏杰;胡新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消栓颗粒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服用消栓颗粒治疗中风后遗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 消栓颗粒对中风后遗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流变学亦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其FIB和全血还原粘度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消栓颗粒具有改善脑血流、对中风后遗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作者:邹春颖;黄作义;张晓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而近年来研究表明,除了降脂作用以外,他汀类药物还有很多降脂外的作用,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肾脏保护等方面介绍其降脂以外的作用,为临床上对他汀类药物的全面认识提供参考.
作者:龚建祖 刊期: 2011年第18期